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3
- 國民生產力
- 3592
- 附加生產力
- 4599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90
- 主題
- 12600
- 精華
- 0
- 積分
- 77374
- UID
- 168291
   
|
當小孩長大,終會知悉世上沒有飛天的聖誕老人,已長大的成人上周赫然發現,人扮的聖誕老人竟也講大話,回憶再度破碎。為人家長者不禁反思,應否繼續這個紅衣老伯的故事?
美國田納西州薄有名氣的職業聖誕老人Eric Schmitt-Matzen早前接受訪問,憶述如何應相熟護士邀請,到醫院替5歲的臨終男孩圓夢,《華盛頓郵報》、英國廣播公司等有名媒體接連跟進報道,消息旋即全球瘋傳,連太平洋彼岸的港人也深受感動。
替臨終男孩圓夢 真實性存疑
據Schmitt-Matzen的講法,他深怕眼淺的醫護令自己一同哭崩,特意安排跟癌病男孩獨處一室。當小男孩提及自己不久人世,不知將往哪裏去,Schmitt-Matzen即時回應,當你到達天堂,跟對方說是聖誕老人的頭號小精靈,就可以走進去。男孩未幾死在Schmitt-Matzen懷裏,留下他獨個兒哭着臉回家。
環球大小媒體轉載續寫時維持一派動人語調,直到網媒Snopes詰問,何以大家都不知道涉事小孩、護士、醫院的名字,以至小孩的離世時間,其他記者才發現,撇開相關人士的私隱,該區期內根本沒有對應的訃聞,也沒醫院有這樣的病童失救,故事難以站得住腳。
現實社會常常殘酷不已,大家理想中的聖誕老人以傳播歡笑為己任,聽到Schmitt-Matzen的窩心故事,肯定先入為主感動多於疑竇,撰寫原初報道的專欄作家Sam Venable更自稱邊寫稿邊流淚。當世人得悉聖誕老人竟然說謊,自然痛得特別揪心,猶如童年美夢再度破碎。
美聯社及GFK Roper Public Affairs &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於2011年的調查曾發現,高達84%美國父母曾相信聖誕老人存在。心理學家Christopher Boyle及社會科學家Kathy McKay剛於權威醫學期刊《刺針》指出,曾相信聖誕老人的成人樂此不疲將美好「事迹」傳承下去,不過是找機會緬懷童年,渴望能瞬間遠離現世挑戰,跟大量粉絲長大成人後繼續迷戀《哈利波特》、《星球大戰》等科幻故事,堪稱如出一轍。
兩個學者指出,小朋友相信聖誕老人騎雪橇、爬煙囱、送禮物的故事,其實家長暗地裏一樣高興。但恫嚇頑皮的子女說他們不會得到禮物,似乎欠缺教曉他們明白事理的功用。明乎此,為人家長者必須反思,明知肥重的聖誕老人根本無法高飛,今後是否仍要講述有9隻馴鹿替他拉車?
分享有趣習俗 勝年復年講古
學者相信,無論小孩是從第三方渠道得知,又或父母已再沒興致圓謊,當小朋友發現雙親年復年的說謊,勢衝擊眾多過去視為金科玉律的信念,影響親子互信,一直要求子女不說謊的家長也怕要自打嘴巴,難以自圓其說。
要刺激孩童的想像,可未必要謊稱聖誕老人存在。比方說,科普知識告訴大家,即使把時差計算在內,聖誕老人亦絕不可能在平安夜一晚內把禮物都派進小孩的襪子裏,因為就算他沒因高速飛行變成肉醬,也只能給予每個小朋友以微秒計時間,以及需要汲取以千億計卡路里,近乎匪夷所思。
聖誕歷史悠久,常跟地方文化交織出有趣的習俗,單單告知他們印度基督徒布置的不是松樹,而是芒果或蕉樹、澳洲人聖誕不吃火雞或布丁,反因應天氣愛吃燒烤和海鮮,已是極吸引的通識趣聞,但家長固然也要多做功課豐富知識,不能再滿足於年幼時自父母親友身上聽來的經典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