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24
- 國民生產力
- 3649
- 附加生產力
- 4606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0
- 主題
- 12608
- 精華
- 0
- 積分
- 77523
- UID
- 168291
   
|
上星期介紹過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的概念,說明智商測驗不能全面測量人的智能。有些孩子的語文能力、數學邏輯不佳,但不等於智商低,他們可能在音樂旋律、身體運動、人際關係或其他方面有過人之處。每個人在不同範疇上的表現都不同,一個項目較弱,另一個項目可能較強。父母的任務是發掘孩子的多元智能,給予栽培、發揮機會。
話雖如此,當下教育和考試制度只重視語文和數理邏輯智能,有家長甚至老師懷疑,在求學期裁培多元智能,是否浪費時間呢?
孩子若能在生活中培育、發揮屬於自己的多元智能,有助他們解悶、減壓、找到樂趣和成功感;放鬆、樂趣和成功感都是一些正面情緒,有助改善學習狀態和增強學習動機。我有這個看法,來自女兒的啟發,她自幼喜歡畫畫,空閒時便拿起紙和筆創作,畫畫時很專注,很少用橡皮擦,每一筆都很精準,構圖和線條很美,無論人物和動物都栩栩如生。有一晚考試前夕,我以為她為了溫書挑燈夜讀,靠近一看,才知她在畫畫。我提醒她明日考試,要快些上牀休息,怎料她說:「就是因為明日考試才要畫嘛!畫畫可以幫我減壓,畫完畫心情輕鬆了,睡覺也會好些。」
我認識一些律師、醫生、會計師朋友,他們工餘時的興趣,與專業完全無關,無論是音樂、運動、話劇、繪畫、寫作、種花、廚藝等,各人都透過發揮自己的多元智能,幫助自己減壓、放鬆和找到樂趣。
我也聽聞一些無心向學的年輕人,被視為教育制度下的失敗者。不過,他們在玩遊戲機、玩魔術或踩單車中找到成功感,並夢想成為遊戲程式設計師、魔術師或運動員。為了實現理想,他們願意重拾書本,把自己在打機、玩魔術和踩單車時的專注、熱情和堅持,應用在學習上,結果跨過一個又一個門檻,踏上青雲路。
張笑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