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通識用英文教是否比較難掌握呢?
查看: 6665|回覆: 30
go

通識用英文教是否比較難掌握呢?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7529
1#
發表於 11-12-23 17:1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是否用中文書中文教會好一點 ?

   3    0    0    0

Rank: 5Rank: 5


2132
31#
發表於 12-4-5 15:1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4BABY 的帖子

Yeah, that's true.  I bet even most of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members wouldn't get pass in LS subject!  Hope the marking scheme wouldn't be too tight & the local U entrance level is just 'reasonable' instead of same weight as other core subjects.  

Anyway, try our very best & no regret!  

Rank: 4


672
30#
發表於 12-4-4 22:54 |只看該作者
回復 One-Mama 的帖子

My kid's school chose English for DSE LS exam. Personally, I consider English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as they need to memorize a lot of terms which may not come across in daily life or other subjects, unless they have the habit of reading English newspaper. (This is reflected in this year's DSE exam paper that some of the English names of the political parties are quite similar that students may mix them up and thus answer wrongly. But if in Chinese, they can definitely differentiate them.) But my kid said one of the advantages for using English is that writing English is faster than Chinese.

From the admission talks of HKU and HKUST, they weigh LS same as other subjects in most of the programs. Therefore, students still need to strike a good grade in LS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

Rank: 5Rank: 5


2132
29#
發表於 12-4-2 22:15 |只看該作者
I believe that students' mother tongue, interest, reading practise, etc. would much influence their strength in LS.  Hence, there's no definite choice Chi/Eng for HK students in LS exam.  And, it's quite unfair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anguage strength to use a single language as chosen by their school.  

Anyway, I don't think that LS exam result is taken as same weight as the other main subjects while it's a compulsory subject for all students.

Rank: 8Rank: 8


19750
28#
發表於 12-3-31 16:24 |只看該作者
報紙講今次英文科的考卷對讀開英文通識的學生有利。

Rank: 5Rank: 5


1435
27#
發表於 12-3-31 15:08 |只看該作者
英文教通識比較好,開始可能比較難,但呢一科本來就是中學的新學科,無論中英文教,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英文教可以學到較多不同領域的詞彙,提升英文的表達能力。

Rank: 5Rank: 5


2216
26#
發表於 12-3-6 13:15 |只看該作者
94BABY 發表於 12-2-11 22:41
I hearsay that there are less than 15 schools opt English for LS exam in the coming 1st year HKDSE.
請問知唔知那15間呢?

Rank: 6Rank: 6


7522
25#
發表於 12-2-14 01:29 |只看該作者
hw1115 發表於 12-2-13 12:33
我自行的那間是 F.1  用中文教, F.2-F.6用中文.

簡單說,你自行的那間是 F.1-F.6用中文?

Rank: 6Rank: 6


7529
24#
發表於 12-2-13 12:33 |只看該作者
我自行的那間是 F.1  用中文教, F.2-F.6用中文.

點評

csy_ma  ??  發表於 12-2-14 00:37

Rank: 6Rank: 6


7522
23#
發表於 12-2-12 17:5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2-2-12 17:54 編輯
94BABY 發表於 12-2-11 22:41
I hearsay that there are less than 15 schools opt English for LS exam in the coming 1st year HKDSE.

有中文中學已決定選擇至少一班學生用英語考通識。

Rank: 4


672
22#
發表於 12-2-11 22:41 |只看該作者
I hearsay that there are less than 15 schools opt English for LS exam in the coming 1st year HKDSE.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1#
發表於 12-2-11 01:4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我的回覆則是:

我想,以普通話教學還是母語,因為縱音不同,文字是一樣
的,也沒有割去數千年來文化的底蘊,這正是以母語學思維
的一大優勢。


近日發現,現在初中中文卷中,古文理解的比例上升了,不單有課內分析內容部分,還多半多搭一兩篇同類古文,作平衡分析。課文無論範圍的廣度和深度,都較從前改進了很多,不知是否回歸後有所提升以拉近與內地距離有關?所以說,現在的中學中文一點不易

作為父母,大概都深深體會到學有時的道理?為什麼教局不鼓勵學前教育要默書串字?大概因為該階段的智力年齡不能用上太多抽象思維,強記,也只是短期記憶,幼稚園學得很辛苦的東西,到智力年齡可以的初小時,很快就追上了。

所以從前的教育政策版資深網友向來主張,學前只要培養好小朋友中英文閱讀的興趣便足以奠日後勝算。

到中學,是心較靜較易吸收如何有思維層次的時候。唸古文,是吸收,而答通識,是學運用。再一次說,可以自如運用雙語的,用何種語文學皆沒大關係。但能自如運用雙語的,生活中應有更貼身的語境,如傾向閱讀英文小說、雜誌、報章,就如李登輝主要讀日文報章一樣。若非如此,那通識以中文學可能更好。

之前已舉過我老闆一例:她是精英年代的精英學府畢業,當AO一段日子後,大幅減薪入傳媒行加辛,曾於英文報章工作,工作成就足獲克淫頓訪港也接見。但她之後在大英帝國寫的博士論文,翻譯中文報章的內容仍見錯誤,與原文對照,有些意思頗有偏離。中學生能以中文入,英文出,且能做到準確並有分析性的,大概不易吧?英中已有很多學科以英文為學習語言,如有心學,還不夠吧?有必要為語言犧牲思維層次的訓練深度嗎?(當然,深度其實冇咩用,香港夠好多人嫌《天與地》太深,睇唔明,但咁並不阻止他們賺到盤滿砵滿)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20#
發表於 12-2-11 01:08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在面書上分享了周保松的文章,以下是一位朋友對教學語言部分的回應:

關於母語教學的問題,是否用母語教,學生一定比用外語教
吸收得更多?我相信不是吧。英美國家當然是母語教學,但
當地學生的平均成績都是年年下降,這似乎跟用什麼語言教
學無直接關係,問題的核心根本是學生有無心,有無用功向
學。

好多人都話三四十年前的學生平均水平高,而三四十年
前的港英政府教育,正正就是英語教學。我不是說用英文教
一定好過用中文,但學生成績的優劣,同用什麼語言學習並
無必然的直接關係;至於用中文會否吸收得好些,這個就要
看科目了。學現代科學技術的話,我相信用英文教會更加好
,因為這些本來就是來自英語世界的產物,有時記中文的翻
譯名詞可能仲困難。

另外,香港政府想推行的母語教學,最
後多數會變成普通話教學,國內想限制粵語,香港亦不會例
外,母語母語,最後就是國語,如果用普通話教,還是不是
母語?

Rank: 5Rank: 5


1937
19#
發表於 12-2-5 02:43 |只看該作者
我想法是:
看本身英語能力、看本身對英文的興趣、看學習態度、看學校教學配套、等等等等
很難一言以敝之。

點評

ZZdaphne  agree  發表於 12-2-14 11:35
EK 系統 6/29 號 刪了我兩篇日記,也刪了部份好友名單、提醒紀錄,,, etc 日誌已再補上,好友名單改天會再度補回~

Rank: 5Rank: 5


1961
18#
發表於 12-2-4 08:39 |只看該作者
csy_ma 發表於 12-2-3 11:12
回復 hw1115 的帖子

我這人絕無大志妄圖挑戰中環價值,假如認為中學生用英語可以靈活如母語般,學曉思維的 ...

多謝分享

當年讀大學都認識人讀醫科快畢業改讀social science,呢個係勇敢ge決定。

Rank: 6Rank: 6


7522
17#
發表於 12-2-3 21:0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ellon 於 12-2-4 16:48 編輯
熙媽媽 發表於 11-12-31 08:16
我覺得用中文讀好D,畢竟呢一科唔止考詞彙,仲考概念同思維,用母語發揮會好D。...

「如果你咁諗,你應該讓子女入讀中文中學。因為中學的絕大部分科目,都係唔只考詞彙,仲考概念同思維。」

以上說話來自某著名中學的校長,以答覆一位在簡介會中發問差不多問題的家長。



Rank: 7Rank: 7Rank: 7


10562
16#
發表於 12-2-3 11:3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csy_ma,

謝謝分享。

當頭棒喝,但知易做難!
惟有學習多聆聽子女的夢想,不要太快ban他們。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5#
發表於 12-2-3 11:1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w1115 的帖子

我這人絕無大志妄圖挑戰中環價值,假如認為中學生用英語可以靈活如母語般,學曉思維的層次(所以香港成年人好多思維層次都未必好高,有位地區名校既精英班中五學生同我講,覺得龍應台既《目送》好深,睇唔明,我都唔知同佢講乜好),通識用英文就自然好。以下文字係出自最近備受圍攻既"新"過黎移民周保松自述其成長經歷:



……但會考過後﹐在對於報讀大學什麼學系一事上﹐我經歷了一次難忘的試煉。我一直的志願是中文系﹐因為這是我最喜歡﹐也讀得最好的科目……可是家裡及老師卻主張我報讀最熱門的工商管理﹐理由當然是日後的前途考慮。如果我堅持﹐家裡大抵也會尊重我的意願。但我自己也猶豫了。我當時的成績﹐是學校最好的幾個﹐因此並不太擔心錄取的問題……

我被這個問題深深折磨﹐以至寢食難安。我請教過不同老師﹐所有老師都說﹐理想是當不得飯吃的﹐人最終要回到現實。然後我又發覺﹐過去幾年校內成績最好的同學﹐都進了工商管理學院。他們告訴我﹐如果我選讀了自己喜歡卻不熱門的學科﹐很可能會後悔﹐因為香港是個商業社會﹐畢業後還是要在市場上和人競爭。他們好像很有道理﹐於是我這樣說服自己﹕既然我以香港為家﹐便應努力做個成功的香港人﹐而成功的香港人﹐當然是像李嘉誠那樣能賺很多錢的人。要賺很多錢﹐自然要熟悉商業社會的運作﹐並在激烈的競爭中擊敗別人﹐一步一步向上爬。而要有這種競爭力﹐理應從大學做起。我被自己說服﹐最後亦如願入讀中文大學的工商管理學院。

……入了中大以後﹐我才知道自己根本不適合工商管理……在大學三年級﹐我決定轉系﹐讀我喜歡的哲學。轉系那天﹐陳特先生面試我﹐問我會不會後悔﹐我說不會﹐但其實我一點也不知道在香港讀哲學﹐到底有什麼出路。

如果我的掙扎﹐只是我的個人問題﹐那並沒有什麼特別。實情卻非如此。在我認識的朋友中﹐考試成績最好的一批﹐當年幾乎都選擇了商學院﹐理由也差不多。這種情況在今天的香港﹐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容我武斷點說﹐香港的大學生﹐很少是為興趣和夢想而讀書的。大部分像我一樣﹐在未開始尋夢之前﹐已被現實壓彎了腰﹐少年老成﹐放棄實現理想和活出自我的機會﹐很快便順從社會設下的框框﹐走著一條非常相似的路。如果我們同意英國哲學家穆勒(J.  S.  Mill)的觀察﹐人類並不是機器模塑出來的一式一樣的東西﹐而是各有個性的獨立生命﹐並在快樂的來源﹑對痛苦的感受﹐以及不同能力對人們所起的作用上有著鉅大差異﹐那麼便很難不同意他的結論﹕“除非在生活方式上有相應的多元性存在﹐他們便不能公平地得到屬於他們的幸福﹐也不能在精神﹑道德及審美方面成長到他們的本性所能達到的境界。”(《論自由》)

到底是什麼力量﹐令這個城市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年青心靈﹐即使曾經有過掙扎﹐最後也不得不妥協﹐放棄發展自己的個性和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而這對一個城市來說﹐是健康的嗎﹖

要在香港行一條不那麼主流的路﹐同時又能肯定自己﹐的確很難。香港表面上很多元﹐住得久了﹐便會發覺它的底層有個相當單一強勢的價值觀……根深柢固的意識形態﹕崇尚市場競爭﹐擁抱個人消費主義﹐以追求效率﹑發展和無止境的財富增長作為個人事業成功和社會進步的唯一標準。在市場中﹐決定一個人成敗得失和社會地位的﹐是他的經濟競爭力。因此﹐在一個高揚“小政府大市場”的社會﹐每個人由一出生開始﹐便被訓練打造成為市場競爭者……


嚴格來說﹐香港仍說不上是個現代政治城市……

香港也算不上一個文化城市……問題並不在於如何平衡取捨,而在於很多價值根本未曾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連取捨都談不上。我們往往是工具理性的巨人,價值理性的侏儒。


……就我觀察﹐這套市場至上的價值觀﹐近年變本加厲﹐不斷被強化神化﹐並以各種方式滲透複製到生活其他領域﹐牢牢支配社會發展和我們的生活。明乎此﹐香港很多看來荒誕之事﹐才變得易於理解。

以母語教育為例。我們應知道﹐母語教育對學生的心智成長﹑創造力﹑人格培養﹐以至對所屬傳統文化的認同等﹐有利而無害。但中文在香港的中學和大學﹐卻一直被視為次等語言。為什麼呢﹖因為據說母語教育會使學生英文水平下降。而英文水平下降﹐最大問題不在於學生無法有效學習知識或接觸英語文化﹐而在於影響學生的謀生能力,從而影響香港的經濟競爭力。對學生來說﹐語言是﹑也僅僅是謀生的工具﹔對社會來說﹐學生是﹑也僅僅是經濟發展的工具。至於外語教學會否影響學生的心智成長﹐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欲﹐窒礙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以至限制他們成為積極關心社會的公民﹐卻很少受到重視。

摘自: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4&tid=57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4690
14#
發表於 12-2-2 10:04 |只看該作者
CrabPincers 發表於 11-12-30 22:43
我女用英文,無書,但f•1只得test,冇exam
上次quiz 唐英年的英文名我女不識,一定要看newspaper ...

SORRY, 更正返
尋日看返呀女上年的成績表
先知, 原來上學期考試先係吾駛考
下學期個考試, 係要考既

上學期得TEST
下學期TEST + EXAM

Rank: 5Rank: 5


2962
13#
發表於 12-1-31 13:12 |只看該作者
我讚成初中用英文教通識如該校高中都是用英文教通識, 以英文卷考公開試. 但目前大多津中初中用英文教通識, 高中又轉成中文教, 中文卷考,  為什麼要搞到咁亂. 學生真係會搞到兩頭唔到岸.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