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陳家亮︰學醫也是學做人
發新帖
查看: 2903|回覆: 1
go

陳家亮︰學醫也是學做人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7
1#
發表於 18-7-18 13: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陳家亮貴為院長,仍會穿上醫生袍,為病人做緊急手術。


【杏林人物】


學醫,其實也是學做人,這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行醫30年的得着。能成為醫生,大多成績優異,平步青雲,卻因自視甚高,未曾遭遇挫折,結果不能體諒病人,缺乏同理心。他說,醫病容易,醫人困難。要做一個好醫生,最重要懂得易地而處,了解病人需要,他勸喻年輕醫生要少點浮躁,多花半分鐘細心聆聽病人心底話。


"醫生同病人間,醫生同社會間矛盾、衝突,我覺得好可惜。"


「學做人其實好困難。」陳家亮直截了當點出現時不少醫生的盲點。學業成績好、能力高,自小平步清雲,「認為自己好叻」,不明白身邊人感受,亦未能靠自己能力解決問題,「因為咁引致好多不必要誤會,醫生同病人間,醫生同社會間矛盾、衝突,我覺得好可惜。」


出身基層,靠一雙手努力做到今日醫學院院長位置,陳家亮坦言也曾驕傲自負、不能體恤別人,「我靠自己努力克服好多困難,我當日咁辛苦,甚至比你條件更差,我都成功,點解你唔得?點解你咁渣?點解你咁軟弱?」身處醫生團隊,他發現這心態會影響團隊合作,實在要改變。


要能易地而處,還要了解病人真實需要。陳家亮不止一次撰文提及,現時醫生只會機械式治療,問症安排檢查治療一式一樣,卻連最基本的落手觸診也不做,可能與公院病症多及太忙有關,但他始終認為行醫心態更勝一切。


他以腸胃科診所為例,每日數十名病人全為肚痛不舒服,最終都要安排照大腸鏡,「第一個病人入來,其實係擔心自己有大腸癌,照咗可以解決問題,佢會好開心,如釋重負;第二個病人入嚟,問多佢兩句,可能之前五年已經喺唔同醫生照過幾次大腸,最重要唔係安排佢照第六次、第七次,而係要了解佢心內擔心啲咩。」                                    
                                                                     
                                                                                                                                                                                                                                                                                                                                                            

                                                                                                                                                  


"年紀大嗰啲,你唔聽我講你就睇第二個,後生嗰啲就心浮氣躁。"


的確,公院門診只有3、5分鐘見病人,但要做到有質量醫人,而非單純醫病,醫生其實只需靜心聆聽病人半分鐘,「醫生有幾何可以靜靜地聽人講半分鐘,而唔打斷佢話柄?可能病人講到唔夠第十秒,就會話『我明你想要咩㗎啦』、『得啦得啦,你想要隻咩藥呀嘛,我會畀你㗎啦』。」他認為,聆聽30秒不是難事,只不過前線醫生太忙,心情煩躁,沒有心情去做。「聽病人講,未必可解決到問題,但病人感激會好深。」


陳家亮發現,出現上述問題的醫生,不同資歷都有,「年紀大嗰啲,自細習慣咗,你(病人)一定要聽我講,我講嗰啲就係金科玉律,你唔聽我講你就睇第二個(醫生)。後生嗰啲就因為心浮氣躁,工作量大好忙,門診又on call36小時,加上病人有時講嘢有啲浮躁,聽起來哽耳,有反應唔出奇。」


資深醫生已難改變,陳家亮惟有寄望年輕一輩,故他堅持將身教帶入醫學院,教授教學不能只停留理論,亦要帶學生去真實門診、病房環境,讓他們看到醫生應如何對待病人,以身作則、潛而默化,由醫學生開始培養。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7
2#
發表於 18-7-18 13:42 |只看該作者
堅持on call半夜做手術


■陳家亮出書分享他在醫療體系服務近30年的體會和感受。


「好開心,直至上星期仲要凌晨一點幾返嚟,病人急性腸胃內出血嚴重要幫手,呢啲時間話我知我仲係醫生,唔係純粹行政人員。」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上任已經四年多,職位原本不需要教學、科研及醫治病人,他卻堅持「on call」及帶學生上病房教學,近年更執筆寫平日所見所聞,希望公眾了解醫生並非高高在上,不是特別叻或超然,醫生也是人,有不足要學習的地方。


提起醫人,陳家亮仍然一臉興𡚒。他現時仍在威爾斯親王醫院腸胃科,治療急性腸胃出血/膽血發炎團隊的輪更名單上,「一個月都要call4、5次,剛開始年輕醫生打嚟會好驚,講幾次院長,對唔住呀,唔好意思……我叫佢直接入正題啦」,一次生兩次熟,前線很快習慣了有個院長會on call,更知道他是一隻貓頭鷹,凌晨三、四時才睡,加上每次返醫院工作院長勁興奮,「佢哋都好樂意畀機會我興奮」。


手機寫專欄 捽到手指痛


除臨床工作,他亦維持教學,除課堂講書,更每兩周帶學生入病房學習。3年前,他又投入寫專欄,每周一篇至今已累積過百篇文章,最近結集出書《吾生有杏─院長醫生週記》,周三會在書展開講座,與為他撰序的商界名人陳南祿一起談做人。他強調,所有文章均為親筆力作,並無假手於人,「我用手機寫,手寫輸入法,篤住個mon捽,寫到手指頭痛。」


行政、教學、臨床工作將時間排得滿滿,他每日只睡4小時,能分給家庭的時間有限,他坦言對家人一直虧欠,尤其是兩名分別15及17歲的寶貝女兒。幸好,他與女兒相處像朋友一樣,「最鍾意一齊玩一齊傾偈,佢哋唔開心搵人講會願意搵我講」。他與太太均為醫生,剛中學畢業的大女卻指,「樣樣都有興趣除咗讀醫」,陳爸爸指沒有所謂,他從來不是望子成龍的人,最重要她們能做個開心快活人。


五年院長任期至明年初,能否續約由大學決定,他強調做院長做得很開心,從事教育是想培養與他理念一樣的人,做出一個公營及私營醫療體系以外的第三個醫療體系,「想做一個不一樣嘅醫生,帶出新醫療體系,但要有相同思想的人」。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