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曾智華公開挑戰吳克儉:請將外遊報告公諸於世 ...
發新帖
查看: 702|回覆: 2
go

曾智華公開挑戰吳克儉:請將外遊報告公諸於世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6-27 15: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捱吓捱吓,終於捱到二○一七年六月最後一個星期喇,好嘢!點解好嘢?大家心照啦!


今屆政府,講真,有不少核心人物令人眼冤,有的講大話唔眨眼、有的撩事鬥非,最惡啃的一位,我肥碌認為是擁有官場花名「Simon Fan」,及外界花名「唔得掂」的吳克儉。


任何正直正氣正義守紀律有羞恥之心的公職人員,見到「老唔」,都會:一、嘖嘖稱奇(點解可以面皮厚過防彈玻璃?);二、想知是否上司好怕見佢(故此不停「亂批」佢「遊埠」,次數之多,非常嚇人!)。


我肥碌作為三十多年公務員,都算有少少「老是佛」,但仍覺「老唔」實在「功力」奇高!咁都過到骨,點到你唔服!


大家可知,公職人員申請出外公幹,並非沙沙滾求求其其,必須出師有名,擬定目標、範圍、原因、效用……再連邀請信交上司審批。上司除非同佢私下「圍威喂」又或「盲」嘅,否則,為避嫌,都會認真處理,絕不會一人獨批,必定再交高一層countersign。



基本智慧及邏輯,一個局長,五年任期內環遊世界外訪六十幾次,根本在香港官場前無古人。



最基本質疑:一、有真實需要?二、是否次次必須局長親自去?三、霸晒所有外遊機會,可有考慮同事感受?四、有沒有關注個人及局方負面形象?五、香港本土工作可隨便放低的嗎?



最最最重要,公務員每次出公事trip,回來必須寫報告,解釋此行對政府、自己及社會整體得着。



今日我挑戰「唔得掂」,請快快將六十幾個report公諸於世,咪側側膊藉詞退休就縮埋個窿失蹤。否則,必定千古留臭名!




撰文 :  曾智華

   0    0    0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2#
發表於 17-6-27 17: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今日我挑戰「唔得掂」,請快快將六十幾個report公諸於世,咪側側膊藉詞退休就縮埋個窿失蹤。否則,必定千古留臭名!


*******

公佈咗,重更大鑊!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3#
發表於 17-6-28 13:28 |只看該作者
吳克儉任內五味交集 樂見生涯規劃入校園



吳克儉認為,生涯規劃是把人力資源與教育結合,讓學生為個人職涯發展先知先覺。


  (星島日報報道)「如果甚麼都不做,現在可以相安無事,但五年、十年問題就會浮現」,還有兩日便將卸任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接受本報專訪坦言,任內經歷五味交集,但他樂見任內完成多項政策承諾,尤其他以人力資源專家背景,把生涯規劃帶入校園,他坦言不希望有學生「揀錯科」或違背自己興趣。卸任在即,他念念不忘是港生的發展空間,而「一帶一路」正是出路。

  本身是人力資源專家的吳克儉,一二年應邀出任教育局局長,曾被質疑是「外行人」,但他認為正需為本港教育帶來一點改變,「以往發現大學畢業生的第一份工,與原先主修科目有關的比例少於五成;很多人畢業後,甚至進大學後始發現主修科目,根本不是自己志願及興趣,但發現時已經太遲」。他指推動生涯規劃把人力資源與教育結合,旨在避免這些遺憾出現,「讓同學早點認識自己,早一點分析,接受更好的輔導,令中學階段已有生涯規劃的思維;老師也有專業培訓,讓他們為同學提供本地、外地、內地的職涯資訊,多些貼身、專業的意見輔導」。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商校合作,主動帶學校走進大型跨國與內地企業,為學生爭取實習交流機會,也讓教師走出校園,了解學生未來面對的職場環境,「也許你會說這是HR(人力資源)的概念,無論怎樣說都好,我們須迎合社會需要與人才發揮」。

  吳克儉承認「工字不出頭」、學生只側重成績決定選科等社會觀念一直存在,「觀念是需要變,但不是你說變就變,要給予條件帶來改變」。他坦言對生涯規劃寄予期望,相信同學多了解發展前景後,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生涯規劃會潛然默化,學生慢慢會自發,不再是被引導,那麼我會很高興」。未來幾年,教育局將向僱主等持份者進行調查,以科學化方式檢討生涯規劃,「因為我們不可以兒戲地面對同學們的未來」。

  提到本港學生的出路,吳克儉不禁憂心忡忡,因為周邊國家的人才競爭激烈,本港不能不聞不問,「東盟國家有許多優秀學生,他們的水平以往我們不知道,前一陣子我外訪緬甸,參觀當地的外國語大學,見到日本、韓國、土耳其學生很多,都很進取,他們的國家都是科技先進,為何仍願意去學緬甸文?因為他們看到當地開放的機遇,我不禁問香港學生去了哪裏?這正是我所緊張」。

  他認為「一帶一路」正為本港學生開拓新機遇,提高本港學生與沿線國家接觸與認識,達至「民心相通」刻不容緩,教育局將推出「東盟國家姊妹學校」計畫,讓本港學校與內地、東盟國家學校配對,「我到泰國訪問才一天,下午跟當地教育部門談,當晚對方已二話不說,有五所中學可以跟香港配對姊妹學校,可見他們知道帶來好處」。

  回首他五年來的局長工作,吳克儉的總結是還是亡妻生前的一句話,「如果甚麼都不做,現在可以相安無事,但五年、十年問題就會浮現」,他笑言過去五年是「刺激、多姿多采、多樣化」,值得花點時間去整合一下,把自身經驗傳承,至於是撰寫回憶錄,抑或專欄則未定,但他準備深度旅行、看書,為退休後作了生涯規劃,「很多事情因為以前太忙,不懂得欣賞與了解,留待退休後一百天去做」。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