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祥談教育﹕不公平的IB
查看: 3708|回覆: 24
go

祥談教育﹕不公平的IB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醒目開學勳章


15649
1#
發表於 15-1-27 18: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筆者前年向一位任教於本地傳統學校的資深校長討教有關IB的意見,當時他表示本地學生以IB成績來考大學並不公平,其理據是相比報考本地DSE的學生,報考IB的學生資質未必較高,但大部分報考IB的本地學生的分數卻很高,所以給人的感覺是IB較易考獲高分,當IB學生和DSE學生一同爭取本地大學學位時,前者比後者更有優勢,更易入讀心儀大學和學系。另外,本地IB學校沒有政府資助,故那些有經濟能力的家庭,可以選擇給子女走一條似乎較易的路,而沒有經濟能力的家庭,便只得讓子女在政府資助的主流學校學習,因此對這些家庭並不公平。當時筆者聽到他這樣說時,也曾自我反省過應否讓女兒繼續就讀IB學校。

去年在另一場合,筆者再次遇上這位校長,得知他女兒從本地傳統名校「跳船」,轉到一間本地IB學校就讀,其間她親身到英國參加名大學面試並得到最後取錄。校長的言論和行為的差別,令筆者深思如何理解他的言行。

中產或以上家庭才能讀

筆者得出的結論是,校長告訴筆者的IB意見,是基於他作為本地教育界資深教育工作者對本地教育現况和制度作出的宏觀評論,從所有本地學生應得到同樣的教育機會和支援的角度而言,只有中產或以上的家庭才能就讀的IB課程的確並不公平,故亦有其理據。但當校長回到家中為他女兒策劃升學前途時,他的身分只是一個普通市民,他所考慮的自然着眼於自己的女兒,微觀IB課程是否比DSE課程更有利女兒升學,由他女兒轉校至IB學校而最終得到英國名大學取錄,可見結論是IB比本地DSE課程更適合或更有利他女兒,當然,他女兒亦真的是天資聰穎,才能得到著名大學垂青。

宏觀教育制度的微觀體會

校長的言行給筆者帶來很多啟示,首先是教育界制定教育制度時,是他們從宏觀角度考慮、認為是對大部分受眾有利的,但當制度落實時,家長則從微觀角度來思考和體會這制度,所以便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實况。至於只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才能讓子女入讀IB學校,和現時本地收取學費的直資、私校主要取錄中產或以上家庭的子女的情况的確大致相同。筆者只能說,由來經濟上的能力,便是給人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實在無可厚非,最重要的是,就算父母沒有經濟能力讓子女入讀IB學校,學生只要努力,仍然能經本地主流教育入讀由政府資助的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筆者亦從微觀角度為女兒思考過IB課程是否適合她,就女兒這幾年來的學習,及其學校近年畢業生以IB成績報考大學的結果而言,IB的確是適合她和幫助她將來升學。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1    0    0    0
Best wish,
(\~~/)           天下間沒有不受教的孩子,
(='.'=)           只有不懂教的父母。
(") (")~~O Derdad

Rank: 5Rank: 5


4779
2#
發表於 15-1-27 22:34 |只看該作者
講公平已經out out地,即係不合時宜了!IB因為沒有DSE的通識科,免去了思維得到重新啟發,引發出獨立思考的風險,又可免卻了通識科將被整頓帶來的變化!

Rank: 9Rank: 9Rank: 9


23819
3#
發表於 15-1-28 04:53 |只看該作者
收錢寫文章是要做功課的,DSE的通識科是抄襲模仿IB而𧗠生的。別再把歪理說成道理,好嗎?

Rank: 5Rank: 5


3700
4#
發表於 15-1-28 07:21 |只看該作者

回覆:祥談教育﹕不公平的IB

不能以幾句說話判斷哪一個制度較優勝,何不從小孩能力角度想,孩子較適合哪一制度,馬也有乾濕地之好,家長選擇認為自己最好,最後可能苦了孩子。



Rank: 5Rank: 5


4490
5#
發表於 15-1-28 07: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Cheeselover 的帖子

IB 是自資!去外國讀又話唔公平?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02
6#
發表於 15-1-28 11:16 |只看該作者

引用:收錢寫文章是要做功課的,DSE的通識科是抄

原帖由 annie40 於 15-01-28 發表
收錢寫文章是要做功課的,DSE的通識科是抄襲模仿IB而𧗠生的。別再把歪理說成道理,好嗎? ...
但人地夠膽話自己是專攻lB的專家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02
7#
發表於 15-1-28 13:18 |只看該作者
annie40 發表於 15-1-28 04:53
收錢寫文章是要做功課的,DSE的通識科是抄襲模仿IB而𧗠生的。別再把歪理說成道理,好嗎? ...
有冇地盤可以介紹?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11592
8#
發表於 15-1-28 14:5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4078
9#
發表於 15-1-28 16:5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owmoon 於 15-1-28 17:04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15-1-28 04:53
收錢寫文章是要做功課的,DSE的通識科是抄襲模仿IB而𧗠生的。別再把歪理說成道理,好嗎? ...

同意。DSE 是參考 IB,只是 DSE 通識科比較本地化,而 IB 學校 global view。
可能大家都被數字誤導了,觀乎參加運動的學生都是本地學校,以為本地學校學生的思考才如此“獨立”,但在香港大部份的學生也是讀本地學校,來自國際學校的本地大學生就更少了。國際學校的 student mix,尤其外藉學生可能未會太關心香港政治,可他們的思想是否保守呢。
國際學校小學三四年級在課堂上已會討論 Mandela 和 Malala,我所知道的學校也有討論佔領運動。IB 課程非常重視為世界貢獻,make changes,怎樣令世界成為一個 better world,他們常常有各式各樣的 charity projects,而且鼓勵坐言起行 。。。
所以,千萬不要誤會 DSE 通識和 IB,他們的“危險程度”相當,而且 IB 才不會讓香港教育局左右課程!


Rank: 7Rank: 7Rank: 7


10361
10#
發表於 15-1-28 17:5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intendo 於 15-1-28 17:53 編輯

大部分報考IB的本地學生的分數卻很高,所以給人的感覺是IB較易考獲高分

=======

笑死人,呢 D 乜嘢邏輯?

又有「專家」分析 DSE vs IB。
點解 D 人講極都唔厭?

DSE 乜學生都有,有一班人根本唔係讀書。

國際學校當然都有人唔讀書,但呢班學生根本唔可能上到去 IBDP。

我敢講,全香港 IBDP 學生,最差那一批都最如本地學校 BAND 2 尾學生的水平。

Rank: 9Rank: 9Rank: 9


22515
11#
發表於 15-1-28 18:08 |只看該作者
觀點可以不同,事實要搞清楚

我睇完邵先生篇文,一名IB學生的家長的意見


可沒見他扮"專家",作者介紹說他"轉攻"IB"而已!

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通識是網友goodenough講的

點評

joyce1234  我也覺得annie40說的是網友goode   發表於 15-1-29 11:55

Rank: 7Rank: 7Rank: 7


14078
12#
發表於 15-1-28 18:30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owmoon 於 15-1-28 18:36 編輯
MC1128 發表於 15-1-28 18:08
觀點可以不同,事實要搞清楚

我睇完邵先生篇文,一名IB學生的家長的意見

同意,我是想回應那股愈來愈大的“輿論”,意圖替政府“整”教育界造勢,還有替那些送孩子到外國的高官找藉口。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02
13#
發表於 15-1-28 23:43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ANChan59+發表於+15-1-28+13:18+有冇

原帖由 tcmsung 於 15-01-28 發表
你咁 out 嘅?  

你不知 EK + BK 經已是一個海咁大的地盤?
冇錢收,幾大都冇用。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779
14#
發表於 15-1-29 01:14 |只看該作者
MC1128 發表於 15-1-28 18:08
觀點可以不同,事實要搞清楚

我睇完邵先生篇文,一名IB學生的家長的意見
唔好誤會,我講DSE的通識科在未來的困難,是遇到的困難,是課程唔知會改成點,是未來整頓的矛頭。考評局亦屢次遭到彈核,一但試題遭到彈核,未來評分會否受致治因素影響還是迷糊一片。那些思想啟發、獨立思考在IB是一個優勢,在任何地方也是優勢,但在DSE就有機會成為整頓目標!那通識科還有值得迷戀的地方嗎?既然通識是文憑試的其中一個必修的核心科目,所以放棄前景咁模糊不清又搖擺不定的通識科改革可能係家長對選擇IB(如果有得選又有條件選的話)和文憑試的其中一樣考慮。


要放棄文憑試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包括死亡之卷的中文科!顯然不是讀與學的問題,係大部份同學無從入手的問題,變成係考的問題。特別是一班重英輕中的香港人,要重新背上五千年的古籍,要重新掌握中國文字的變化,有人仍可騰雲駕霧,有人卻早已汗流夾背,只寄望攞個合格唔駛給這兩科拖累已足夠!所以,若只從公平和不公平的方向去比較DSE和IB,只會是out out 地和不合時宜,只能從是否會被那一科拖累或對那一科沒信心的角度出發。如果真係對DSE某一兩科冇信心,不論公唔公平,點都要一係就咬實牙關,一係就放棄,響應跳船!跳船跟IB都可以是兩碼子的事嘅。


11592
15#
發表於 15-1-29 11:0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1988
16#
發表於 15-1-30 00:14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原帖由+tcmsung+於+15-01-28+發表你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5-01-28 發表
冇錢收,幾大都冇用。
沒錢收可能是事實,指點迷津,分享教育心得,是功德來既。



Rank: 5Rank: 5


4779
17#
發表於 15-1-30 00:51 |只看該作者
joyce1234  我也覺得annie40說的是網友goodenough

--------------------------
我講嘅野係將來的事,舊野out晒已經冇人再講。這些將來又未發生的事,只能憑江湖智慧和日又八掛,夜又八掛,八八掛掛來推算,希望預測未來為掌握先機作準備。嚴格來說就係迷信嘅一種,迷信不需要問由來,只會問將來!你今日嘅決定就係你明日嘅結果!

我唔信咁迷信的事都有人回覆!除非係蘇x峰或者x玲玲,佢地或者會話我阻住佢地搵食!


11592
18#
發表於 15-1-30 01:5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簽名被屏蔽

Rank: 5Rank: 5


4779
19#
發表於 15-1-30 08:29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tcmsung+於+15-1-30+01:57+編

原帖由 tcmsung 於 15-01-30 發表
本帖最後由 tcmsung 於 15-1-30 01:57 編輯
通常收錢嘅,唔會點做功課;唔收錢嘅,反為會做下功課!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02
20#
發表於 15-1-30 09:49 |只看該作者
dobbybabie 發表於 15-1-30 00:14
沒錢收可能是事實,指點迷津,分享教育心得,是功德來既。
又有道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