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五歲半野孩子 山中感受 自然教育
發新帖
查看: 803|回覆: 4
go

五歲半野孩子 山中感受 自然教育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8
1#
發表於 15-11-17 09:1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由黃泥涌峽徑至寶馬山紅香爐峰頂,全程約三小時,Emma(左)走完還可趕及1:30上學,Betty覺得是對女兒最好的運動。

像馬芷瑜(Emma)這樣的野孩子,香港應該沒幾位。五歲半的她,足迹遍布不同頂峰,包括鳳凰山、蚺蛇尖。她的野外遊經驗,行的不是普通的山路,更多是穿梭叢林,行絲帶路,行山澗、石林,甚至綑邊遊、下海浮潛……這兩母女大自然探險的故事,可說是另一種不同的育兒態度:兒童的潛能,非你我可以想像。

媽媽Betty在中學時已參加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現為香港青年獎勵計劃),足迹遍野。自婚後生育才重拾興趣,帶當時四歲的女兒行舊日足迹,始發現香港變化太快,遂下決心帶女兒好好看香港的大自然。而在野遊的過程更重新發現與別不同之美,「Emma的高度會發現草蜢,又會找到不同顏色的葉,很多昆蟲在樹葉底,她很喜歡。現在她則在河溪找蝌蚪、追蝴蝶。」對兒童來說重點不是風景,「行山澗爬石,對她來說更有趣。跟細路慢慢行,你會更留意自然環境。」

引發本能

Betty覺得大自然更能引發兒童保護自己的本能,只要家長放手。像爬山,她自會懂得怎樣爬令自己安全,懂得避危險,「你愈放手,孩子才愈安全,愈懂得回頭。」她建議家長行山不要拖着孩子,特別是下山滑過大小不同的石路,最好由孩子自行找路行,大人陪伴。「大人要令自己無事,萬一有事,大人方可以揹小孩下山。」

這年半以來山野遊,小Emma未試過受傷,反而在公園的攀架跌在地,需要看脊醫。她強調小孩需要識玩火和弄刀,「怎樣起火、用刀,我一定要教她。另外要懂得在山中辨別方向,迷路要識上山才可看到大環境。遇山火,看風向,跑落澗,記得要用濕毛巾可避煙。不過在山火季節,也要少行長途山路。」還有吹哨子「三短三長」求救。

學在山野

山野好玩處在於四時不同,也在短短程路中。普通人行山會揀好天氣,Betty則覺得不同天氣也各有景致,早前兩母女便在三號風球上山去。她上山前已了解是否有雷雨雲,會否有雷擊;每次上山,她也必備防滑墊、電筒、地圖等。「人家說危險,我常說要感受大自然力量,才知道這世界很大。我想她感受風,被雨兜臉打過;只是路跣些,有泥巴,其他家長覺危險,你無行過為甚麼一定覺得這樣很危險?」在山頂望着雨雲從東飄至,從中已知悉風向:「不要常常覺得一定要學到甚麼,兒童只要感受自然力量。她曾腳踏洪水,我問她是否很大衝力,她則知道不能自己站穩。」

條條都是路

有大自然探險精神的兒童,Betty覺得會敢於行前一步,自己放眼世界。「她會有看世界的心,不只是看表面事物,喜歡看這世界美的一面。」她感慨青年常有自殺個案,但若一個懂行山的人,都知道上山頂往往不止一條路。「香港沒有自然教育,帶孩子行山是上到幾多米便覺很叻。其實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在過程中懂得欣賞生命,不是只看眼前物,而是會完整看宇宙。看海觀星,對生命自有不同看法。」



Emma見到呈透明狀的樹葉覺好奇,同行山友講解因為河水弱酸性,加上細菌分解葉片,因此剩下纖維較多的葉脈。


兩母女同享溪澗之樂。
   0    0    0    0

Rank: 3Rank: 3


215
2#
發表於 15-11-18 12:01 |只看該作者

Rank: 3Rank: 3


199
3#
發表於 15-11-18 16:26 |只看該作者

Rank: 5Rank: 5


4490
4#
發表於 15-11-18 19:35 |只看該作者

回覆:elbar 的帖子

啲家長話補習好過!



Rank: 9Rank: 9Rank: 9


23677
5#
發表於 15-11-19 10:52 |只看該作者
以上好分享,猶勝千言萬語。能明白真諦而坐言起行,孩子有福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