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深造進修 如何培養孩子的EQ?
發新帖
查看: 1977|回覆: 2
go

如何培養孩子的EQ?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19
1#
發表於 05-10-4 13:41 |只看該作者

如何培養孩子的EQ?

近年兒童有自毀行為的情況不斷湧現,很多專家認為這顯示他們在情緒極度受困擾的情況下,不獨會採取消極及逃避方式來處理問題,更以激烈的方式傷害自己以「解決」問題及宣洩不滿的情緒。EQ「情緒智商」理論的出現,著實為提供兒童輔導服務的工作人員及家長掌握更多有效的知識及方法,去處理兒童的情緒問題。


甚麼是EQ

•認識本身的情緒

這種認知感覺的能力,對了解自己及別人非常重要,它能令自己分辨及接受本身的真實感受、情緒,以致對別人的情感也敏感起來。

•管理情緒

調適情緒、避免因過度沮喪影響思考能力,懂得如何自我安慰,擺脫不安和焦慮,能夠在情緒低落時,對自己掌控自如。

•自我激勵

面對任何逆境和困難都要靠情感的自制能力,即是克制衝動與延遲滿足。而保持高度熱忱實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動力,能越戰越勇。

•同理心

同理心亦即是感同身受,是基本的人際關係技巧。具同理心的人有能力從細微的訊息去察覺他人的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
著想。

當然,每個人在上述方面的能力有異,某些人或者很善於處理本身的焦慮,惟對他人的哀痛卻無從入手。基本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無優劣之分,但後天的培養、 發展是可以瀰補及改善某方面能力的不足。

EQ的培養和發展

•用說話將情緒描述

當孩子情緒起伏時,家長盡量幫助孩子去描述這些情緒,透過描述他們的情緒,如傷心、失望、害怕、難過、憤怒、恐懼、厭惡等,協助孩子將內心不適、無形的感覺轉化為可以被理解及接納的情況,教導孩子認識這些情緒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和成人皆會面對及需要處理。

•分享家長自身的感受

家長其實可以自然地對孩子講出自己愉快、生氣、害怕的感覺,這說明了情緒是能夠用說話表達出來的,不必要將情緒隱藏起來,而家長自己的情感體驗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間接的經驗或學習例子。同時,透過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讓他們認識這些情感,這樣孩子亦感到被了解,可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並從中學習到自我安慰。

•訂下行為規範

對孩子表現出來的情感,家長應要表示尊重及接納,但要協助孩子分辨情緒和行為的區別。例如當孩子發脾氣時,掙扎地向媽媽揮拳頓足,媽媽除應一面護著自己,更應同時要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氣憤、不開心,媽媽了解,可是打人是不對的,你倒不如把不開心或不滿的地方說出來,媽媽是願意聽的。」家長一方面阻止孩子不良的行為,另一方面也對孩子憤怒的情緒表示理解,與此同時讓孩子明白他們的問題是可以有很多方法解決的。家長要孩子克制即時的衝動,鼓勵他們用智力替代「暴力」去解決問題。

•以同理心去聆聽孩子的感受

家長與孩子相處時,要多用眼睛去觀察孩子的表情、動作;多用耳朵聆聽孩子說話背後的意思、語調及節奏,及多用心去感覺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對於孩子所發生的事情,不要即時作出錯或對的判斷,同時也要避免太過集中在事件上,應從孩子的感受作為出發點,跳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了解他們,將自己投入孩子的處境,設身處地去感受他們所有的感覺和體驗。若家長以身作則,成為孩子模倣的對象,孩子日後亦能培養到相同的反應,願意敞開心扉,接納他人的感受及意見。

無可置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必然會接觸到不同的事物,而喜、怒、哀、樂的感覺是日常生活中都會體驗到的。情緒的起伏變化也是很自然的表現,孩子當然亦不例外,縱使他們的生活的圈子較狹窄、簡單,生活的經驗也較少,但遇到不同的環境,他們都會有情緒的反應,有時一些情緒的表達會較為明顯和強烈。因此,作為家長的不須過份憂慮,更不用有無助及無奈的感覺,只要大家能認識孩子的情緒發展需要,以及處理方法,孩子們必定會從這些所謂「負面」的經驗中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並能健康愉快地成長。

Rank: 4


690
2#
發表於 08-7-3 01:15 |只看該作者
很有用

Rank: 5Rank: 5


3093
3#
發表於 08-7-3 16:20 |只看該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