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86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1-8
- 國民生產力
- 41
- 附加生產力
- 9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6-12-2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55
- 主題
- 20
- 精華
- 0
- 積分
- 493
- UID
- 117457
 
|
拿多少個A是一個客觀的現實,有真的是10A,也有幸運的10A.如果寧願少拿A是一個絕對多數,這段引文可以成立,如果不,對真10A的高材生就有欠公平.
高材生沒有一定的制服,固定的長相.所以日常生活我們不易察覺,有一天他在抱怨時,我們就容易放大了他的遭遇.
我有一個學長,成績相當好,第一次沒有考上台灣大學醫學院,他情願讀先修班,重考一次.結果,以第一名考上台大醫.
第一學期物理測驗,他有同學向教授說:
教授,你出這種題目,有沒有覺得侮辱了我們?
教授當時就回應一句:哦,對不起.
結果是我這個學長物理一科重修了兩次,即是修了三年才過.
強調的是這學長不是書呆子.他是籃球,排球校隊主將,桌球高手,保齡球得過紅瓶.
他嘆過:天下之大,天才之多,真的見過了.
我在大學,宿舍竟然編了一個全系第一,和一個全班第一同房,這兩個人,我很少見到他們溫書超過11點.
更令我驚嚇的,是在電腦室,裡面很多人在打遊戲,而這些遊戲,都是他們自己寫的.
有一次,我一個同學在寫報告,用的是中文 那年是1984年,我問他,為什麼有中文,他說這是他設計的中文文書系統.這同學大一時在公開程式設計比賽,計算圓周率小數點後第50個位,取得第二名.大學二年級已有一日本公司給了他一紙畢業後的聘書.天才,完來就活在我們身邊.
有一個傳說,成績取A的人留在學術單位,B的人會是企業的管理層.C的會是老闆而D以下就是一般勞力人口.
這沒有統計數據支持,亦不肯定適合於那個社會,但我相信,因為我周遭可印證的事例很多.
上述的天才,兩個取得博士留在大學做研究,一個就去了日本,他不是商材,因為後來的中文系統,不是他,也不是他任職的公司開發的.平白失去了一條財路,但他沒有可惜,亦沒有到處跟人說他之前的創作.
再者,就是我們的歷史,自古的開國皇帝,全都是市井出身,士,是有功名的人,是陶瓷了,會惜身,更會惜名.所以,他們祗是默默的以出將入相為最大成就.
至於草莽,沒有東西可輸,就會去爭非份之位.
考C的人是社會上搏奕族的中流,因此每次放榜,都有一些成功人士在說他們當年的成績如何如何.
所以,我不認同這種理論,評價10A的資優生.而事實上,這些10A,是動靜皆宜.我感慨的是,香港這些上玉,卻沒有遇上大師傅去雕琢,平白流到玉器市場賤賣了.
如何培養小孩,是成人的價值觀,這是決定了如何武裝孩子的大原則,是人說人殊.
有人以為社會正在大改變,自己脫俗地走另一條路?在武昌起義之前夕,有幾多人不是仍在為科舉努力?
[ 本文章最後由 joenjac 於 08-7-4 20:23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