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港華研轉直資 學費料4萬 或與番禺會華小脫直屬關係 ...
發新帖
查看: 784|回覆: 5
go

港華研轉直資 學費料4萬 或與番禺會華小脫直屬關係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1#
發表於 17-2-10 15: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本報獲悉,現為資助中學的香港華仁書院(港華)近月正研究轉至直資模式,以及脫離與番禺會所華仁小學(華小)的直屬中小學關係的可行性,研究資料包括港華如轉直資每年學費料約4萬元,並希望藉此獲得更大辦學自主權,及減低「華小」由灣仔遷校至東區後導致收生質素下跌的可能。


華小將轉校網 灣仔遷東區


港華在學界多次直資爭議中均未有轉制,而天主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在2011年曾提及,教會學校旨在服務大眾,轉直資不是出路。有港華舊生關注轉直資會否令港華學生變得單一及貴族化,失去過往學生來自不同階層的特色。


香港華仁:工作小組研發展


港華由耶穌會於1919年創立,港華昨回覆本報表示,為迎創校百周年的回顧與前瞻,耶穌會2015年9月任命了一個由學校各持份者組成的工作小組,研究港華的發展,當中包括轉直資的可能,以及與華小更理想的合作模式,校長和教職員曾共同討論上述議題,討論詳情會向耶穌會匯報。港華指出,仍未就上述項目展開全面諮詢各持份者。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校長陳岡回覆表示,港華最終會否轉為直資,華小並不知悉,亦沒有資料可提供,相信如港華有明確的轉直資計劃,一定會諮詢華小。


教育局﹕未收到港華申請


教育局昨回覆表示,未有收到港華要求轉為直資中學的申請。局方指出,申請學校必須證明已充分準備及具足夠能力在直資辦學模式下提供優質教育,並須證明具備良好財政狀况等;局方亦會審視其他因素,如學校資助模式轉變對學額供求的影響、學校諮詢其主要持份者(包括家長、教師、舊生等)的結果,能否合理地回應持份者關注等。


可享收生自主 錄能力較高學生


政府在2001年容許直資校大幅增學費,不少傳統學校心動,港華及華仁書院(九龍)研究過轉直資的可行性,但校董會擱置計劃。港華現任校長蘇英麟於2013年上任時接受傳媒訪問提到,「現階段並無轉制(直資)計劃」。


不過,據本報得悉,校方近月曾就轉直資及脫離直屬小學的議題,廣泛與教職員商討,探討直資及脫離與華小直屬中小學關係的利弊。消息人士稱,港華校方的研究顯示,以直資模式辦學可享更大自由度,包括收生自主及自行選擇教學語言,脫離直屬小學可取錄能力較高學生,也會較容易維持「以英語授課為主(EMI)」的學校,令更多學生能享受取穌會提供的教育。


據悉,上述提及的研究,初步預計學生每年學費為4.3萬至4.5萬元;校方亦提到,擔心基層學生會因學費而不敢申請入讀,故會透過教會及社工加強宣傳設助學計劃,令基層學生不會因學費而錯失入讀機會,亦提及「轉直資是想幫區外有需要的人」,吸納更多其他地區的學生。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對港華研究轉直資感到意外,指與耶穌會的平民教育理念有不同,「有錢家長的選擇多了,但基層家庭分享傳統名校的機會則變小」,盼學校充分考慮得失及對社會的影響。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2#
發表於 17-2-10 15:32 |只看該作者
華小家長:鼓舞 港華生:擔心學費

【明報專訊】有番禺會所華仁小學(下稱華小)的家長,對香港華仁書院(港華)研究轉為直資模式感到正面、鼓舞,認為屆時港華收生更自主,期望學生質素能進一步提升。有現正就讀華仁書院的中一生則稱,擔心如轉直資,家庭負擔不了每年可能達4萬元的學費。


本報記者昨在華小門外接觸多名家長,家長大多稱不知港華有意轉直資。家長林先生認為,轉直資如每年學費4萬元,負擔不太重,「轉了後不用跟隨教育局的課程、規劃,反而是好事」。


正念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四年級的馮同學,於2019/20學年應升讀中一,其家族三代讀港華,兄長現讀中學,父親及祖父也是舊生。其母馮太稱,從港華的辦學團體耶穌會得知該校有意轉直資,認為約4萬元學費屬合理,「(港華)現在真係好抵讀,但轉成直資後,學校收生更具自主權,課程自由度又高一些,4萬元也算合理」,所以小兒子繼續以升讀港華為目標。


另一邊廂,正就讀港華中一至中三的學生擔心會成為首批受影響學生之一。就讀中一的劉同學表示,聽過學校會轉成直資。當他聽聞轉直資後學費或達4萬元大感驚訝。他指父母任職銷售業,擔心學費或對家庭造成財政壓力,「4萬元不是小數目,相信一般家庭未必拿得出」。


就讀中三的梁同學及張同學說,因小提琴表現卓越成功入讀港華,現獲校方獎學金資助,他們相信資助模式改變,應對獲獎學金的學生影響不大,「既然現時有資助,屆時應該能繼續免費念書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3#
發表於 17-2-10 15:33 |只看該作者
審計報告曾批直資流弊 校友王永平疑問:校方如何解決

【明報專訊】香港華仁書院校友不少為政商界名人,包括前特首曾蔭權、教育局前局長孫明揚、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香港首位華人檢察官余叔韶。王永平昨回覆本報時表示,不知道今次港華研轉直資的原因,但直資制度曾被審計報告批評有不少流弊,2013年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亦擱置轉制,故港華需交代有否考慮過種種爭議。


王永平說,當年直資制度是為家長提供津校及私校以外的選擇,由於直資學校是按合資格學生人數受政府資助,故監管較私立學校嚴,但近年因直資制度被審計報告批評,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亦因家長及舊生反對而擱置轉制,他質疑港華研究轉制時有否考慮近年的爭議,「我有興趣知道它(港華)如何解決這些流弊」。他亦說,在學時不論貧富皆能入讀,關注若轉制,辦學理念會否有變。


議員校友憂港華貴族化


同為校友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說,當年出身清貧家庭,亦非華仁小學畢業,但獲港華跨區取錄。他擔心一旦轉制,港華學生只來自單一階層,「當年(同學)什麼階層都有」。另一校友、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港華及華仁書院(九龍)一直未轉制,主要因為辦學團體主張照顧基層,關注港華研究轉制的理據,以及轉制會否令港華貴族化。莫又稱九華及港華向來「一家親」,故認為轉制亦需諮詢九華的持份者。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4
4#
發表於 17-2-10 15:34 |只看該作者
陳日君曾稱直資非教區出路

【明報專訊】直資計劃早於1991年先在中學推行,政府在2001年修訂計劃,容許直資學校大幅加費,學費限制由原來不多於資助額的67%,增至不多於資助額的233%,並將計劃擴至小學,多所傳統名校陸續轉為直資校。審計署2010年發表的審計報告揭發,當時大多直資學校違規或帳目混亂。而在2013年,聖保祿中學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研究轉直資引起爭議,兩校其後因不同原因而未有轉制。在多次學界的直資爭議中,香港華仁書院均未有轉制。


翻查報道,2001年時任港華校長譚兆炳表示,一群舊生主張港華轉制,但遭校董會否決;2007年亦有報道指時任耶穌會香港區會長的狄恆神父在港華校友會網頁發表聲明,指辦學團體決定暫時擱置九華和港華的轉直資計劃,除非日後環境有變,才再考慮。


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2011年曾表示,教會學校旨在服務大眾,直資辦學不是教區出路,僅一兩所學校有條件轉制。兩所華仁書院的校監周守仁2014年接受訪問時亦稱,在可見將來都不會轉直資。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醒目開學勳章


112573
5#
發表於 17-2-10 17:38 |只看該作者
減低「華小」由灣仔遷校至東區後導致收生質素下跌的可能。-> 咁係唔係即是話東區 d 小朋友唔夠灣仔區 d 小朋友勁?
我鐘意你同我講 I Love U, I Love U Too!You'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ey.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38
6#
發表於 17-2-14 11:0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