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王曉波倡香港史納入中史科
2015-10-07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進入尾聲,兩岸最近為抗戰勝利亦掀起爭論。在一個探討兩岸共編抗日歷史的研討會上,台灣、上海及本港學者均認為現時條件不符,但認為本港可成為共編歷史的學術平台。有份參與台灣歷史科課綱微調的學者王曉波指,香港史應以地方史的定位,作為日後中史課程的補充。
由教育評議會、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文學碩士同學會協辦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研討會」昨在港大舉行,吸引逾百名師生參加。對於兩岸近期就抗戰是由國民黨抑或共產黨領導而爭論不休,獲邀出席的台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指,台灣側重抗戰由國民黨領導,八年抗戰從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件而起;而內地則強調共產黨的貢獻,亦視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事變」為抗戰開始,兩者差異甚大,「在現在政治氣氛下,共編抗戰史相信難上加難,恐怕條件還不成熟」。
雖兩岸共編抗戰史現時難以成事,但與會的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趙雨樂,以及上海交通大學東京審判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向隆萬,均認為本港可建立研究歷史的學術平台。
對於日後修訂的本港初中中史科課程,將首次加入香港史內容。本身是台灣高中歷史課綱檢核小組總召集人的王曉波指,中國近代革命歷史均見香港的參與角色,認為香港史內容可以「地方史」或「地方志」的方式,作為中史科國史部分的補充,亦符合中國歷史研究的學術傳統。他又提到,早於一九九七年曾向前特首董建華建議檢討本港歷史教科書內容,但未獲積極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