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聯校科學展 「聆」魂之窗助視障
發新帖
查看: 706|回覆: 1
go

聯校科學展 「聆」魂之窗助視障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1#
發表於 16-8-20 08: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聯校科學展 「聆」魂之窗助視障
2016-08-20港聞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學生謝皓琳(左起)、陳思穎、高玥瀧發明視障人士輔助工具,以避開障礙物。


  (星島日報報道)視障人士平日依靠手杖及引路徑,以探知路面情況,四名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學生研發輔助工具「聆」魂之窗,利用超聲波感測器偵測三米內的障礙物,以音樂提醒用家避開。她們的發明在第四十九屆聯校科學展覽先拔頭籌,取得計畫書設計比賽亞軍;而何文田官立中學憑遙距照顧植物系統「小植人」奪得冠軍。

  為期七天的聯校科學展昨揭幕,二十一所中學的學生以「連繫」為題參賽,正於中央圖書館展覽廳展示其科研作品,爭奪不同大獎。大會昨率先頒發計畫書設計比賽大獎,何文田官立中學憑遙距照顧植物系統「小植人」奪得冠軍;亞軍及季軍則分別頒予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聆」魂之窗及慈幼英文學校的樹木探測器。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升中五的陳思穎、高玥瀧、李蕙欣、謝皓琳同學,構思及製作為視障人士而設的輔助工具。視障人士須將超聲波接收器夾在衣領,當感應到前方有障礙物時,數據傳送至用家攜帶着的微處理器,計算出障礙物與用家的距離,透過耳機發出音樂提示,愈接近障礙物,音樂愈高音。而以超聲波接收器感應距離,過程中不會發出聲音,比起發出聲響的蜂鳴器裝置,不會干擾他人。她們的發明靈感源於生活的觀察,希望減少常人與視障人士的生活差異及減低社會的歧視。

  四名同學由構思、資料搜集、編寫微處理器程式、零件組裝,花約兩個月時間完成發明,成本約三百元,未來希望與機構合作,盼將產品推出市面。

  華英中學的隊伍則發明「E杯子」,奪得計畫書設計比賽殿軍。發明者之一黃智傑指,平日外出時手機電力經常耗盡,因此想研發可隨時隨地充電的裝置。他們的特製杯貼有六個溫差發電片,當熱水倒進金屬杯時,杯面與外界的溫差,可轉化成電力,為不同電子產品充電。另一名隊員陳灝宏稱,只要有溫差,便可發電,大約一小時可充滿一半手機電,在冬天更加有效率。不過,溫差發電片未有曲面設計,因此不便貼上圓筒形杯身,影響外觀。除了充電,杯中熱飲料亦可更快放涼,冷卻速度快至少兩倍。



   0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320
2#
發表於 16-8-22 08:38 |只看該作者

回覆:JWKun 的帖子

中學生創新發明 科技聯繫大自然
2016-08-22教育
(星島日報- 家長八達通)
   

  第四十九屆聯校科學展覽現正舉行,展品包括何文田官立中學榮獲計畫書設計比賽冠軍,由學生陳麗媛、庾亭嘉、黎孝健及謝業俊的發明「小植人」。


  電子產品愈趨普遍,不少父母都擔心科技令子女沉迷虛擬世界,不再關心身邊事物及環境。但Elsie參觀了現正舉行的「第四十九屆聯校科學展覽」,二十一所本地學校以「聯繫」為主題,運用科技知識發明產品,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好像何文田官立中學與慈幼英文學校,就分別設計出智能花盆「小植人」,以及協助人類了解樹木健康的「樹木探測器」,兩個設計更分別獲得「計畫書設計比賽」冠軍及季軍。

  聯校科學展覽是本地歷史最悠久的聯校科學活動,每年均由一班中學生組成的籌委會負責,今年還與香港科學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創新科技署及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合辦。今年的主題是「聯繫」,鼓勵參加的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及創意,發明可加強生命之間溝通的儀器。

  Elsie趁着周末與一對仔女前往中央圖書館展覽廳,參觀二十一所本地中學的發明品。聽同學講,在動手研發產品前,今年三月須先提交一份計畫書,評判會根據內容選出冠、亞、季及殿軍。何文田官立中學四位參賽同學,即將升讀中五的陳麗媛、黎孝健、謝業俊及庾亭嘉,就憑藉「小植人」在計畫書設計比賽奪冠。

  他們表示,留意到身邊朋友多是低頭族,忽略與身邊環境的聯繫,不少人更認為照顧植物非常困難,萌生用科技拉近人與大自然關係的念頭,設計設有溫度、濕度及光度感應器的智能花盆「小植人」。

  庾亭嘉說,感應器連接到喇叭、屏幕及網頁。「如感應到植物缺水時,喇叭會播出『我很口渴』聲帶,顯示屏的顏色會隨溫度改變而變色,提醒我們。即使不在植物旁邊,亦可利用手機登入網頁觀看數據。」黎孝健及謝業俊說,得知植物實時情況之後,使用者還可通過網頁上的按鈕,即時為缺水植物澆水。

  智能花盆除了讓植物情況一目了然,庾亭嘉同Elsie講,植物通過喇叭「發聲」,還有利視障人士種植,「他們可通過聆聽,了解植物狀況,小朋友看到懂得說話、溝通的植物,就像他們的好朋友,也更容易對種植產生興趣。」

  現代人較少機會認識大自然,甚至因不了解而造成破壞。獲得計畫書比賽季軍的慈幼英文學校,即將升中六的申振滔、莫凱竣、黎浩川與方漢涼,鑑於早前般咸道榕樹被砍,決定設計能長期監察樹木健康的儀器「樹木探測器」,及早辨認有倒塌危機的樹木。

  Elsie留意到,他們特地在攤位擺設模型,展示樹木輸送水分的原理。「樹木靠樹幹裏的『木質部』將水分輸送至枝葉。如木質部被真菌或白蟻侵蝕,水分不但無法到達葉子,樹木更會因重量不平均而有倒塌危機。」申振滔說。

  同學設計的探測器就從水分測量出發,搜羅市面的相關程式,並製作能插入樹幹的水分監測器,量度木質部的水分,並在電腦程式顯示「乾燥」或「濕潤」,「如探測到木質部缺水,樹木便可能出現問題。」

  除了樹幹內部濕度,陳城熹指,水分本身有助樹木降溫,如在樹皮表面測出高溫,亦代表樹木水分不足,可能是生病的徵兆,故探測器的第二部分,就是量度樹皮表面溫度。「現時因技術所限,我們未能將測溫度及水分的儀器結合,但長遠希望能設計出二合一儀器,方便測量。」

  除了聯繫人與自然,科技發明亦能讓生活更便利。Elsie一對仔女就最喜歡計畫書比賽殿軍,華英中學的「E杯子」。設計可將熱飲散發的熱力,轉化為電力為電話充電,同時讓飲品更快冷卻。

  Elsie同負責設計的陳灝宏及黃智傑傾過,即將分別升讀中六及中五的他們笑言,本身性格急躁,對電話電力不足、等待熱飲冷卻容易不耐煩,在咖啡店喝熱飲時靈機一觸,「熱飲散發的熱力是能源一種,任由它散走是浪費能源,我們又很討厭智能手機經常電力不足,就想到不如利用熱能來充電,又可讓熱飲快點冷卻。」

  首次嘗試發明科技產品的兩人於是搜集資料,發現市面上有「溫差發電片」,貼在傳熱的杯子外,靠空氣與杯之間的溫差即可發電。「現時只要相差約二十五度即可產生足夠電力,一小時即可為電話充電至半滿。」

  他們還特地在杯底裝上電池,將熱飲產生電力儲起,「即使飲光了杯中飲品,一樣可以繼續充電。為免用家飲用或清洗時有水分流進電池,我們也設有防水裝置,確保安全。」他們坦言,今次參賽資源不多,但希望在比賽期間可獲得觀眾的意見,日後繼續改良產品。

  Elsie提提大家,第四十九屆聯校科學展覽將舉行至本周四(八月二十五日),在中央圖書館展覽廳免費入場。除了參觀學生的發明,公眾亦可投票選出心水隊伍。另外,場內設有「兒童天地」,舉行工作坊及科學實驗,詳情可瀏覽http://www.jsse.org.hk/。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