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發展科技(左丁山)
發新帖
查看: 901|回覆: 12
go

發展科技(左丁山)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8
1#
發表於 15-3-7 11: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梁振英原來對創新及科技局之設立有咁大情意結,立法會拉布拖死創科局咩,佢就一於奉行毛語錄嗰句──敵人反對的,我就擁護,索性利用特首權力,委任原定會出任局長嘅前理大副校長楊偉雄出任三個職位:(一)特首科技顧問:(二)行政會議成員;(三)創新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席,替代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楊偉雄在理工大學只係管行政工作嘅副校長,無博士學位,一下子成為香港科技政策最高揸弗人,用美國流行術語講,就係香港嘅Technology Czar(科技沙皇),認真巴閉,就像內地傳媒形容郭伯雄望子郭正鋼──坐火箭往上飛,希望楊先生坐火箭坐得穩穩陣陣,唔好似郭正鋼咁快速跌下地球。


一位特首顧問兼諮詢委員會主席,以後如何推動政府部門工作?因無前例,難以預測,相信公務員亦唔知點樣應付楊顧問嘅「柯打」!究竟係蘇局長大還是楊顧問大?楊顧問是否手持尚方寶劍,奉特首旨意行事,最好講清楚,否則泛民立法會議員一定搵方法為難佢。原來嘅創新科技督導委員會中,有四位委員係電腦電機專家學者,就係科大校長陳繁昌,港大常務副校長錢大康,中大常務副校長華雲生,中大前副校長程伯中,呢四位教授嘅學歷與國際學術地位都高過楊偉雄多多聱,希望楊先生聽吓佢地意見啦。


呢日有電訊公司宣佈業績後,請分析師吃午飯解釋成績表,問CEO W先生點睇香港科技發展,W先生答得妙:「去深圳啦。」喂,講香港噃,點解去深圳?W先生話深圳有華為、騰訊兩大軟件硬件科技巨人在,僱員數以萬計,單係華為,已請咗數以千計嘅博士,數以萬計嘅碩士,學士更不勝其數,人數多,人工比香港便宜,香港如何與之競爭?W先生話:「寫電腦程式已是勞工密集行業,不再是hi-tech,香港攻讀科技理科嘅大學生人數不多,人工又貴,我諗唔到點樣同深圳爭。香港頂多只能與深圳合作啫。」


想落又係,譬如當今流行嘅高空拍攝無人小飛機,係科大畢業生搞出嚟嘅,據講已在深圳設廠請咗近二千人,香港公司總部在科學院,請咗大約十個八個,冇深圳嘅話,根本生產唔到遙控小飛機。發展香港科技喎,唔係靠公務員推動嘅,如果由左丁山話事,就會向港大科大中大理大城大嘅工學院(電子、電機、自助機械、電腦等學系)多撥二十億元增聘教授,擴充學額,所有上述學科學生有四年免學費,吸引尖子入讀(現時工學院收生成績分數普通遠遠不如醫法商),或者十年後,可有樹蔭乘涼。  




左丁山
   0    0    1    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456
2#
發表於 15-3-7 13:04 |只看該作者
這個職位不是要科研專家,反而要有商界經驗,懂得 Technology Translation or Commercialization. Nick Yeung 是否最合適人選是另一面事,但政府又真係冇乜選擇,廚房太熱。

香港創新及科技 Value Chain 當中有好多 gaps ,官、産、學、研是脫節了,要重新整合才可以有希望!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744
3#
發表於 15-3-7 13:47 |只看該作者

引用:這個職位不是要科研專家,反而要有商界經驗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5-03-07 發表
這個職位不是要科研專家,反而要有商界經驗,懂得 Technology Translation or Commercialization. Nick Yeu ...
加幾個高薪位,再搭一個局,就可以整合了?香港的基本經濟政策是做大地產金融兩強,在兩強已經成為巨獸的情況下,科技發展(特別是沒有起動資本的車房科研)需要的資源空間基本不存在。人力資源在十多年好仔不讀科學和工程的現實環境下,人從那裡來?


陰謀論一點,如果批出大額的科研基金,受益的,會否是有 the boys 和中國背景的公司?

梁特首兒子申請到的裘槎基金,是一個默默支持本港及部份內地科研的一個沒有龐大人員支援的本地基金,特首不妨去取下經好了。

我們是資本主義體制,當我們這個社會養大了兩只巨獸,又影響了幾代人的學習取向,再加上愈來愈要求大家跟隨大人的長官意志,讀科歷史都要一定要學識愛國,你又何來需要突破規範及原有價值覌的成功科技産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38
4#
發表於 15-3-8 09:1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5-3-8 09:18 編輯

培育人才為上



發展科技,並非係設立一個政府部門去推動就得,總要有相輔相成嘅大環境配合,香港就素來都冇,故此政府如要推動香港科技發展,須從改變人心、改變大環境着手。南韓發展經濟模式一開始(自韓戰後)就係政府主導,政府首先用政策優惠嚟指揮投資流向輕工業(玩具電器),然後向重工業(鋼鐵、造船、汽車),之後向電子工業及科技產業,有形之手無處不在,於是形成幾個大財閥壟斷一切衣食住行及消費零售行業,赤裸裸官商勾結,中小企不成氣候,亦因此大財閥創辦人不時有牢獄之災。香港人可否容忍呢啲政策?


左丁山三十年前就服務於創業投資公司,係香港先行者之一,最初投資hi-tech(當時floppy disk已算高科技),不斷揩嘢,後來改變方針投資於快餐店、酒店、珠寶零售,成績斐然,當年一間接受我地投資嘅公司老闆今日已成為泰國十大富豪之一。原因無他者,香港投資地產,利潤高,資金回籠快,地產人才香港有大把,律師、會計師、則師、測量師、工程師一請就有。相反,搵高科技專家就要等運到,在如此環境下,邊度有投資者擺錢落高科技行業呀!


今日因互聯網普及全球,將科技知識普及化、應用化,加上香港地產已經過咗成熟期,經過多年汰弱留強,等閒人幾難在地產市場爭雄,而適逢全球資金泛濫,在香港之私募基金又多又有錢,要搵投資對象,發展科技產業係有啲苗頭嘞,唯一樽頸係人才不足,八間大學加埋嘅經費總和,大概唔及一間史丹福,何況人地矽谷還有柏克萊呢,加州還有加州理工及UCLA等等呢,故此矽谷科技人才輩出,土地又多,能夠成為世界創新科技大腦。香港欲要學習,應該由政府大力撥款俾五間大學嘅工學院,唔係設立創科局。用高薪招聘美國一流科技工程人才(不少係華人)來港教書,培養下一代,有咗Gates,Jobs,Page,Yang呢類人物出現之後,保證創投基金會湧埋嚟,帶動佢地去珠三角設廠,在深圳設立後勤基地,在香港搞上市,完全唔駛政府插手幫忙。依家猛話搞科技,但增撥資源俾大學又唔肯,講古咩。葉劉淑儀成日講史丹福,試問矽谷冇咗史丹福,美國冇咗哈佛等大學,點會有創新科技呀。南韓以舉國之力,先至可以孕育出一間三星巨無霸,代價係趕絕中小科技公司,香港千萬不可仿效。




左丁山



Rank: 5Rank: 5


3700
5#
發表於 15-3-9 06: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發展科技(左丁山)

我對政府搞創新科技成效抱懷疑態度,所以創科局胎死腹中也不太激動,創新科技是由社會大環境氣氛孕育,並非搞個局聘幾個專家就成事。
香港社會是地產經濟,政府賣地為生,財富建築在房地產,普遍致富之路就是地產,搞科技機會成本高,不如地產穩賺,因為政府大政策也是走同條路,她怎會弄死自己。李超人也明白香港沒有搞創新科技的土壤。
想創新科技成功,首先把集中力從地產轉向,房屋土地是生活必須品,不是投資工具;第二是政策上的扶持,沒有誘因,減低起步成本。第三是鼓勵商業參與學術科研計劃,搞免稅投資。不過以現時政府思維,我不存厚望。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456
6#
發表於 15-3-9 10:1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第二及第三點已經開始做。
李超人亦大量投資科技,不過香港不是主力而已!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8Rank: 8


15282
7#
發表於 15-3-9 11:26 |只看該作者
其實同我地培育小朋友一樣,唔扼殺佢地天馬行空既思維,要有創意唔難,反而早早要佢地學呢樣學個樣,全部都要好有系統咁一筆一劃咁學,真係培養到創意?

政府唔敢畀年青人有自己思維,掛個創新科技名既乜乜局,唔見得真心想搞創新科技喎,最多搞到個倒模科技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Rank: 5Rank: 5


3700
8#
發表於 15-3-9 22:15 |只看該作者

回覆:發展科技(左丁山)

我也希望政府開始做點實事出來,每次都是口號,最後無聲無影。不過創新科技更重要(正如前者所指)是思想自由,是絕對開放,並非限制某些方面,可惜政府正欲控制年青人思想,要愛黨愛國,供獻社會,不准問也不能批評,要發展科技科學,放棄人民科學,如此想法,難有所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456
9#
發表於 15-3-9 22:4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Cheeselover 的帖子

我指的是曾蔭權年代已經做緊,不是今時今日開位才做。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779
10#
發表於 15-3-10 02: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oodenough 於 15-3-10 02:56 編輯

創新科技都是有點水份居多。只要一天有大陸在,甚麼新科技,不是沒有用,只是最後都去了大陸發展吧!台灣早已不用說,差不多搬得到的都搬到大陸來,星加坡也開始投資大陸,那個蘇州工業園除了吸引了南韓的工業外,不少星加坡廠商也來了。

只有在創新科技之前加多兩個字,就是本土。將創新科技變成本土創新科技,雖不知有沒有希望,但至少香港可以受惠。不過,先要解決高租金、高薪金、高成本和環保所帶來的難題,真係咁容易?搞個局出來就得?我覺得只係想向JT示威,擺明話佢冇料到就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456
11#
發表於 15-3-10 08:58 |只看該作者

回覆:goodenough 的帖子

幾年前,星架坡政府已經撤離蘇州科學院的投資,因為當地政府在附近另起爐灶,跟蘇州科學院搶客,雙方政府解決不了,唯有撤資。


科學院只是營造一個 Technology Ecosystem,提供場地,部分設備,網絡,Angel Fund, VC Fund, 協調不同政府部門等等,讓創新及科技發展有土壤及產生Leverage。就算生產,都不會是量產,是作 design validation, 市場樣版,或者用以進入某些海外市場,例如在南美,部份國家對中國製造產品徵收好高關稅的情況!

我們都要平心靜氣,香港不會重現低增值,佔地,高耗能的一些大量用人的製造業,只有研究,市務,部份高增值及有關 lP 的工序留在香港。就算重回或新的製造業,若果增值只是中度,好多人手工序會被機械臂代替,因為人工及費用太貴了。

在商言商,close to the market 是必然現象,除了生産的供應錬,費用及市場空間的原因,香港根本不可能再現以前的生產規模,只可以希望將製造業的GDP部份重回雙位數,平衡香港產業的過份傾斜。

Apple 科研大都在美國,但絕大部份生産在國內,而產品及服務則覆蓋全世界。

香港中大有一個非侵入性的檢查唐氏綜合症的技術,都落藉科學院,將有關技術 licence 好多國家及地區的 lab。他們可以創滙,可以製造一些新的 knowledge based 工種。大部份業外的市民,是見不到及感受不到的。

***************

我不是想在爭拗廣場爭拗,只是講出另一個角度及層面的所見所聞!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700
12#
發表於 15-3-11 07:58 |只看該作者

回覆:發展科技(左丁山)

曾蔭榷年代就是大搞什麼安全認証,引入教育產業,撥地醫院和搞劊科委員會,最後雷聲大,雨點小,政府熱心,市民商家冷待,所以我指出第一招是必須,把資金和精神從地產趕出來。
創科不一定是微電子火箭工程,香港沒優勢,比不上其他地區,香港優勢是自由空間(亦是政府最討厭)和資訊流通,煉出靈活頭腦,生活產品創意非常在行,設計頭腦不弱,媒體資訊多路數,要知己知彼。



Rank: 8Rank: 8


15282
13#
發表於 15-3-11 09:57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5-3-11 07:58
曾蔭榷年代就是大搞什麼安全認証,引入教育產業,撥地醫院和搞劊科委員會,最後雷聲大,雨點小,政府熱心, ...
同意香港人有創意,如果有空間發揮的話,上年尾的街頭藝術裝置令人眼前一亮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Learning to Read, Reading to Learn.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