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英國愈來愈多大學生訴苦,讀大學未必等於高薪厚職,一畢業就等於負債,收入還不如職業技術學校的同輩。
有關新聞很有可能是為教育政策轉向開始吹風:過去三十年推行的「量化寬鬆式」,以便成就全民大學生的美好理想,最終敵不過現實。到處是一紙空洞的學位,但是有一技之長,踏實做事的人少,大學生賺錢少過高技術工人,很合理。
寬鬆教育在西方盛行多年:濫開學位,巧立名目,在象牙塔裏養起許多知識份子,大講天花亂墜的離地理論,犧牲教育品質,種瓜得瓜,今天終於嘗到苦頭。寬鬆教育表面上一視同仁,實際上是推進階層分化,即拉開精英和普通人的距離,然後自欺欺人,令所有人感覺良好。優秀學生照樣讀名校,但資質普通的學生,由於再也無人要求他們上進奮鬥,追求知識,最終失去機會的可能更大。
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信,當然很好,但是自信從何而來?沒有經過磨練和考核,所謂自信,只能是盲目的自我。虛偽的一視同仁,最終是優劣不分,導致反智。所謂「個性發展」,要有知識和學問的根基才行。但是寬鬆教育鼓吹的自我個性,其實是給缺乏家教、粗俗無禮、練精躲懶之類尋找藉口。
世上沒有那麼多值得鼓吹的個性,絕大多數的人無非是好逸惡勞而已,讀書不成,放蕩不羈,很有可能只是無法自律,脾氣暴躁,而不是因為他天生是畢加索。
陶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