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15
- 國民生產力
- 3581
- 附加生產力
- 4587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37
- 主題
- 12589
- 精華
- 0
- 積分
- 77190
- UID
- 168291
   
|
這兩天文憑試放榜,不停收到應屆考生的來信,大部分都充滿負能量。有的已有足夠分數升讀大學,但卻擔心自己前途,原因是他想讀Fine Arts,但出路比較窄;有的說決定出來打工,原因是因為家庭經濟有問題,縱使他仍想重讀;有的說他自己想working holiday,但家人已幫他報讀了副學士,而且已經交埋學費;有的說因他讀不上大學,所以女朋友決定大家要冷靜一下。
香港除了學業成績之外,好像沒有甚麼代替品更能反映個人價值,無論你去交朋友或打工,都很喜歡索取你的學業成績方便作一個背景審查,從你哪一間學校畢業、從你哪一個學系等等就決定聘用你與否,但最弔詭的地方是你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對工作性質,對你的工作能力,往往都不適用,有時候上司更會主動否定你在學校裡所學到的東西。
你見工時就以你的學習能力為主,但當你成為員工後卻要你立即把學校裡的學習經驗完全忘掉。到底這是甚麼道理?無論是僱主、僱員、學生、學校,甚至整個勞動人口市場都明白這個矛盾的地方,明明我們覺得這個社會發展模式十分不妥,但為甚麼仍然由它繼續存在?到底是我們喜歡這個矛盾?還是我們懶得去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