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6
- 國民生產力
- 3654
- 附加生產力
- 4607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2
- 主題
- 12609
- 精華
- 0
- 積分
- 77539
- UID
- 168291
   
|
如果政府逐步把部分社區學院納入資助,長遠可以促進供過於求的副學位課程汰弱留強,也可以減少學生負債。「學債問題」在美國及英國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在香港,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學生資助處的數據清楚指出,近年每年都有二百多名副學位畢業生因為無力償還借貸而申請破產。每年都另有幾千人因為拖欠償還學債而需要跟進,有一些甚至引致法律訴訟,這都涉及為數不菲的行政成本。
因為各種因素,大專學生畢業後的收入沒有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副學位畢業生情況就更不理想了。新世代的大專畢業生,負上了學債之後又未必能從這一項向自身的投資中得到足夠的回報,一旦學債成為長期的財務負擔,便可能會干擾了年輕人正常的生涯規劃。
英國在改變了大學收費政策之後,學債問題成為青年人及社會的共同困擾。根據英國當地的調查,因為學債,很多大學畢業生要把婚姻及生育的決定不斷向後推。在倫敦,樓價上漲加上年輕人欠債及起始收入較低這些因素,令青年一代首次置業的歲數不斷後延,兩年之前,平均的首次置業歲數已經上升到42歲或以上。這令人擔心會有越來越多人去到接近退休年齡時,仍然未供滿樓宇按揭的貸款。起始供樓的歲數太高,長遠也有可能損害到金融系統的穩健性。再者,如果因為學債延長而令部分年輕人推遲婚姻及生養子女,也會對人口的均衡造成多方面的影響!有部份借了重債的畢業生因為無力償還,又明白到政府不致於用強烈的方法追討,便把心一橫,拖得就拖,甚至索性拒絕還款,這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一旦擴散,也有可能會敗壞社會風氣,對公認的社會價值構成衝擊。
香港是否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現時還未有深入的研究結果可資引證。但隨著學債問題的擴大和延續, 對社會造成壞影響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