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4-8-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35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3-10-1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8
- 主題
- 6
- 精華
- 0
- 積分
- 43
- UID
- 1350314

|
本帖最後由 苗哥 於 14-7-30 22:44 編輯
每年中學放榜,狀元的大學選科,未來職業路向,離不開法律、醫學等專業;今屆八優女狀元,聖保羅男女中學黃蕊獻卻醉心文學,選讀中大中文系,期望畢業後當教師或編輯。中學文史科沒落的世代,像她這樣的文藝女生,認清目標,同樣自得其樂。
通識成為必修科後,亦直接令現今中學選科「生態」大大改變:除了令更多學生不願選修文史科目,集中精力應付通識科外,跟好些任教中史的老師閒聊,就算選修文史科的,亦屬成績稍遜的學生,成績好的學生仍以理、商為先;而文史科要求學生有良好的綜合、分析能力,無形中令那批學生吃力不討好,形成惡性循環……
昔日會考,純文科狀元實屬罕見,難得今屆的狀元,有黃蕊獻同學的例子:7 科 5**,選修為中國歷史、中國文學、經濟,剛公布第四個選修科西班牙文也奪 A,如此亮麗的成績表,不揀專業科目,卻揀醉心的文學路 ── 這世代的家長,容許子女這樣決定嗎?
從小愛閱讀
黃蕊獻在學校已屬於另類:全級 149 名文憑試考生,只有 8 人修中國文學、7 人讀中史,她卻同時選修這兩科,全校只有兩人;揀科,以興趣為先。「很喜歡中史,喜歡聽故事。很早已想過在大學讀中文,從小已想做老師,很喜歡小朋友,喜歡教人……」
熱愛文學的因緣,離不開閱讀:「小二開始看金庸《射鵰英雄傳》,看得入迷,覺得文字的世界很神奇,將人物的形象呈現出來;而金庸小說當中有文學、歷史的元素,我很喜歡……爸爸當時愛看武俠電視劇,會跟我一起討論劇情;可以與人交流,令我更愛看小說。」
當工程師的爸爸,幼稚園副校長的媽媽從小帶她到圖書館,由她自行打開閱讀的天空:小學階段已看遍金庸的長篇、世界文學名著,亦愛《老鼠記者》、《Q 版特攻》,並開始投稿兒童雜誌;中學階段看西西、村上春樹、黃碧雲,在臉書 follow 鄧小樺、韓麗珠,喜歡看文學雜誌《字花》,嚮往文化評論人的生活:「鍾意睇她們的 status。」
當老師 文化傳承
讀文史的根底,可幫助理解通識科?她表示,「現代中國」一章涉及改革開放,與中史相關。「其他人可能背得辛苦,我讀過,理解又好些。」
這代文史科沒落,她逆其道而行當教師,多少帶有使命感,想影響更多人喜歡文學:「很多人都說中史要必修,我認同,因為你要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才有歸屬感,知道自己是甚麼人,也可以古鑑今……很多人覺得讀中史悶,其實,當聽故仔,是非常有趣。」
今年不少狀元受訪,被問對社會政事看法;矢志當中文科老師的黃蕊獻,相信「普教中」議題對她來說更切身。訪問中談及粵語教學更有助學生直接理解,要學好普通話,當作術科學習已足夠。當她真正當老師以後,相信學界或許面對普通話教術科的時代……她又怎平衡現實與自己相信那套?「我不知道……很難令已用普教中的學校轉用粵語吧!雖然,我的普通話不錯……或者,我會多寫一些文章(支持母語教中文)令其他人認識吧!」

鼓勵呀仔發展自己興趣,努力讀到大學就得,唔一定要做醫生律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