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6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8-5-31
- 國民生產力
- 24
- 附加生產力
- 211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11-1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76
- 主題
- 36
- 精華
- 0
- 積分
- 4418
- UID
- 16008
 
|
ob1:
家長比較學校, 各有不同, 各有要求, 各有所需. 正如我前所說, 成績參考重要, 但也不是先置條件. 各位家長各自選校準則可以不同. 有認為尖子重要, 我以平均為先, 其他或以口碑, 校風, 名氣, 語文水準為重. 甚至創新理念, 快樂學習, 或多元多語, 都使未有成績的直資新校也有極多家長歡迎. 所以家長選校, 未有詳細成績羅列的學校, 對家長來說未必資訊不足. 況且會披露成績的學校, 鳳毛麟角, 如培正如此詳盡, 更為少見. 培正也是在2007大豐收之年, 才開始公佈詳細成績, 以前連升中 banding, 也少透露. 但一貫以來, 培正如英華或其他名校一樣, 就算對外資訊不足, 也備受歡迎.
你說, 收 100% band 1 生終極成績應當先論, 不能者視為效應低. 理論上沒錯, 經五六年學習, 其他影響因素也多. 現實中, 多年來英中傳統名校, 如培正一樣, 多有直屬小學, 歷來都收回直屬小學 band 1, band 2 或甚至 band 3 生. 一貫以來, 這些近一條龍式傳統英中, 會考高考成績往往比沒有直屬小學全收 band 1 生的地區英中更佳, 為時已久. 不是近年培正成績大有進步你才發覺得到. 簡單講句, 名校的...教學方法, 貫徹, 穩定, 財力, 家庭背境, 名校效應, 學習動力, 非其他校可做到. 近年引入直資競爭, 上落車倡議, 強制接龍或脫龍, 紛亂擾攘. 很多名校, 要多收外校 band 1 生以自保, 可能反把上述優良傳統一一打破, 將來成績反下降.
英華師兄說, 成績大不如前. 同樣說法, 不少學生校網也可容易看到. 培正和九華資深校友, 年前也為文引証, 感嘆母校成績大不如前, 倡議轉為直資.
英華尖子為甚麼升讀恒商, 有位名校女生也有告訴過我轉讀原因, 不作轉述. 或者你問問培小校長, 為什麼培小有廿多位小六優異生升中時轉到其他英中名校.
松哥母語錯著, 發哥學英語執著, 有為官商子女選校佳著, 母語追蹤十年不著, 何種語文教學可得著. 容後再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