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交小一入學伸請表估唔到有咁多新移民
查看: 11847|回覆: 183
go

交小一入學伸請表估唔到有咁多新移民 [複製鏈接]


114
1#
發表於 09-9-26 01:1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打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0    0    0    0

Rank: 5Rank: 5


2760
184#
發表於 09-10-12 09:32 |只看該作者
值得深思


明報
葉兆輝、張筱蘭
2009-02-24


內地婦在港產子的反思



根據政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香港人口在去年底已達700 萬人,較2007 年增加5.61 萬,增幅0.8%。事實上,這方面的人口增長的意思及影響,應從多角度理解及客觀分析。從最新生育數字及趨勢所見,內地人口流動對香港人口發展息息相關。去年7.87 萬名活產嬰兒中,有四成三(即3.36 萬)為內地婦女在港誕下,五成七(即4.51萬)為香港婦女所生。在這10 年間,由內地婦女在港誕下嬰兒的數目超過167,900 人。

當中尤以嬰兒的父母皆非港人的情况最值得關注。從1998 年至2008 年,香港總共接生8 萬多名「產子潮」下誕生的嬰兒,這比例佔總活產嬰兒從1%增至32%。其實這「產子潮」是有根可尋。

原因是受終審法院2001 年對《莊豐源案》案例影響後,規範了內地人在港生子有居留權的判決。

在內地人來港旅遊有管制的時期,影響並不大,但在2003 年自由行實施後,這數字便拾級而上,由2003 2000 宗增至2008 2.53 萬宗,有10 倍的增長。

未能好好善用這批新力量

香港仍處於人口學所說的人口「冬季」或「冰河期」(Demographic winter or glacier),簡單說,香港仍然面對低於替代水平的生育率(替代水平為2.1)。2008 年總和生育率的臨時數字為1.055。雖然這數字相對於2001 年至2006 年有輕微回升(這6 年間生育率也維持低於1 的水平),但香港處於這人口「冰河期」已非一朝一夕,近30 年總和生育率均低於替代水平,下跌的速度及幅度相當驚人。假若今天沒有內地移民的補充和內地婦女來港產子,香港應該已步進人口縮減的時代(depopulation)。其實內地婦女在港誕下嬰兒未嘗不是為香港人口「冰河期」暫時解凍,但因為移民政策和單程制度尚未能及時改變,以應付不斷移動的人口,再加上措施的不配合,未能好好地善用這批新力量。

人口「冰河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部分已浮現,例如學校收生不足、人口老化及醫療融資老人長期照顧的負擔、勞動人口比例縮減等。再加上內地人與港人結婚後的來港限制,因兩地分隔引致孩童照顧和婚姻不協調等問題。

內地父母來港產子並不涉及與香港家庭團聚有關,其實只是一種「消費模式」,一方面可當作「買個合法居留權」,另一方面亦可享用香港較好的醫療設備,一舉兩得。這些另類「消費模式」可一方面刺激經濟收益(以2008 3.36 萬名內地婦女所生嬰兒的數字估計,每人要支付約4 萬元,總消費大約13 億);即使部分人「撇帳」,這仍是一個可觀及合乎財政效益的活動,有很多私立醫院都因內地婦女來港產子而「生意興隆」,但這只是短暫的收益,問題是有七成五這些嬰兒的父母並沒有居港權,嬰孩留港有誰會照顧他們呢?

內地小孩移居港倡深入研究根據2007 年一份調查,約有五成八這些非港人父母表示打算把子女帶返香港,其中約五成會在3 歲或以前回港,而八成五會在6 歲或以前回港。按現時數字推斷,從1998 年至2006 年這數目約2 萬人,雖然這批非港人父母的經濟能力及教育背景並不一定比香港人差,但假若他們把子女帶返香港生活和上學,急切要考慮的必須包括教育、住屋、交通及醫療等實質需要。特別是假若這批孩童只寄居於親友家中留港上學,在長期缺乏健全家庭環境下成長,兩地文化差異亦可導致小孩難以融入社會,對日後在港工作及生活有相當困難。還有政府的負擔和民間可能出現的憂慮及負面聲音,都必須認真處理。

我們建議深入研究這批用「單程證合法居留權」形式來港的孩童,了解他們的去向,根據智經的單程證研究報告,內地小孩能在小學之前來港讀書,對他們學業表現都有正面的影響,政府可以設定一種另類的移民配額,設立評分機制,甄選一些符合香港長遠利益的非港人父母,使他們能夠與兒子移居香港,提供適當的配套,使他們很快參與經濟活動,有助紓緩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其實,世界各地都正是要爭取人才來提高本身人口資產,我們實需要與時並進,落實和到位地處理這個「產子潮」的挑戰。

作者葉兆輝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張筱蘭為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博士後研

Rank: 4


949
183#
發表於 09-10-12 01:2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FPC 於 09-10-2 12:55 發表
路過發表一吓:其實大家都無錯只是觀點不同而已及或許有沒有宗教在心靈洗滌吧! 我亦曾是新移民不同的是在1991年移了去加拿大,我們選了西人社區居住而非華人社區. 大家可曾想像到一星期只倒一次垃圾,可想到要先將不同 ...


認同..........

Rank: 4


949
182#
發表於 09-10-12 00:3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猴子爸 於 09-9-28 16:03 發表
看见楼主被人围殴,也替他难过。
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儿子以后6年的同学,都是来自一些不大有文化学历的家庭,我也会担心。如果他所说的是来自国内的大商家,教授,没人会太介意,但如果是报纸经常报道有家庭问题那种,你们又如何呢 ...


同意.............

Rank: 5Rank: 5


1415
181#
發表於 09-10-10 11:5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猴子爸 於 09-9-28 16:03 發表
看见楼主被人围殴,也替他难过。
将心比心,如果自己的儿子以后6年的同学,都是来自一些不大有文化学历的家庭,我也会担心。如果他所说的是来自国内的大商家,教授,没人会太介意,但如果是报纸经常报道有家庭问题那种,你们又如何呢 ...

你所講我覺得有部份啱,的碓學習環境有時候會受朋輩影响,但都要家長配合同身教,唔代表大商家,教授啲仔女就一定叻哂,我個朋友佢老豆食白粉,佢老母一樣含莘如苦帶大佢三姊弟,咪一樣三個都入到大學(兩個港大一個中大,而當時大學就喺得依兩間)噉唔代表低下層家庭啲仔女就一定無用。
另外都回歸12年啦,大家喺中國人,應該多些包容,樓主遇到情況,可能喺佢哋細個無機會好好讀書,加上文化背境差異(可能唔多習慣睇繁体字同唔識英文,正如好多香港人唔識講普通話),唔代表佢唔想自己仔女學業有成,出人頭地,遲多廿年可能喺中国世界,我哋嘅仔女可能唔淨止同香港依家新移啲仔女爭,仲要同國內同胞啲仔女競爭!!或者曰後人哋人脈網絡仲好過你。
不要自大或自卑,好好諗諗点樣培養自己仔女吧!


[ 本帖最後由 kuen2348 於 09-10-10 12:05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4885
180#
發表於 09-10-7 17:21 |只看該作者
邻居- 我的意思是neighborhood和neighbor, 也包括住在同大厦,同楼层的人.  当然,住半山的都可以有很讨厌的邻居,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事实,不需要再讨论。


原帖由 QQLAU 於 09-10-7 17:09 發表
買樓可以睇埋鄰居? 或是深水埗就係差貭素,半山就係高貭素.而家半山的鄰居都好大可能係新移民.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1472
179#
發表於 09-10-7 17:09 |只看該作者


[ 本帖最後由 QQLAU 於 09-10-7 22:46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4885
178#
發表於 09-10-7 15:15 |只看該作者
其实可不可以这样看这件事,好像我们买楼一样,我自己是买不起天价豪宅,但我也会有要求,其中一项,就是环境不杂,包括邻居质素。有些人不介意买在某些区的新豪宅,但我就不喜欢,若告诉你为什么我不喜欢,又会被人家说我是歧视。


原帖由 gingerale 於 09-10-7 12:53 發表
Very interesting comparison.  I guess everything is just relative, including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ncome level.

Rank: 4


909
177#
發表於 09-10-7 12:53 |只看該作者
Very interesting comparison.  I guess everything is just relative, including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ncome level.

原帖由 凱富路 於 09-10-2 16:52 發表
NatalieBaby:

其實現在已經有不少中產家庭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你猜那些國際家長﹐會不會嫌本地中產家長收入低﹐學歷低(他們很多是博士/教授)﹐英語不好香港口音太重﹐又沒有融入國際(西方)文化﹐卻來跟他們的小孩搶學位﹖



...

Rank: 3Rank: 3


136
176#
發表於 09-10-3 19:22 |只看該作者
其實人係無分貴賤,係我心目中無論佢地係乜種人,只要係品格差同損人不利己人,一律乞我憎!

我好欣賞FPC發表,講中晒我心底話。

Rank: 3Rank: 3


165
175#
發表於 09-10-3 16:47 |只看該作者
你講的太好了..其實駐米虫只是一小部分..我識的新移民中好多都好有禮貌..我有一个領居係新移民,佢老公係公務員..喱位太太可以用老公人工的一半去培育個仔學喱樣各样..自已却好慳!!其實一個社会有勤奮的人同駐米虫大家包容吓啦!一切都是政F的錯!
原帖由 FPC 於 09-10-2 12:55 發表
路過發表一吓:其實大家都無錯只是觀點不同而已及或許有沒有宗教在心靈洗滌吧! 我亦曾是新移民不同的是在1991年移了去加拿大,我們選了西人社區居住而非華人社區. 大家可曾想像到一星期只倒一次垃圾,可想到要先將不同 ...


168
174#
發表於 09-10-2 22:47 |只看該作者
妳嘛是嗎??
原帖由 凱富路 於 09-10-2 16:13 發表
原來你也是“呆丸”人﹐中華民國萬歲﹗

Rank: 7Rank: 7Rank: 7


14885
173#
發表於 09-10-2 17:32 |只看該作者
那你可能会错意了。他们可以看到的话当然好,若不,问题也不大,因为从讨论中,我看到不同人对这个课题都有不同看法,非常有趣,也值得反思。

原帖由 car132 於 09-10-2 17:20 發表
我係覺得那些低素貭、呃綜援既新移民睇唔到你的長篇大論.anyway你有你的言論自由.

Rank: 4


736
172#
發表於 09-10-2 17:09 |只看該作者
老實講, 大陸人同香港人的確有d分別, 大家的文化同教育都好唔同, 我哋會當個仔係寶, 萬二分照顧佢哋, 但有d新移民真係唔太睇住d小朋友, 有得d小朋友周街走, 有時睇到新聞話d家庭糾紛, 疏忽照顧兒童, 大多都係新移民, 真係睇到我好心傷, 點解係都要黎香港呢~?? 香港地生活好緊張, 點解係都要攞苦黎辛呢~~~?????

有時我好嬲d大陸人對香港冇貢獻吖麻, 但就有得份香港d福利, 我地土生土長的, 就要同佢哋爭床位, 真係好嬲~!!

[ 本帖最後由 恩林 於 09-10-2 17:11 編輯 ]

Rank: 1


24
171#
發表於 09-10-2 17:07 |只看該作者
真人真事﹕是我們認識的人

香港人﹐土生土長﹐移民美加﹐工作二十年從來不交稅(因為都是收現金)﹐現在沒工作﹐ 大條道理領“綜緩”﹐身邊像他的人多的是﹐也有在港退休後移民美加﹐把錢留在香港﹐在當地領“綜緩”。

所以﹐天下烏鴉一樣黑﹐也許這是中國人五千年的美德吧﹖

原帖由 MorriDad 於 09-10-2 16:37 發表

拿綜緩不是錯, 要是一個人曾貢獻社會, 逆境時社會幫助他是很應該, 這就是一個社會, 群居的作用. 但部份那綜緩的, 跟本從沒貢獻社會, 來港就開始拿綜緩, 實在是有問題. 早幾年, 政府不是重新"修定", 要一個人來港多久才有資格領綜緩嗎?

說得很有道理, 特別是那些西方人. 回想起來, 這些西方人, 不論好壞, 正正成就了今日香港的華洋集處, 今日的新移民, 正正成就了來日的香港. 那即是說, 我們還未能接受這改變. 我還是那句, 敬而遠之.

拿綜緩不是錯, ...

Rank: 7Rank: 7Rank: 7


14885
170#
發表於 09-10-2 17:07 |只看該作者
为孩子选校,要有多专心?这样讨论,反而可以看成散散心。

原帖由 car132 於 09-10-2 16:57 發表
据說Band 1津校如果成績跟唔上,學校會逼你走 樓主所描述那些家長的子女就算入左都唔會長久.如果不想為子女付出,我想他也不會選擇這类學校.上bk討論、研究選校的家長,不管是新移民或本地,都是緊張子女的家長, ...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貢獻勳章


3407
169#
發表於 09-10-2 17:02 |只看該作者
講得好  
原帖由 car132 於 09-10-2 16:57 發表
据說Band 1津校如果成績跟唔上,學校會逼你走 樓主所描述那些家長的子女就算入左都唔會長久.如果不想為子女付出,我想他也不會選擇這类學校.上bk討論、研究選校的家長,不管是新移民或本地,都是緊張子女的家長,我想應該不會太差......所以停止無謂的爭論下去,專心為子女選校.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入到心儀的學校.
節錄: 將進酒~李白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Rank: 3Rank: 3


152
168#
發表於 09-10-2 16:58 |只看該作者
nataliebaby> quote:
"如果你子女的同学過半數是低收入, 低學識的新移民(不是一個半個), 你真的不介意嗎?"
Let me ask you a similar question:
If you have relatives or friends who are 低收入, 低學識, does that mean you will look down upon them?  Do you feel uncomforable to be with them?

Rank: 1


24
167#
發表於 09-10-2 16:52 |只看該作者
NatalieBaby:

其實現在已經有不少中產家庭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你猜那些國際家長﹐會不會嫌本地中產家長收入低﹐學歷低(他們很多是博士/教授)﹐英語不好香港口音太重﹐又沒有融入國際(西方)文化﹐卻來跟他們的小孩搶學位﹖



原帖由 NatalieBaby 於 09-10-2 16:21 發表
那就是要看自己的本事吧!

現實是現實,如果某Band 1 津校忽然收很多樓主所描述那些家長的子女,相信很多本地家長會卻步,猶疑。可能反過來考慮DSS or 私校。




...

[ 本帖最後由 凱富路 於 09-10-2 17:36 編輯 ]

Rank: 3Rank: 3


223
166#
發表於 09-10-2 16:3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凱富路 於 09-10-2 15:36 發表
其實“移左來香港好耐都未融入社會, 或跟本冇諗過融入社會”有很多人﹐ 包括上一兩代來港的﹐大家沒聽過來了香港幾十年都不會說廣東話的人嗎﹖  還有那些西方人﹐也不見他們會融入本地社會和文化。
說到底﹐新移民被歧視的主要原因是他們拿綜緩吧


說得很有道理, 特別是那些西方人. 回想起來, 這些西方人, 不論好壞, 正正成就了今日香港的華洋集處, 今日的新移民, 正正成就了來日的香港. 那即是說, 我們還未能接受這改變. 我還是那句, 敬而遠之.

拿綜緩不是錯, 要是一個人曾貢獻社會, 逆境時社會幫助他是很應該, 這就是一個社會, 群居的作用. 但部份那綜緩的, 跟本從沒貢獻社會, 來港就開始拿綜緩, 實在是有問題. 早幾年, 政府不是重新"修定", 要一個人來港多久才有資格領綜緩嗎?

我講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個工友, 先後多次結婚, 在大陸把他的情人, 情人的兒女攪到香港來, 跟着馬上離婚, 還要另寫休書, 說明從此分手, 不會膽養兒女等. 離婚妻子就拿着"休書"去申領綜緩, 無工作, 單親, 長期病患可拿很多綜緩啊. 說他們是假結婚, 又不是, 維持(多個)情人關係. 這裏, 說明香港人(男方), 大陸人(女方)都不是好人, 但女方的一家確成了社會一個問題, 是一個無端端多出來的問題家庭.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