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19
- 國民生產力
- 3584
- 附加生產力
- 4589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47
- 主題
- 12590
- 精華
- 0
- 積分
- 77222
- UID
- 168291
   
|
以下為今日(六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何俊仁議員的提問和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的書面答覆:
問題:
二○一五年《施政報告》表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開辦的社區學院發展迅速,部分院校累積大量財政盈餘。我們要求各院校認真檢討財政狀況,並盡量將盈餘以不同方式回饋學生,例如減學費、向清貧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等。」當局於今年五月十八日本會會議上回覆質詢時表示,因應《施政報告》的上述建議,當局曾去信要求各資助院校檢討其自資社區學院或其他提供自資副學位課程的自資部門或附屬公司的財政狀況,以及如何運用院校盈餘惠及學生,並表示當局沒有有關院校過去五年減免學生學費的總額,以及向清貧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的總額。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施政報告》所提「部分院校累積大量財政盈餘」陳述的理據為何;哪些政策局或政府部門事前曾確認及核實該陳述;現時有否制度或措施事前確保《施政報告》所載資料正確;
(二)是否知悉各資助院校如何審計其財政狀況;當局有否核實各資助院校提交的財政資料,以及有否其他途徑掌握有關資料以供覆核;若有進行核實及有其他途徑,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行政長官於本年七月發表的施政匯報會否交代當局跟進資助院校累積大量財政盈餘的進展;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現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的八間大學中有七間(除了香港科技大學)開辦自資社區學院或其他類似自資部門以提供副學位課程,涉及共九所機構(包括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轄下香港專上學院、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轄下電影學院、嶺南大學持續進修學院、嶺南大學社區學院,以及香港教育大學副學士部)。
我現就何俊仁議員提問答覆如下︰
(一)及(三)根據有關院校所提供的資料,其二○一四至一五財政年度的盈餘或虧損,以及累積盈餘或虧損金額載於附件。當中,個別院校的確累積了財政盈餘,這與二○一五年《施政報告》的相關述一致。與此同時,個別院校有累積虧損。
教育局已在二○一六年五月十八日答覆另一條相關立法會問題時表示,因應二○一五年《施政報告》中的有關建議,局方曾去信要求有關院校檢討其自資社區學院或其他類似自資部門(即提供自資副學位課程的自資部門或附屬公司)的財政狀況,以及如何運用學院的財政盈餘(如有的話)以惠及學生。
正正因應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所提出的關注,院校更明白須要就其財政狀況提高透明度,並積極回應了院校如何將盈餘(如有的話)以不同方式回饋學生。有關院校均為非牟利機構,雖然個別院校有累積盈餘,但它們表示經檢討後,院校需要或將運用財政盈餘以改善校園設施、發展新校舍、償還在政府開辦課程貸款計劃下的貸款、加強教與學(包括對不同經濟需要的學生各方面的支援,如網上學習、實習/交換生計劃等)及/或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等,最終受惠的都是學生,而這正達致《施政報告》中希望有關院校將盈餘以不同方式回饋學生的目的。另外,為了應付每年可能出現的波動及變數,以及未來數年中學畢業生數目下降,院校亦表示須有足夠儲備以維持運作,我們對此表示理解。
(二)教資會《程序便覽》清楚訂明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在財務報告、審計及核證方面的規定。大學須遵照香港會計師公會發出的《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及《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建議準則》編製其年度財務報表。大學編製的年度財務報表記錄了其整體財政狀況(包括其自資部門及附屬公司),並須由獨立的外聘核數師進行審計。在審計及核證方面,除了財務報表的年度審計外,大學還須委託獨立的外聘核數師就大學從教資會獲得撥款的收支帳目是否已遵照教資會《程序便覽》及撥款信件的相關規定使用而進行核證,並呈交年度報表。
此外,為進一步保證在經審核財務報表及年度報表所呈述的公帑得以妥善使用及運用,各大學校長須於每個財政年度終結時,向教資會呈交一份責任證明書,以確認透過教資會批撥的公帑和根據多輪配對補助金計劃獲配對的捐款,是按照教資會的《程序便覽》、撥款信件及其他有關指引和政府既定政策而使用。
完
2016年6月2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29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