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徐立之:科研資源少削港競爭力
查看: 3341|回覆: 26
go

徐立之:科研資源少削港競爭力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3
1#
發表於 18-6-20 16:3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徐立之


港府投放在研究的資源一直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令科研發展停滯不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專責小組早前建議,設立獎學金計劃支持研究人才培訓,小組主席徐立之直言,科研資源少容易令人才流失,削弱本港競爭力,加上院校升遷側重學者的學術文章,令學者欠動力與其他院校合作研究,但創新與發展講求的正是分享合作,他希望未來能改善研究資源撥款制度,鼓勵更多跨院校的科研合作。


檢討研究政策及資助小組本月初發表中期諮詢報告,列出七大建議,包括將現有整體競逐研究撥款由二十億元,大幅增加一倍至四十億元。徐立之指,本港研究經費少,令許多優秀的教授很容易被其他地區吸引過去,香港的競爭力會愈來愈低,問題需要正視。


籲利用大灣區優勢轉移成果


原本院校合作是良好的創新動力,惟現時教資會評審研究資助以學者的學術文章為主,加上院校內部升遷制度,令一些學者不願意與其他院校合作做研究,曾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立之稱:「有啲制度不鼓勵合作時,我哋就要出聲。」他期望當局改善撥款機制,鼓勵跨院校、跨學科研究協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日益蓬勃,徐立之指香港院校的科研過往集中學術層面,對下游技術轉移的推動較少,建議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向區內高科技工業,轉移研究成果作生產用途。


倡降新高中課程核心科要求


培育科研新血、教育下一代對本港未來發展亦非常重要,徐立之稱,新高中學制構思時期望學生「文理兼備」,但四個核心科目的要求,令部分理科科目無人問津,現實是學生為了獲取高分入讀心儀學系,放棄選修核心科較難的部分,令大學一些數理要求高的學科不受學生歡迎,他認為是不良現象。


徐立之倡降低四核心科的要求,並分深淺試卷,讓文科及理科生應考。他指教育要與時並進,期望設計出為學生發展的課程,但若只作小改動則是不智。

   1    0    0    0

Rank: 5Rank: 5


3700
2#
發表於 18-6-20 17:42 |只看該作者
elbar 發表於 18-6-20 16:39
徐立之

科研成果沒有出路才是核心問題,儍佬。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3#
發表於 18-6-20 23:57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6-20 17:42
科研成果沒有出路才是核心問題,儍佬。

雞定雞蛋?

有科研人才,才有好的科研工,定有好的科研工,才有好的科研人才?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4#
發表於 18-6-21 07:22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6-20 23:57
雞定雞蛋?

有科研人才,才有好的科研工,定有好的科研工,才有好的科研人才?

今時今日,難有英雄造時勢(英雄多見於多災多難環境),良禽擇木而棲,若沒有出路,怎留住人才?徐老當年學成有沒有立刻回來搞生物科技?我並不反對培訓人才,不過政府沒有全盤分析和計劃,花錢做秀最本事。何解非洲南美球員在歐洲各地聯賽"揾食"?何解美國科技界反對移民政策?如果說香港科技人員不足而窒倒科技發展,我説死因是地價太高。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5#
發表於 18-6-21 09:1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他在香港很多年,但不明白不少優秀人才不願來香港,就是居住及子女的教育問題,研究支出反而是次要。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6#
發表於 18-6-21 13:14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6-21 09:11
他在香港很多年,但不明白不少優秀人才不願來香港,就是居住及子女的教育問題,研究支出反而是次要。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6-21 13:16 編輯

都係資金問題。銀行高層,住屋同國際學校都係顧主解決。

問題係科研不能只靠幾個高層人才,香港要有高質科研人員供科技公司用先得架。

香港人咁短視,攪科研咁細水長流,唔知有冇成果,唔係咁吸引。


214
7#
發表於 18-6-21 13:44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8#
發表於 18-6-21 15:02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6-21 13:14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8-6-21 13:16 編輯

都係資金問題。銀行高層,住屋同國際學校都係顧主解決 ...

你可能誤會了,員工支出跟科研支出有分别的。員工支出特別是銀行高層,是跟市場調節。科研人員待遇較難有客觀準則比較,研究藥物跟機械人都可以有好大差異。

短視與否,好看個人眼光及你有多少資源!舉例,我識人(上市公司負責人) 投資入無創手術機械人,他跟我說了一個數目夠不夠,我說再多三倍都未夠,而且要拉長回本期,最後他投資入去,開始銀碼細咗,但長期的數目加倍。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9#
發表於 18-6-21 15:0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還有一點,好多人叫人投資高新科技,他們自己又投資過什麼,最叻去年買科技基金,執番40%回報,單一项目,成功率有多少?5%,10%?

最荒謬莫過於香港不少官員及所謂領袖,套用國內術語,鼓勵年輕人「雙創企業」,我就講是「想嗆企業」,創業成功率已經低,加上創新更加低,兩樣一齊做,成功率更渺茫!

我再看周圍的雙創企業家,他/她每年化在什麼地方的時間最多,肯定不是在科研?海外亦一樣。就是撲水及向投資者交代!

近年,不少地產商投入資金在新科研項目,包括香港海外,除了超人果檔較多人知,其他都秘密進行,亦會高薪挖高層去作長遠項目管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10#
發表於 18-6-21 15:1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政府做緊 low hanging fruit ,因為推稅務優惠,18-19年度整體社會科研開支會大幅增加,不單單是政府或習縂推動,實情是我一向都唔會獨立報俾政府,只是當一般營運開銷,現在有稅務優惠,人人都會抽出嚟申報,升幾倍,不是夢!

Paul and Nick 又會認屎認屁!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1#
發表於 18-6-21 18:4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6-21 15:02
你可能誤會了,員工支出跟科研支出有分别的。員工支出特別是銀行高層,是跟市場調節。科研人員待遇較難有 ...

之前唔係講一般科目,一般RA都係2萬幾一個月?

個重點係香港公司要的人才,樓價高和敎育唔會係解決不了的難題。

當然唔係話無人投資長線科研,係香港文化與氛圍,令人重短線回報多。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12#
發表於 18-6-21 18:49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6-21 15:09
還有一點,好多人叫人投資高新科技,他們自己又投資過什麼,最叻去年買科技基金,執番40%回報,單一项目, ...

常識係,要創新創業成就高,就要接受很多失敗。不接受失敗,根本難創新。香港學生標準答案上腦,一分不能少, chur 盡的氣氛,如何創新?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700
13#
發表於 18-6-21 23:49 |只看該作者
牛拔雞肉腸 發表於 18-6-21 13:44
500億投資在創科局都可以講成資源少

五佰億用於科研算不算多?看看下圖 :

http://img1.mydrivers.com/img/20171211/a956c2a9-65b3-4c66-b4af-cf1b7f07e59e.jpg

足夠西門子玩一年,那算不算多?

Rank: 5Rank: 5


3410
14#
發表於 18-6-22 08:44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6-21 18:49
常識係,要創新創業成就高,就要接受很多失敗。不接受失敗,根本難創新。香港學生標準答案上腦,一分不能 ...

說得對!
可惜中國/香港/東亞的教育文化都是這樣樂於答對答案,但卻缺乏勇氣挑戰答案以外的思考。這樣的社會應用科技還可以,創新科技就遜色。
香港的PISA成積全球數一數二,IQ全球數一數二,可惜教育制度的缺失像綁架孩子們的潛能.
本來DSE是參考了IB, 可惜抄D唔抄D。四科核心科目 四分三偏文科( 弱男加虐男政策)。徐教授所 緊張的數理人才被DQ了。 大多數人包括大部份有學識的家長爲 追逐 分數而 撲心撲命. 考試分數代表了多少能力? 徐立之 最心知肚明. 他自己也不是考試高手.但他的 成就就不必多說了.
對追求成積滿分的熱誠及對追求 探究學術的 熱誠是有很大差別的.

Rank: 5Rank: 5


3700
15#
發表於 18-6-22 08:53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今早新聞一則,福士投資7.5億美元在一家開發汽車電池的初創企業,冀在2025年為福士提供車用電池。
創科不是亂投銀彈總有成果,政府拿一筆錢出來,任由企業申請,再由一班庸官判斷是否可行,必須針對需要,有基本產業支持和資源提供,看到人家幹自己又幹,汽車工業不是強項就別碰,連醫生也不夠還要發展醫療科技?政府不如設定一些項目讓企業開發,例如海水化淡,廢物再生或建築材料開發等,政府是香港最大建築材料用家,難道花不起錢搞幾個新材料給自己用?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16#
發表於 18-6-22 10:2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8-6-21 18:49
常識係,要創新創業成就高,就要接受很多失敗。不接受失敗,根本難創新。香港學生標準答案上腦,一分不能 ...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創新不一定是科技,可以是流程或者其他原素。

講到創業失敗及起起跌跌,我都略有經驗,不是個個人都經得起考驗,及有銀紙去燒超過十年,創業,科技創新是一個選擇,某些人不應亂鼓吹年輕人去試!

我們這些老鬼有時間可以幫助創業者一些事情,比政府那些空口講白話,杯水車薪的基金重要。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17#
發表於 18-6-22 10:3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我好奇,參與討論網友,有幾多嘗試過創業,或者創新呢?

又有多少個捱過超過五年呢?

有幾多個申請個政府資助呢?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18#
發表於 18-6-22 10:49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6-22 08:53
今早新聞一則,福士投資7.5億美元在一家開發汽車電池的初創企業,冀在2025年為福士提供車用電池。
創科不是 ...

你的說法我認同的。

政府有一個心理關口,官員經常掛在口邊,大市場小政府,積極不干預。工業及科研政府是有重要角色及聚焦的方向,新加坡較香港做得好及多。

審批創新項目都不會單獨官員作決定,有業內人士及某些技術上的權威人士參與審批及全球找專家作獨立意見,有時意見一致,有時好分歧,大家都尊重保宻協議。

當每次審批撥款,成功申請的,最後可能交得出 deliverables,伹不一定能夠成功 commercialise 到,在社會及立法會俾人鬧浪費公䊑。如果冇咁創新,但較容易 commercialise ,又會被批評創新度不足,點做都俾人鬧。問責官員要掌聲,其他都做得幾慘。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691
19#
發表於 18-6-22 11:03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8-6-22 08:53
今早新聞一則,福士投資7.5億美元在一家開發汽車電池的初創企業,冀在2025年為福士提供車用電池。
創科不是 ...

政府領導的項目好易被人挑戰官商勾結,國內就用官商合作或協作,兩者都有辣有唔辣!

你提到醫療科技,你可能誤會了醫生去做研發,事實上是其他科學家及工程師去研究設備或技術,目的之一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及提升效率。當然在了解 clinical problems 及 clinical trial 的時候,醫護人員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角式。

前中大校長沈祖堯十分支持 from bench to bedside 的醫療設備研究及應用,在興建中的新中大私立醫院,會用上更多不同科技及設備,運作模式上希望有重大的突破,不單單是純賺錢的私立醫院!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410
20#
發表於 18-6-22 12:24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8-6-22 10:31
我好奇,參與討論網友,有幾多嘗試過創業,或者創新呢?

又有多少個捱過超過五年呢?

唔一定要下下都話創業,做創新工程也可分好多層次。年輕人要的是面對失敗的勇氣。香港社會資源豐富,年輕人平均學識也高,但欠缺的是自信及勇氣。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