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打機成癮比率低 正確應對玩樂無憂(沈帥青) ...
發新帖
查看: 1809|回覆: 2
go

打機成癮比率低 正確應對玩樂無憂(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153
1#
發表於 19-5-29 12:4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 打機與其他愛好一樣有其利弊,與其如臨大敵,家長不如趁機教孩子學會適當行樂。

世衞正式將打機成癮列為一種疾病,引起全球多國遊戲公司及心理學家擔憂對廣大玩家群眾的影響。電玩在設計時便考慮怎吸引人,故家長更有必要認識遊戲,幫助子女有度享樂。


世衞定義遊戲失調症 引爭議


世衞上周六正式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11版修訂,將「遊戲失調症」(gaming disorder)列入指南。不少機迷或自認上癮,但世衞對此疾病的定義為持續12個月以上出現3種病狀:1、玩遊戲時缺乏自制力;2、打機凌駕於日常生活及其他興趣;3、對社交、學習工作、家庭等產生負面影響,但仍投入玩遊戲。


世衞強調,只有少數人會受其影響,大部分機迷並非患者。然而,此舉正陸續迎來各方反對聲音。電玩大國南韓的文化部昨日發信至世衞,反對將電玩成癮列為疾病,引述建國大學一項長達5年的研究指,年輕人的惡性打機亦源於其他問題,例如學業壓力、缺乏師友支援、家長行為及注意力缺乏症。


美國弗雷明翰州立大學心理教授Anthony M. Bean質疑世衞的定義不科學,因其列舉的病狀同樣可以套用於其他愛好,例如看足球。


他又表示打機是不少人應對生活難關的一種方法,擔憂將其列為疾病可能導致治療師忽略抑鬱等更深層次的問題,令接受治療者情況惡化,弊多於利。


無可否認的是,不少遊戲公司確實善於捉摸玩家心理,設法讓其上癮,例如提供每日登入獎賞(daily login bonuses)。對遊戲上癮後果嚴重,註冊社工謝家和表示,曾有個案是13歲男生經常通宵打機,假日更花逾16小時打機,影響作息及令飲食不定時;亦曾有太太不滿丈夫放工後只顧打機,不照顧孩子,影響感情。


家長陪孩子打機 增有效溝通


不少遊戲公司已嘗試實施防上癮機制盡社會責任,外國大型綫上角色扮演遊戲諸如《魔獸世界》有所謂Rest XP(休息經驗值),即玩家下綫時間愈長,下次登入便可享有更多經驗值;該遊戲更在2010年推出家長或監護人使用限制,讓家長直接控制子女打機時數。


但家長若不熟悉孩子喜歡甚麼電玩,又如何與其有效溝通、培養正確玩樂習慣?美國家長或比本地家長走前一步,據美國娛樂軟件協會,67%美國家長每周會與孩子打機至少一次,多達94%更稱會關注孩子玩甚麼。本港家長若要惡補遊戲知識,亦非毫無資源,救世軍現有「有機上網」計劃,助家長由零開始認識打機文化,改善與子女溝通及調節打機時間。


打機與其他愛好一樣有其利弊,與其如臨大敵,不如趁機教孩子學會自我控制及如何適當行樂。




   0    0    0    0

Rank: 5Rank: 5


4624
2#
發表於 19-5-29 13:33 |只看該作者
打機消閒的人最可憐。世上有千萬種活動,竟然要淪落到要打機?
運動...科研.....閱讀....烹飪....
要打機......對身心靈增長係0....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48936
3#
發表於 19-5-29 15:4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打機好在自給自足,唔使煩亦唔貴。但如樓上講,裨益係有限。

好似我同我女講,我玩words story係玩到爆燈,咁係咪之後英文會勁咗,玩到出神入化會勁過文豪,根本係純消閑,無任何意義。我呢d亞太等女打波玩吓無妨,但後生仔人生剛開始日打3、5個鐘,真係令人惋惜。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