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40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5
- UID
- 168291
   
|

本港學生對飲食健康的意識提高確是好事,但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仍需由政府及商家主導,保障學童健康。
港童在學校究竟是否吃得健康?近日有調查顯示,過半學童連自己都覺得學校飯盒過於油膩。不良飲食可傷兒童身體及智力發育,政府、商家及學校都有責任保障學童健康。
52%小學生 稱學校飯盒油膩
經民聯以問卷訪問359名本地中小學生對學校飯盒的主觀感覺,32%人認為飯盒偏鹹或很鹹,更有52%認為過於油膩。惟最油膩的飯盒仍最受歡迎,最多學生(19%)偏愛中式碟頭飯麵如乾炒牛河及魚香茄子飯。
學校飯盒常被發現不夠健康,香港高級註冊營養師林思為在2014年曾在檢視學校飯盒供應商的餐單中發現,標明「營養師推介」的菜式竟包括煎炸食品;衞生署在2015年,也曾發現本港99%學校飯盒鈉超標。
從家裏帶飯的學生或毋須擔心,但本港逾7成學生的主要午餐來源是學校飯堂,飯盒不健康影響更深遠。衞生署表示本地每5名學童便有1人超重或肥胖,而美國布朗大學研究指出,癡肥的5至8歲兒童除了更早呈現糖尿及冠心病徵,邏輯推理、記憶及智商等能力明顯不如較健康的同齡兒童。
港府過去針對學校飯盒健康問題,推出一系列政策,例如教育局現時有為學校提供膳食安排指引;衛生署去年起也推出「學校午膳減鹽計劃」,期望在10年內將學生飯盒鈉含量減半。減鈉計劃之外,又可否考慮延伸此類計劃,對付飯盒中的其他健康陷阱?
新加坡政府在2015年推出「健康校園飲食計劃」(HMSP),要求學校必須提供符合健康要求的飯盒,例如以全麥麵包取代白麵包,更推出措施包括為供應商員工提供健康烹飪訓練、及派員監察校內販賣的食品及飲品。當地衞生部去年稱計劃取得成功,時下359間學校中有319間高度參與該計劃。
「限制供應食品」 議員倡再收緊
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表示,衞生署應將「限制供應食品」如炒麵、牛腩等,由現時的5天中不多於兩天收緊為不多於1天,甚至停止供應。此類措施在外國已有先例,例如英國在2011年立法限制高糖鹽油食品,每周不多於兩份。加拿大安大略省更在2011年全面禁止學校提供垃圾食品。紐布朗維克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研究顯示,學校在禁令實施後,學生平均BMI按年降低0.05。
午餐除了吃得健康,更可吃得有意義。日本校園自2005年起實行「食育基本法」,除了確保學校飯盒健康,更將午餐納入教育環節,鼓勵學生了解有關食物的知識,例如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及用餐禮儀等。
本港學生雖仍偏好不健康飲食方式,但本港註冊兒科醫生李家仁表示,對學生意識到飯盒油膩感到驚喜。學童對飲食健康的意識提高確是好事,但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仍需由政府及商家主導,保障學童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