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19
- 國民生產力
- 3584
- 附加生產力
- 4589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47
- 主題
- 12590
- 精華
- 0
- 積分
- 77222
- UID
- 168291
   
|

升中統一派位階段已展開,七月十日公布結果。
升中「統一派位」階段已經展開,子女就讀小六的家長,須及早向學校交回選校表,以便學校於五月三日或之前,送交當局辦理,結果在七月十日公布。Elsie知道,近日不少家長就為選校填表煩惱,因「統一派位」階段,電腦因應子女的派位組別、隨機編號、學校網、家長意願等因素派位,當中存在很多變數,教家長難以決定如何選校。Elsie問過幾位中、小學校長,他們指今年整體升中學童人口雖上升逾三千人,但各區學童人數和學額有別,部分地區仍可較進取,整體來說,家長採取保守的填表策略會較穩陣。
為子女選校填表前,Elsie認為家長應先了解派位機制,才可更有效制訂選校策略。在「統一派位」階段,電腦會根據全港學生經調整後的成績,按高低排序,並平均分成三個組別,成績最好的三分一是Band 1,其次是Band 2,最後是Band 3。在不分校網派位的甲部,電腦會按全港小學生的成績而派位;至於乙部,則只計算同一校網的學生成績。
在現時派位機制下,電腦按學生的隨機編號,先處理Band 1學生的第一志願,然後派第二志願,如此類推。當派完Band 1學生的選擇後,才處理Band 2學生,最後才是Band 3。因此,大部分受歡迎的名校,很快已收滿Band 1學生。假如子女屬於Band 2,即使首三志願,都只揀選主要取錄Band 1學生的學校,但仍有很大機會落空,甚至被派到很後的志願,所以不少校長教授選校填表策略時,提醒家長應先向學校了解子女所屬的派位組別,才決定揀選甚麼中學。
中西區校長聯會主席兼香港潮商學校校長詹漢銘同Elsie講,在「統一派位」階段,家長選校時,須因應子女所屬校網的學額情況之餘,亦要因應子女能力、學業成績及性向選校。「過往幾年升中人口偏低,家長可以『博』第一、二個選擇,但今年應較保險,不宜太過進取。」
詹校長解釋,「統一派位」的派位成功與否,存在運氣因素,而且所佔的比重頗大,過往幾年因適齡學童人口低,結果偏差不算大,然而當同一組別的派位人數增加,成功獲派心儀中學的機會自然較低。他認為,今年家長只宜以首志願「博」,若再用第二個志願「博」,已經有危機,料今年的派位成功率較去年稍跌。
「除非有些家長較進取,抱住非某學校不讀的心態,則是另計。」詹校長認為家長的選擇和如何排次序,都影響派位的滿意度,所以家長選校前,應有心理準備,若第一至三志願,都是受家長歡迎的學校,子女隨時有機會落空。
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兼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校長潘淑嫻表示,升中人口上升,大埔及北區的中學都有擴班,故英文班學額亦增加,提醒家長應留意子女所屬校網的學額情況,再因應子女的學習能力、學校特色是否跟子女配合而定,同時可聽取小學老師的建議,為子女選擇合適的中學。跟詹校長一樣,潘校長認為,今年的選校策略,第一、二志願可較進取,第三和第四志願,則要選保險的學校,是較穩妥的選校策略。
不過,有校長則認為,雖然今年學童人數上升,但部分地區的Band 1學生,今年選校仍可較進取,例如傳統名校雲集的灣仔區,區內有十四所官津中學,卻有七所是全開英文班中學,英文班學額較多,故該區的Band 1學生有不少選擇。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認為,灣仔區學校少,但全開英文班中學多,在這個特殊條件下,Band 1學生的填表策略可較進取,在首三志願都填以取錄Band 1學生為主的學校。「第一和第二志願都可選最心儀中學,但第三志願則要填並非最頂級的中學。」
然而,戴校長提醒灣仔區的家長和同學,假如老師指子女屬邊緣學生,即有機會屬「Band 1尾,Band 2頭」的學生,就不應首三志願都填全英文班中學,最多只「博」首兩個志願,第三志願應較保守,揀選主要取錄Band 2學生的中學;至於Band 2和Band 3學生的選擇亦大致相似。
此外,校長們亦提醒學生,如子女就讀沒有直屬或聯繫中學的小學,選擇非保留學額多的中學,或者單性別中學,獲派機會較大,家長不妨留意。
另外,Elsie覺得,在選校階段,家長也要多跟子女溝通,了解他們的意願,並保持平常心,別給自己和子女太大壓力,否則一旦派位結果未如理想,會影響子女日後對獲派學校的觀感和將來的校園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