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1-12-3
- 國民生產力
- 57
- 附加生產力
- 1618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5-3-3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0672
- 主題
- 70
- 精華
- 0
- 積分
- 26910
- UID
- 1824916
  
|
bobo98 發表於 16-5-13 21:02 
不過有人唔信,唔理咁多,排晒所有band1學校,不理是否熱門,真係博到盡。
的確係有些家長會盡排B1中學才到B2中學,能夠又成功又安全派入B1中學的就只有百分百肯定自己屬於B1學生,而用同樣的排位策略但又滾到好後嘅就只有邊緣人估錯Banding,若果,三次呈分後總成績評估為((B1a))或((B1b))或((B1b至B1c之間))皆可以肯定為B1生,可作上述的排位策略,而{{B1c}}或{{B1c至B2a之間}}皆不可以絕對肯定為B1生,而作上述的策略佈署就要份外小心,當中被學校評估為{{B1c}}學生的一群又可以分為兩種可能性,而當中可能性1就可以好肯定為B1生,可以作上述策略佈署.
三次呈分後被學校評為{{B1c}}學生:
已可以知或向學校查知,每所小學總會向家長說以往歷年經驗知道級名次在幾多名以內就最安全是B1生.
假設,從老師得知級名次在50名或以內就屬B1生.
我們就把50名作為分界線,這分界線可隨著自己對學校的信心程度之判斷作收緊,但切勿作寬鬆設定,即是說,收緊就是設定分界線為少於50的數線,寬鬆就是設定為大於50的數線.
[呈1,呈2,呈3]
可能性1:
# [前於50名且接近50,前於50名且接近50,前於50名且接近50]>>>可肯定為{{B1c}}學生
# [50名,50名,50名]>>>可肯定為{{B1c}}學生
以上兩種情況皆在"分界線"之上,所以好肯定屬於{{B1c}}學生.
可能性2:
# [前於50名且接近50,前於50名且接近50,後於50名]>>>被學校評為仍是{{B1c}}學生,此時需要份外小心了.
# [前於50名,後於50名,後於50名]>>>被學校評為仍是{{B1c}}學生,此時需要份外小心了.
以上兩種概括情況皆出現一次或二次的呈分結果在"分界線"之下,縱使學校評估學生仍屬{{B1c}}學生也不能盡信,因為已經有半隻腳踏進了B2範圍,縱然三次呈分加埋仍被評為{{B1c}}學生也要加倍小心,因為在三次對應於學兄學姊的Pre-S1分數後,只有"可能性1"的兩種情況才百分百肯定沒有被耗損其學生分數,即:
可能性1:
# [前於50名且接近50,前於50名且接近50,前於50名且接近50]>>>對應學兄學姊Pre-S1成績後如下
>>[70分以上,70分以上,70分以上]>>>可肯定為{{B1c}}學生
# [50名,50名,50名]>>>對應學兄學姊Pre-S1成績後如下
>>[70分,70分,70分]>>>可肯定為{{B1c}}學生
此處的"分界線"是50名,也可以理解為"分界線"所反映的"分界線分數"為70分,
由於兩種情況的分數都在70分或以上的結果,亦即是學生站在與前人學兄學姊同樣位置的{{B1c}}成續所在之處,故可以肯定為{{B1c}}學生.
相反,"可能性2"存在著不明朗因素,其中的一次或二次皆出現"分界線"及"分界線分數"以下成績,即:
可能性2:
# [前於50名且接近50,前於50名且接近50,後於50名]>>>對應學兄學姊Pre-S1成績後如下
>>[70分以上,70分以上,少於70分]>>>比較難估算是否必定是{{B1c}}學生,有可能仍然是,也可能不是,所以提議要份外小心小心,大家可以任意假設數據計算其三次呈分之平均分是否存在大於或少於70分的可能,只要乎合條件[70分以上,70分以上,少於70分],就必然看見有可能存在"分界線"以下的結果,亦即有可能不是{{B1c}}學生,就要份外小心了.
以上所分享的判斷方法,也可以用作判斷邊緣人的其中一種參考指標,緊記方法有好多,到最終都只是用作為參考資料,要有接近準確的結果,還是需要多了解整個升中遊戲玩法.
祝升中路順利和明瞭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