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發現遺傳病主因 兩學者獲邵逸夫獎
發新帖
查看: 355|回覆: 0
go

發現遺傳病主因 兩學者獲邵逸夫獎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1#
發表於 16-9-30 08: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發現遺傳病主因 兩學者獲邵逸夫獎
2016-09-30教育



(星島日報)

  兩位今年獲頒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胡達.佐格比(左)及艾德里安.伯德提供不盡相同的研究方向。
  罕有遺傳病往往令人束手無策,相關的生物醫學研究力度亦相對不足。獲得今屆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艾德里安.伯德(Adrian P Bird)及胡達.佐格比(Huda Y Zoghbi),他們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與染色體脫氧核醣核酸(DNA)結合可影響基因調控;後者更確認了這類基因突變是發育障礙疾病蕾特氏症的主因,相關的發育障礙症狀在老鼠身上更可被逆轉,對由於基因突變引致神經失調的遺傳病帶來治療曙光。

  基因可以決定人的遺傳性狀,現時全球有七千種罕見疾病,當中八成是由遺傳基因突變引起,全球兒童患者約有一億五千人,蕾特氏症便是其一。英國愛丁堡大學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艾德里安.伯德發現某些DNA與其結合的蛋白產生化學變化,能夠抑制或激活基因功能,他於一九九○年發現MECP2屬其中一種,該發現令美國貝勒醫學院分子與人類遺傳學教授胡達.佐格比獲得契機,確認該基因發生突變是蕾特氏症的主要原因。

  引致蕾特氏症的基因突變只會在X染色體發生,平均每一萬名女孩中便有一個患病,由出生到六至十八個月內,其智力發展會倒退,甚至出現強逼行為,患者壽命一般不長。曾經擔任兒童醫院駐院醫生的胡達.佐格比曾接觸超過二百位病人蕾特氏症患者,「她們出生時與常人無異,會露出天真瀾漫的笑容,會叫爸爸媽媽、會行走、會感受,但突然之間,這些發展逐漸停止,她們病發時甚至不能進食、行走,只會扭搓雙手,十分磨人。」

  為了幫助這些女孩,佐格比足足花了十六年時間篩選二百個基因,最終於一九九九年找出關鍵基因MECP2,「當中的基因變異降低蛋白質水平,影響神經元發揮正常功能。」她和伯德的研究小組各自研究出患有蕾特氏症遺傳病的老鼠模型,後者的研究小組更發現注入methy1C結合蛋白的活性基因,可使患有蕾特氏症老鼠的發育障礙症狀逆轉。

  佐格比形容,有關發現猶如找到打開大部分腦部疾病疑團的「鑰匙」,其他疾病如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柏金遜症等亦與相關基因突變有連繫,「以蕾特氏症為例,以往只能靠物理治療、營養治療等紓緩症狀,但治標不治本,如今可從根源着手研究醫治方法。」

  十六載努力終有成果,她坦言,當年身邊人均勸喻她不要浪費時間,「他們問我為甚麼不研究比較常見的自閉症,要說服大眾注資研究罕見病很困難。」

  她透露,自己後來對游說過程感到十分疲倦,於是選擇不對外透露相關研究工作,如今能夠重新為病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希望,她表示深感欣慰,但直言找出關鍵基因已是最容易的部分,未來研究治療方法更挑戰重重。

  兩人的研究團隊現時正致力研究醫治方法,其中伯德提到新興的「基因編輯法」,利用「分子剪刀」在特定的基因組位置將DNA切斷,並進行替換,從而修復缺陷,對於這項突破性的技術,他表示,「你要一直嘗試發掘別人從未發掘過的角度,開拓前人未涉足過的範圍,我們永不說絕不(We never say never)。」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