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紙杯機械人」活像回力玩具車,非常受五邑鄒振猷學校的學生歡迎,學生都急不及待展示已「砌」好的「機械人」。
【明報專訊】五邑鄒振猷學校本學年全面落實午飯後不上學術課,改上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 跨課程主題學習活動(為Humanities、Art、Literature、Moral Education, HALM)、德育及公民課和興趣小組等,當中STEM課堂要求小學生親手砌模型,以簡單而形象化的自製模型如紙杯機械人、紙櫈或迷你隔音屏設備解釋科學概念,讓學生輕鬆上課,更學得投入。
校內添置3D打印機及機械人
教育局近年大力推廣STEM,本年學又向每所小學發放10萬元一筆過津貼,五邑鄒振猷學校便用作添置3D打印機、航拍機及機械人,讓學生多接觸近期流行的科技。該校於周二或周四的午後課提供STEM教育,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每年都有十多課STEM,每堂45分鐘,一及二年級每兩堂學一個單元,三至六年級則每四堂學一個單元,包括講解、試驗及完成簡單模型。
該校二年級STEM課的紙杯機械人非常受學生歡迎,因它只需一個紙杯、一條橡筋、泥膠及兩個萬字夾便可像回力玩具車一般移動。
該校常識科科主任陳敬文表示,拉動紙杯機械人(見圖)中的橡筋涉及動能及勢能概念,但不宜跟二年級學生提及專門名詞,只能以簡單的句子表達,如橡筋含彈性,當學生把紙杯向後拉時,杯中的泥膠便會帶動橡筋向後捲,橡筋同時儲存動能,一放手,橡筋的能量便會釋出,然後驅向前,令紙杯移動。教師其後可以回力玩具車作例子,進一步說明先把車子拉後,放手後車子便會向前,加深學生印象。
高年級生自製「隔音屏」
高年級的模型則涉及當時常識科曾教的科學概念,也要求學生不斷試驗。五年級生要製作迷你隔音屏,呼應常識科的「聲音的傳播」,學生先測試膠片、報紙及綿花的隔音效能,然後利用認為隔音效果最佳的物料來建造可減低蜂鳴器分貝的「隔音屏」。
陳敬文指出,學生可能以為綿花的效果最好,因錄音室或琴行都會使用隔音棉,但原來棉的「吸音」能力強,但未能把噪音源和噪音感應強的地方分隔,如要有效分隔,膠片的效果會更佳。
陳敬文指平日上學術課的趣味性有限,上述模式的STEM課則讓學生透過日常觀察及試驗鞏固科學概念,也讓他們「動手動腳」砌模型,「如果他們不動手做,只是坐着聽講,即使我們說得多動聽,他們也累」。

「紙杯機械人」杯底的泥膠(上圖)如車輪,車輪兩端分別繫着橡筋,把紙杯向後拉再放手,杯子便會向前走(下圖,紅箭嘴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