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35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6
- 國民生產力
- 14
- 附加生產力
- 1266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6-8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14
- 主題
- 25
- 精華
- 0
- 積分
- 1594
- UID
- 24272
 
|
Re: 學卷制
昨天在頭條日報有以下評論, 完全把我的心聲表達了出來:
**********************************
五人潮談——也談學券制
2006年10月23日
香港出生率嚴重偏低,已經成了一個令人十分頭痛的問題。每對夫婦平均只生0.9個子女,遠低於理想的二個,我想差不多低絕世界很多先進發展地區。曾蔭權曾多次鼓勵港人生三個,但空口講白話,市民當然「啋你都傻」。到了最新的一份《施政報告》,終於有實質政策出籠,在幼兒教育向家長提出學券制資助﹔但想不到,因為資助範圍不適用於非牟利幼稚園這條尾巴,結果卻惹來一場風波,好事變壞事。
如果以一所幼稚園「能否達標」,作為學券制資助適用與否的準則,而不是「牟利」還是「非牟利」,我想惹起的爭議一定會比如今少。或許有官員會說這是原則問題,說港府過往從未試過資助牟利教育機構,但其實學券制本身也是新生事物,政府以往也未試過,為何官員就不能換一換腦袋來看問題﹖
況且,官員也可以換個角度,轉從「用家角度」(user approach)來看學券制,視它為對「用家」(即家長),而非「服務提供者」(即教育機構)的一種資助。那麼,究竟用家選擇牟利還是非牟利的幼稚園,那是他們的事,與政府無關,政府只是盡了責任,減輕家長負擔,而不是強行出頭,揹上替人找好學校的麻煩和擔子。況且,用家自己下的,才是最好之判斷。
就如董建華年代,港府也試過以低息貸款資助中產階級首次買樓,當時政府也不會斤斤計較,究竟你買的是牟利,還是非牟利發展商的樓盤,因為當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