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2-7-25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53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7-9-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25
- 主題
- 8
- 精華
- 0
- 積分
- 657
- UID
- 2655431

|
回覆樓主
身邊人以為返閒工 有苦自己知
訪問那天,Jake正在上水一間幼稚園擔任親子伴讀導師,她的家長學生在一班小朋友面前說故事,Jake則在旁觀察評分。旁人看來「講故仔」都有錢掙,其實背後她下了一番苦功,「為何出來的效果會好?由說故事的視線心理角度到想傳達的信息,我都有計劃」。每天出門她都隨身帶備書本,當天她拿出那本《情緒勒索》,說:「這是我近期看的書。」她說她這行必須不斷自修,每接到一個新工作項目,亦要做大量資料蒐集。「每個項目計劃書都要度身訂做,有時我又會因應社會那刻關注的事,如減壓、死亡、欺凌等,自行想一些計劃書,寄到學校推銷自己。」
可是這些努力只有她自己知,朋友說她過着幸福少奶奶生活,工作只為「輕鬆」,她不忿,「如果我是男人,就不會有這些標籤,反而大家會欣賞他實踐理想。事實上我在做想做的事,我是有要求的」。朋友如是,家人亦如是,「有時老爺奶奶會突然上門探BB,覺得我好得閒,隨傳隨到」。面前的她一肚氣,不吐不快。那丈夫呢?明白你嗎?「唔明,不過佢由我。」說了她也在笑。
計劃重返職場 年齡是掙扎
雖然Jake的丈夫是政府公務員,收入足夠維持一家支出,但她和丈夫都有同一擔憂,「他說我現在都34歲,再過一兩年,有哪間機構肯請一個36歲的人呢?」Jake計劃過兒子讀小一時,再找全職工作,但她亦深明現實,「不會再有打政府工的優勢,我這種專業不會去到很闊。長遠有想過集中一個方向接個案,或者自己掛牌做輔導工作,或者到大學全職教書,就當我(現在)這些日子是擴闊人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