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讀史為鑑 並非洗腦(石鏡泉)
發新帖
查看: 532|回覆: 1
go

讀史為鑑 並非洗腦(石鏡泉)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11-13 13:5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近年香港有部分人因政治目的或立場,甚至一些個人利益,刻意把政策或社會議題政治化,這不但會影響民生,還會影響下一代的是非觀念及價值觀,對社會並非好事。


施政報告指要推動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和文化,故下學年(2018-19)起,中史科將成為初中獨立的必修科。部分非建制派政客又提出所謂顧慮,用「赤化」來形容中國歷史及國民教育,這無疑把教育政治化︰總之,凡涉及國家觀念的教育、資訊或價值觀,都會被視為「洗腦」作用的政治工具。


培養下一代國家觀念,是全世界任何政府都會透過學校教育而做的工作,而讀歷史,可讓學生培育出「擺事實、講道理」的客觀求真態度;把歷史讀得通透,汲取前人教訓,更可鑑古知今。有些政客,硬要戴上有色眼鏡,憑偏見把它說成是政治工具,當它是政治議題來操作、看待,指鹿為馬,創作大堆歪理,這只會荼毒年輕一代,為社會播下躁動的種子。


其實,「去中國化」才是政客耍的手段。今時台灣樂此不疲,而回歸前的港英殖民地政府也極力為之。筆者整個求學階段都處於殖民地教育,即使這樣,在大學時代我卻參與反殖活動,不見得就可輕易被洗腦了。


以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最有關的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為例,當時的確有人把鴉片戰爭僅視為因「商貿矛盾」而引發戰爭的觀點,而非一場侵略戰爭,那是客觀?筆者則判斷為歪理。同樣,近年有人認為《南京條約》中,「永久割讓香港」條款應有效,實在荒謬!這與認賊作父,有何分別?莫非是因今時只講法律條文,而不講是非黑白的風氣所致,這種歪理才不是「不赤化」?


看中國歷史,很多人只看到歷朝興替,甚至爾虞我詐的宮廷仇殺,其實大家更應着眼於典章制度和文化宗教的治革和底蘊,從中也看到很多歷史人物,包括帝皇將相、明主昏君、忠臣孝子等,在面對時代的挑戰和考驗時的做法和態度。以史為鑑,不但能知朝代興替,其中人和事,都可啟發後世汲取歷史教訓,以免重蹈覆轍,再走歪路。


本港不少學生遭人詬病國家觀念薄弱,對中國感到陌生、疏離。在中史教育的目標上,這其實還是其次,所重視的還應是那種只有中國歷史才可承傳予下一代的價值和態度。有政客常以文革或其他與中共有關的當代歷史事件,挑戰香港中史的教與學,以為必要歌頌執政者,但他們可知道「文革不可再」已是中央的定調,而那正是中史科要下一代鑑古至今,以求中華民族得以進步、復興的積極意義。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


   0    0    1    0

Rank: 4


735
2#
發表於 17-11-23 22:03 |只看該作者
很多政客掛著「民主自由」的幌子四處點火破壞。如果讀多些歷史會被洗腦,不懂歷史就更易被政客洗腦和操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