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你問五歲的男孩有何志願,十居其九都是「我想做警察!」「我要做消防員!」但隨着他們成長,志願也會改變,同事兒子Dave是初中生,我最近問起他長大後想做甚麼,他毫不思索就說︰「我想做醫生!」為甚麼呢?「醫生賺錢多嘛!我的同學也是這樣想!」
中文大學去年透過大學聯招,錄取了二千八百四十名學生,收生分數最高的課程是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其次是環球商業學、醫學、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和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其他院校情況差不多,香港大學收生分數最高的是內外全科醫學士、法學士和牙醫學士等。科技大學的「神科」是環球商業管理課程,全部走不出醫學和工商管理範疇。
香港想發展STEM教育,面對的其中一項困境是學生和家長對選讀「神科」趨之若鶩,最直接的考慮相信是薪金。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讀商業管理被視為大有「錢途」,醫生和律師收入又穩定,相反,人文、社會科學和純科學的科目就是「頹科」,並非報讀大專院校時的首選。
「讀醫」道路漫長,攻讀學位加上實習合共七年,不過只要「捱」得過去,畢業後獲聘為公立醫院駐院醫生,便能享有超過五萬元薪金,對二十四、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來說非常吸引。我登上互聯網看看年輕人在討論區的留言,他們普遍認為讀醫、法律及工商管理等科目很有用,畢業後不用擔心出路,於是一窩蜂去報名,造就了「神科」的神話。
鄧駿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