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3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10-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75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2-13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777
- 主題
- 3291
- 精華
- 0
- 積分
- 11320
- UID
- 1446055
  
|
讀出彩虹 十一名少年膺傑生
2015-03-22
(星島日報報道)迎難而上,可說是傑出學生的貼切描述。今年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共甄選出十一位成績優異、關懷社會的高中生;有新移民學生曾寄人籬下和居住劏房,冀將來當上律師,協助基層兒童;亦有學生一度放棄學英文,幸母親堅持,與女兒往公共圖書館請教職員,解答功課疑難。
由青苗基金主辦、傑出青年協會協辦的香港傑出學生選舉今年踏入三十周年,吸引了一百二十所中學,共四百名高中生角逐傑生殊榮,十一名學生通過筆試、三日兩夜的評選營和面試,脫穎而出,昨舉行頒獎典禮。
得獎學生包括張晉陞、趙晉尉、朱智賢、何承樂、祁雋皓、劉峻承、馬沅鈞、姚芷欣、任嘉慧、郭雅柔及雷千泓,當中兩人是新移民學生。田家炳中學中四生朱智賢,六歲時從廣州來港,矢志修讀營養學。她透露個人喜歡烹飪,平時會閱讀一些關於配搭食物的營養學書籍,「父親患上癌症,我想從日常生活著手改善其飲食,反而醫科對我來說有些遙遠。」
憶述初來港的困難,她直言學習英語是她遇到的最大障礙,因內地幼稚園以粵語和普通話為溝通語言,小一來港前幾乎沒接觸過英文,「上課聽不懂,漸漸覺得老師都不想教我。」她曾心灰意冷,一度放棄及萌生返回內地的念頭。
不過,智賢母親的一番話卻激勵她繼續奮鬥,讓她明白「如果當初選擇來香港,就要堅持決定。」當時,母親帶著她到公共圖書館請教圖書管理員,由他們解答功課問題,後來再找一些相熟的大姐姐為她解難,小三時終於在英文科取得及格,現成績中上。
另一新移民學生是就讀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中五生任嘉慧,來自廣東,亦在英文科遇到困難,她表示在內地小學只學習了英語字母和基礎詞彙,所以小三在香港上英文課時只能聽懂「第幾頁」;但她不感沮喪,主動重溫小一、小二的英文課本。現居公屋的嘉慧坦言,初來港時在大伯父家中過寄人籬下的生活,「五百呎的天水圍居屋擠了八個人,我與父母被逼『打地鋪』。」之後,她又在不足二百呎的劏房住上兩年。
嘉慧透露,剛過去的暑假曾在一家銀行的法律部門實習,盼將來成為律師,假以時日累積足夠資金和人脈,可協助基層兒童。她解釋,清貧學生未必能負擔一些校外活動的費用,但現時的課外活動講求全人發展,不止是打打籃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