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1
- 國民生產力
- 3584
- 附加生產力
- 45896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48
- 主題
- 12590
- 精華
- 0
- 積分
- 77228
- UID
- 168291
   
|
課程發展處 通識教育組
生活素質是通識教育科課程內的重要概念,教師處理這個概念時,可以考慮以歷史發展為探究角度,讓學生透過比較不同時期的生活素質而了解箇中變化。而位於石硤尾的「美荷樓生活館」,正是一處很好的考察地點,讓學生體驗香港人生活素質的變化。
美荷樓於1954年落成,為香港現時碩果僅存的「H」形徙置大廈,屬二級歷史建築,現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保育及發展,將其改建為非牟利青年旅舍,並設置「美荷樓生活館」,重現1950至80年代香港公共房屋的生活環境。
「美荷樓生活館」將美荷樓不同時期的公屋單位,按照實際面積大小及當時居住情況而擺放曾使用的傢俱。學生可以從不同時期單位的面積、居住人數、單位內外的設備、所使用的傢俱等,直接比較不同時期居民生活素質的變化。此外,美荷樓落成初期,各單位均沒有獨立廚廁,居民需要在單位外的走廊位置煮食,以及使用數目不足、衛生環境惡劣及治安欠佳的公共浴室和廁所。而當美荷樓在1970年代重建之後,各單位已有獨立廚廁。這些資料既反映居民生活素質的變化,同時亦說明了社會經濟環境的轉變對於提升公共衛生設施的影響。
該館一樓展廳,有一個單位設計成當年的雜貨店模樣,學生可藉此認識以往店鋪的經營模式,並可以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為焦點,比較這些店鋪和超級市場或便利店的分別。展館內亦有屋邨天台小學的相片,反映當年的教育情況。學生可從這些相片認識香港教育的發展歷程,並以求學機會及學習環境為重點,了解教育機會對於提升香港人生活素質的影響。
「美荷樓生活館」逢星期二至星期日開放(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從港鐵深水埗站D2出口步行約15分鐘即可到達。教師可親自率領學生前往參觀,亦可在課堂稍作介紹後由學生自行前往。建議大家盡量利用這些校外社區資源,為學生開拓更多課堂以外的學習機會。
二零一四年六月三十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