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油尖旺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
查看: 37860|回覆: 65
go

油尖旺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分析) [複製鏈接]

Rank: 4


811
1#
發表於 11-12-29 03:4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2-20 01:13 編輯

其他資料:《中西區BAND1 津貼中學排名 (2012 過往3年升學資料)》


調查項目

筆者主要調查油尖旺區BAND1 學校2012 過往3個學年的3項數據,供家長作示範之用,希望各位閱覽學校資料時,小心留意各項數據,以防誤讀或被誤導。同時,亦希望下列資料能幫助未能以英文閱讀冗長的學校文件的家長朋友。


1. 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中七學生以高考成績考取本地大學學位。

2. 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中七學生的高考成績獲大學收生之最低要求─即中文及文化、英文及兩科高考科目取得E級。換句話說,即學生取得4科E的數目,並不代表學生獲大學取錄。

3. 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以「就業比率」計算得出;中七後選擇直接就業的學生的成績通常與一切升學途徑絕緣,故考慮此項數據可大概估算學生最終/數年後可以升學(不一定升讀大學)的比率。不過,筆者認為此數據的缺點在於未能包括自修生重考的情況。


為什麼不考慮公開試成績?

筆者不考慮會考和高考成績,而直接考慮它們的影響。讀過預科的家長都知,子女會考成績佳,並不保證高考成績。 養兒一百歲,要憂的東西已經很多,若果求學的目標是進大學的話,還是參考上述3項數據,比較具針對性。筆者並不盡信指某學校今年「每人有4條C」,因為參考校務報告,並非每間學校都會提供這類數字。最重要是,考試取得多少A,並不代表整體水準對路。筆者考慮三項資料的單位都是「學生」,而非A-C的數量,故可以直接比較反映公開試對於學生的影響。筆者的調查,是根據各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而得出的


另外,考慮成績的一大缺點是,背後的可能性太多,例如某學校中五生有200個,留校升讀的學生有90個,這是否等於只有90個學生有14分呢?絕對不。其他方法例如計算會考平均分、人均取A-C率,其著眼點皆在於等級的數量,同時在比較多所學校時,若學校發放此等資料的方式、方向不一樣,所謂的分析也只局限於作者純粹猜測,而非解釋數據。在考慮學生受學校的影響而言,這些資料未及直接以學生為基本單位的升學率實際。


為什麼不考慮拔尖生?

第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拔尖生通常最多佔全級30個左右。即使筆者不考慮拔尖生,一所學校的入大學率實際上亦不應急跌,這不是辦教育的好解釋。例如一般中五有200人,假設拔尖生有30人,原校再收90人,剩下的高考生只是當年的首30至120名而已;若果入大學率因此大跌,這其實顯示該校強弱懸殊十分嚴重。
第二個技術上的原因:即使拔尖和高考生都是原校生,但其入大學的原因和機會本身都不一樣, 將他們放在一起, 得出的百份比的意義有點模糊:
分子:入大學的學生(包括拔尖生)
分母:入大學的拔尖生  + 高考生
就不是一班公平競爭的學生的統計了。當然最公平是以中五的學生去計(即會考生的總和),分子是拔尖及高考入大學的學生,但這恐怕要更漫長的分析。


資料來源

各學校網頁通常都會刊登周年報告。報告包括學校往年的各項總結,因此各位除參考學生成績外,報告亦有各種有意義的資料可供參考,例如課外活動表現、師資、教學方法等等。美中不足的是,有學校提供的圖表沒有仔細的棒型圖,故有部份數字乃筆者用肉眼看出來,不過亦同時註明了出處及頁數,供各位繼續比較。


調查結果

A) 伊利沙伯中學的圖表未有顯示準確數字,只以每10%分隔棒形圖數列,各位如欲自行判斷可參閱校務報告第13頁。

B) 以下學校並沒有提供周年校務報告:

1. 循道中學(08/09)


第一項數據(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

以入大學率計,油尖旺區普遍較中西區學校稍低;然而,以排名首兩間學校計,入三大(港大、中大、科大),油尖旺區較勝一籌。


並非所有學校均提供中七畢業生出路資料。而提供畢業生資料者,亦甚少有提供仔細分析,例如畢業生升讀之大學。在眾多中學中,僅有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聖芳濟書院透明度較高,會提供學生升讀之大學及多年的周年校務報告供閱覽,而資料更新得頗快。6間有公開資料的中學,全部都誠實地將大學學位與副學士學位區分出來,沒有造假。


以下為獲得大學取錄率/入U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嘉諾撒聖瑪利(08/09、09/10、10/11):84.2%、78.7%、81% (全級57%學生入三大)

2. 聖芳濟書院(08/09、09/10、10/11):68.7%、62.5%、70.5% (全級46.6%學生入三大)

3. 九龍華仁書院(07/08、08/09、09/10):沒有資料67.86%、63.41% (沒有資料)

4. 伊利沙伯中學(07/08、08/09、09/10):48%、53%、56% (沒有資料)

5. 真光女書院(07/08、08/09、09/10):不提供、52%、55% (沒有資料)

6. 循道中學(08/09、09/10、10/11):沒有資料、45%、55% (沒有資料)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列明大學取錄率/入U率:

1. 銘基(08/09、09/10、10/11)

2. 真光女書院(07/08)

3. 九龍華仁(07/08)


第二項數據(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

具備大學入學的最低資格,等同Full cert,學生在報讀副學士及高級文憑時,或者會較不具備最低資格者有優勢。此項資料對於直接升讀大學的意義其實不大,因為具備「最低」資格並不代表有大學取錄。

若果家長細心比較第一項及第二項數據的話,會發現若果以4科E率取代入U率是十分不可靠的,例如聖瑪利與真光的4科E率同樣高達94-97%,但實際入U率,真光竟然比聖瑪利低接近30%。因此筆者認為這項數據,實在跟「入副學士當入大學」一樣誤導。


以下為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嘉諾撒聖瑪利(08/09、09/10、10/11):96.6%、96.2%、96.59%

2. 真光女書院(07/08、08/09、09/10):71.1%、75.9%、94.7%

3. 中華基督教會銘基書院(08/09、09/10、10/11):76.3%、91.6%、90.2%

4. 伊利沙伯中學(07/08、08/09、09/10):88%、88%、88%

5. 九龍華仁書院(08/09、09/10、10/11):80%、88.1%、86.6%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列明大學入學最低資格比率/4科E率的資料:

1. 聖芳濟書院(08/09、09/10、10/11)

2. 循道中學(09/10、10/11)


第三項數據(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

此項數據以下列方式計算:

100% 減去 就業比率 = 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

它顯示了中七畢業生升讀大學學士課程、副學士課程、高級文憑課程、海外升學及重讀中七的比率。


以下為間接最終/數年後升學率的排名(按最近一個學年排名):

1. 嘉諾撒聖瑪利(08/09、09/10、10/11):100%、100%、100%

2. 聖芳濟書院(08/09、09/10、10/11):100%、95.5%、100%

3. 伊利沙伯中學(07/08、08/09、09/10):100%、100%、99%

4. 循道中學(08/09、09/10、10/11):沒有資料、100%、99%

5. #真光女書院(07/08、08/09、09/10):不提供、98%、98%

#08/09學年有2%為未知;即未有向中學匯報出路或未肯定出路。


以下學校提供的周年校務報告,並沒有公開就業比率:

1. 銘基(08/09、09/10、10/11)

2. 真光女書院(07/08)

3. 九龍華仁(08/09、09/10、10/11)


小結

在對7所學校進行調查後,筆者特別要提,九龍華仁書院的透明度可謂十分低。首先,這所學校的校務報告藏身地點可謂十分隱蔽,筆者需從毫無設計可言的檔案目錄找報告。各位朋友可嘗試找找看,感受筆者當時的迷惘:http://admin.wyk.edu.hk/documents/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聖芳濟書院在提供校務報告方面就比較方便,亦十分詳盡。

若果家長以入大學為目標,油尖旺2010/11年的排名如下:

1. 嘉諾撒聖瑪利學校 (女) - 81%入U

2. 聖芳濟書院 (男) - 70.5%入U

3. 九龍華仁書院 (男) - 63.41%入U

3. 伊利沙伯中學 (男女) - 56%入U

4. 真光女書院 (女) - 55%入U

5.循道中學 (男女) - 55%入U


   8    1    0    0

Rank: 5Rank: 5


1934
66#
發表於 12-2-20 10:11 |只看該作者
冇咩意思。間間依然都係甘多人爭。強者依然都係強者。是旦入到一間算lu.


Rank: 4


811
65#
發表於 12-2-20 01:05 |只看該作者
推一下!

Rank: 4


811
64#
發表於 12-1-16 23: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2-20 01:04 編輯

臨近收生截止日期希望幫一下各位家長

Rank: 4


811
63#
發表於 12-1-10 17:55 |只看該作者
wingleema 發表於 12-1-9 23:44
伊中得四班, 聖芳濟, 九龍華仁書院and 銘基書院有五班, 聖瑪利甚至有六班, 但大家中六都開三班, 聖瑪利中一 ...
看似合理,其實不然。上文提過了,這是非戰之罪嗎?少初中班就一定成績差?那麼家長只需看中一開多少班,不用看費心看師資看成績了。都係果句,334就知準唔準確,依家點計都會有變數。即使我以中一人數為分母,仍然不能估計各學校於中六高分轉往他校的學生,這樣繼續爭論落去開始沒有意思了。

Rank: 3Rank: 3


218
62#
發表於 12-1-10 00:41 |只看該作者
wingleema 發表於 12-1-9 23:44
伊中得四班, 聖芳濟, 九龍華仁書院and 銘基書院有五班, 聖瑪利甚至有六班, 但大家中六都開三班, 聖瑪利中一 ...
咁冇喺原校升中六而又入咗u 嗰d點計? 你估呢四間中學會有幾多呢?

Rank: 5Rank: 5


2440
61#
發表於 12-1-9 23:44 |只看該作者
伊中得四班, 聖芳濟, 九龍華仁書院and 銘基書院有五班, 聖瑪利甚至有六班, 但大家中六都開三班, 聖瑪利中一有240人, 中六得返90, 原校升的一定係精英la. 反觀伊中, 中一得160人, 中六又係要收90人, 原校升的實唔會全部係精英.
以全級中一入學人數計, 不是會準確些嗎?
入u率 =  入U人數 / 中一入學人數

伊中入u率 = 90×56% / 160 = 31.5%
聖芳濟入u率= 90×70.5% / 200 = 31.7%
嘉諾撒聖瑪利入u率=90×81% / 240 = 30.4%
九龍華仁書院入u率=90×63.41% / 200 = 28.5%

Rank: 4


811
60#
發表於 12-1-9 18:11 |只看該作者
mrsjacky 發表於 12-1-4 11:02
首先一定要多謝樓主!提供多一個參考途徑,併合埋khmama或其它資料,令分析更客觀。期望334會有一個更具認 ...
因為現時既考試制度 好難歸納一個完全量度單一指標既排名 (見樓上我跟其他家長的討論),我相信334後會容易得多

Rank: 3Rank: 3


395
59#
發表於 12-1-4 22:38 |只看該作者
Super thanks for your analysis.  

Rank: 5Rank: 5


2067
58#
發表於 12-1-4 11:0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rsjacky 於 12-1-4 11:16 編輯

首先一定要多謝樓主!提供多一個參考途徑,併合埋khmama或其它資料,令分析更客觀。期望334會有一個更具認受性既數字出黎!

都唔明點解政府做咁多統計,學校既成績又唔做,應該由政府劃一公佈,,大家就吾使估估下!

Rank: 4


811
57#
發表於 12-1-3 22:18 |只看該作者
khmama 發表於 12-1-3 22:15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大家無需爭辯, 比較入U率作參考就可以, 排名意義唔會好大, 並唔係因為人數問題, 而係 ...

同意同意

Rank: 6Rank: 6


8867
56#
發表於 12-1-3 22:15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1970 的帖子

大家無需爭辯, 比較入U率作參考就可以, 排名意義唔會好大, 並唔係因為人數問題, 而係當中存在好多probability問題. 入大學要聯招, 選校排序, 睇學位數目, 競爭對手多寡強弱, 選既科目是否熱門, 面試表現, 再加埋自薦/推薦等等非學術因素, 就算個入U率高, 亦可能係學生質素問題, 唔可以完全反映學校既教學質素, 所以參考下無妨, 最緊要和諧.

點評

Jackieson  細心分析, 非常中肯! 所以參考下無妨, 最緊要和諧  發表於 12-11-7 14:23

Rank: 4


811
55#
發表於 12-1-3 21:59 |只看該作者
輕輕推一下

Rank: 4


811
54#
發表於 12-1-1 23:28 |只看該作者
mhddm 發表於 12-1-1 22:22
我的舉例是希望大家容易明白, 用數學說明我的說法, 不要單看表面數字作比較。如你真的認為開多少班ALevel( ...

影響一定有的, 只是我也說過 似乎較公正的方法, 以中五人數做基礎, 在統計入大學率會較全面, 不過在這裡不在贄述了;不過你說因此排名不能完全作準,這點現在看來我倒是同意的。
印象中,新界的地區名校確實有過九成入大學的,記得拔尖制度推出前新界鄧顯,大概90年代末全級只有一兩個學生入不到大學。不過這一切都俱往矣。

Rank: 2


47
53#
發表於 12-1-1 22:22 |只看該作者
我的舉例是希望大家容易明白, 用數學說明我的說法, 不要單看表面數字作比較。如你真的認為開多少班ALevel(會考人數同高考人數的比例)對入U率沒有影響。我都不再辯了。大家等334後, (等同5班開5班時), 學校的入U率是否都是差不多? 希望到時那些band1學校都能保持80%至90% (甚至100%)入U率 (但好似以往HKCEE 14 分以上的比率都無gum高)。

Rank: 4


811
52#
發表於 12-1-1 21: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2-1-1 21:22 編輯
mhddm 發表於 12-1-1 18:53
我只想說明如會考人數不同及高考人數不同是不應作比較更不應作排名。舉例,有5所band1中學ABCDE它們 ...

我十分明白你所說「人數的不同、班級數量又不同,計出百分率即使可以參考也不可以做排名」,但你的例子也難免理想化一點,你所說的基本假設是「所有學校都有一定的百分比學生入到U/入不到U」,但計算過程卻略過這一點不提,而去設定不同班級數目及學生的實際人數。
其實我都說過,百分比背後的意義主要是顯露每所學校在拔尖補底的情況,當然我也認同你所言,以此排名或者不是全然客觀,但你似乎仍然不明白,例如某所學校入U率只得50%,不論我有沒有計算EAS、還是開4班定3班,家長/學生仍然要面對那50%呀。而你的計算卻在以百分數進行基本設定,計出的百分比當然不一樣。「top 25% 學生全送入U,next 25% 學生只能有一半入U'再next 25% 有四分一能入U'最後25%的學生可能會考底於14分或會考不及格不能升會原校讀ALevel所以當0%入U. 」沒錯,完全脫離現實,去為情況進行假設,你可以說,每一所學校,不論開多少班,有多少個學生,都只能夠有一定百分比的學生進大學。那麼你隨後的驗證也受著這個「人數多就多人入大學,反之亦然」的框架去計算,其意義何在?


再說清楚一點,或者我會認同你所言,學校之間班別數目不同、中五及六人數不同,實在不能夠進行排名(而這一點我其實也不完全同意)。不過,說到底,我仍然不同意你所言,因為「每間學校都注定會有一小部份人升到/升不到大學,也因此升大學率會有不準確的情況」,這種論斷,對我來說是有點脫離現實;學校讓學生升大學的能力說到底不是說一句「以中五計學校能使當中25%入大學」就能攪定。你的例子只是說明了基本人數不同,計出的百分比有不同,但這點我相信每逢出現百分率,家長朋友們都理解的情況。

Rank: 2


47
51#
發表於 12-1-1 18:53 |只看該作者
我只想說明如會考人數不同及高考人數不同是不應作比較更不應作排名。舉例,有5所band1中學ABCDE它們都能把top 25% 學生全送入U,next 25% 學生只能有一半入U'再next 25% 有四分一能入U'最後25%的學生可能會考底於14分或會考不及格不能升會原校讀ALevel所以當0%入U. 在這情况,假定所有高考生都是原校升上和top果啲無走咗去其它學校。
中學A,有5班會考生(200人)但只開2班高考,它只收頭30% 學生 (200人收60人) 跟以上的condition, (頭50人全入U,其餘10人一半入U)入U率就會是91.7% ;
而中學B,有5班會考生(200人)但開3班高考,收頭45% 學生 (200人收90人) same condition, (頭50人全入U, next 40人一半入U)入U率就會是77.8%,
而中學C,有5班會考生(200人)但開4班高考,頭 60% 學生 (200人收120人) same condition, (頭50人全入U, next 50人一半入U, 最後20人有四分一能入U )入U率就會是66.7%.
而中學D,有4班會考生(160人)但開2班高考,收頭37.5% 學生 (160人收60人) same condition, (頭40人全入U, next 40人一半入U)入U率就會是83.3%.
而中學E,有$班會考生(160人)但開3班高考,收頭 56% 學生 (160人收90人) same condition, (頭40人全入U, next 40人一半入U, 最後10人有四分一能入U )入U率就會是69%.
如排名就會
1.        A校91.7%入U率
2.        D校83%%入U率
3.        B校77.8%入U率
4.        E校69.4%入U率
5.        C校66.7%入U率
單看數字,它們可相差25%之多, 但實際上,這5所中學是有相同能力都能把相同比例的學生帶入U, 它們的實際入U率全部都是43.75%, 但它們不同的地方就是會考人數同高考人數的比例,所以334後就能反映出實際入U率。
正因如此,這數字當然可作參考但要先知背後的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 數學都有conditional ratio啦,只希望不想看見不公平的比較和排名, 如apple to apple的比較對學校和老師都公平些。

Rank: 4


811
50#
發表於 11-12-31 23: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1970 於 11-12-31 23:43 編輯
mhddm 發表於 11-12-31 23:19
當然唔會所有開2班高考的學校入U率都會高過開3班的學校。但如果伊利沙伯中學只開2班高考,你估入U率會唔會 ...

但如果伊利沙伯中學只開2班高考,你估入U率會唔會高過華仁?但就肯定高過現在。 」話唔定。伊中可以只開兩班仍然入u率低的。
我想mhddm家長留意一點是,我們這個討論其實並沒有刻意預設那一所學校入u率肯定會較高或較低。
伊中即使有4班還是5班,與有多少個學生入u無必然關係。不是學生少就會成績差(或者成績好),也不是四班升兩班就一定差或一定好。我們並不是在做實驗研究學生/班別多少與入u率的關係,而是從實證角度去理解不同學校入大學的情況──所以我將數字化作百份比:這些數字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無論對於能力弱(升大學機會低)抑或能力高的學生和家長,都可以清楚知道,一所學校可以/不可以升大學的機會,而非嘗試訂出那所學校是絕對地強還是絕對地差。當然,你的假設,正如khmama所言,334就知真定假。

Rank: 2


47
49#
發表於 11-12-31 23:19 |只看該作者
當然唔會所有開2班高考的學校入U率都會高過開3班的學校。但如果伊利沙伯中學只開2班高考,你估入U率會唔會高過華仁?但就肯定高過現在。 聖芳濟書院係5班上3班,同伊利沙伯中學4班上3班係唔可以直接比和排名所以唔可以它們的入U率直接排名。所以唔可以話聖芳濟書院排名高過伊利沙伯中學,一樣地唔可以話聖芳濟書院底過 嘉諾撒聖瑪利。如果可以這樣比,數學就無人唔及格啦!

Rank: 4


811
48#
發表於 11-12-31 20:31 |只看該作者
88muimui 發表於 11-12-31 17:50
Thanks.  即是伊利沙伯中學:四班中五上3班中七, 聖芳濟書院:五班中五上3班中七.

...

"伊利沙伯中學:四班中五上3班中七, 聖芳濟書院:五班中五上3班中七"
沒錯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