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3700港青內地實習 賺經驗拓視野
2016-08-23教育
陳震(左起)、馮康婷及張迪倫皆為今年「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畫」的參加者,三人皆表示內地有不少科技熱潮,如近年流行的「支付寶」及「微信銀包」,均為人們帶來不少便利。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和香港機構為本地青年提供的實習機會日漸增加。民政事務局第三年與青年事務委員會合推「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畫」,今年更斥資逾六千萬元資助近一百個實習計畫項目,規模為歷年最大。參加者之一的陳震六月遠赴北京實習,期間更有機會接待外使及即場翻譯,今年剛大學畢業的他認為內地機遇多,相關工作經驗可為日後就業「加分」。
為了讓香港青年親身體驗內地職場實況,民政事務局繼續與青年事務委員會推行「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畫」,今年共資助三千七百名青年到北京、上海、南京等不同機構實習,人數較去年增加一千人,參與青年須進行為期四至六星期的實習工作,並藉此體驗內地風土人情。
剛從浸會大學歐洲研究(法文)系畢業的陳震,雖然已在港覓得工作,但認為實習機會不容錯過,加上老闆亦鼓勵自己到內地吸取經驗,因此六月遠赴北京國家博物館實習兩星期。他表示,實習期間主要負責中英及中法等翻譯工作,更難得與外國大使交流,「有一次法國羅浮宮派代表到博物館視察展覽場地,剛巧法語部的同事不在,因此接待外賓的工作便落在我身上,更首次嘗試即場翻譯法文,很有挑戰性。」
另外,他更「衝出」實習城市,期間曾到東北瀋陽的博物館進行三日兩夜的考察工作。他表示,內地一些次要城市的文化建設水準甚高,「文物保育工作非常妥善,令人感意外。」他指,此行打破了自己以往對內地既有印象,更形容實習經驗像是「開啟了一條路」,相信在內地的工作經驗對日後就業有莫大裨益。
於英國修讀法律的馮康婷亦有份參與計畫,上月同赴北京一所大型律師事務所實習,即將升讀二年級的她亦認為數星期的實習期讓自己開闊視野,除了有機會試搭「比中環站還要擠逼十倍」的北京地鐵外,「更了解到中國司法改革的情況,以及中、歐商業法律等有關知識。」讓她獲益良多。
另外,談及生活適應情況,參加者之一的張迪倫指內地消費物價低,衣食住行反而更輕鬆,更笑言「錢銀鬆動些,人也更自由。」修讀市場學的他盼內地實習交流經驗助日後打拼事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