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局新指引促小學教基本法 教協盼勿施壓 教聯:按白皮書 ...
發新帖
查看: 732|回覆: 4
go

教局新指引促小學教基本法 教協盼勿施壓 教聯:按白皮書教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1#
發表於 14-6-13 10:0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6-13 10:18 編輯



【明報專訊】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稱中央擁有香港全面管治權,有關內容引發爭議之際,教育局昨更新基礎教育的課程指引,要求學校加深小學生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理解,又稱建立對國民身分認同是學校課程重要目標之一。教協理事張銳輝表示,指引發表時間與白皮書相呼應,希望教局勿向教師施壓,又說會堅持教導學生香港有「高度自治」。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認為,學校應跟隨國家意志,按照白皮書教《基本法》。

另外,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首次開腔為白皮書護航,身兼基本法督導委員會主席的她表示,已建議基本法督導委員會參考白皮書,展開《基本法》公眾教育。

教育局昨更新前教育署於2002年為學校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指國民身分認同為學校課程重要目標之一,又稱加深學生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理解,對個人未來發展及社會整體福祉都大有幫助。

教局﹕鼓勵按指引及專業判斷

該指引連結至當局已上載多時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網上資源庫,當中教授《基本法》的部分,仍將香港擁有「高度自治」、中央不希望干預香港事務列為教學示例。至於日後會否將白皮書列為教材,教育局發言人表示,鼓勵教師按相關課程指引及專業判斷,因應學生需要和程度,採用教材及參考不同資料,促進學生學習。

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認為,學校接獲課程指引後,「當然要跟白皮書(教學),否則跟什麼?」他明言教聯會轄下學校要教《基本法》時,要參考白皮書。

教協教育研究部理事張銳輝說,學校過去亦有教《基本法》,會教導學生香港擁有高度自治,「這是對《基本法》最直接的解釋,無可爭議」,白皮書內容可供學生視為不同觀點,但「那是字面以外,當權者自己的詮釋,並非建立於學理及法理上」。

陳惜姿﹕要視乎附加教材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表示,要求學生學《基本法》無問題,但要視乎教育局會附加什麼教材,現抱觀望態度。她補充,白皮書引發很大爭議,不能要求學生擁抱、視為金科玉律,「就算要教,都要教為何由《中英聯合聲明》當初承諾高度自治,變成今日這樣」。

林鄭﹕白皮書與正籌備活動無關

白皮書引發一國兩制是否偏離原意的爭論,又被指為針對佔中運動,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會見傳媒時回應,白皮書譯成多種語言,需時半年至一年,發表時間與正籌備的活動無關。她又稱,白皮書清晰、全面及準確描述一國兩制在港實施情,否認是在《基本法》上「僭建」。

中聯辦副主任殷曉靜昨出席慶回歸晚宴時稱,一國兩制是解決歷史遺留下來問題的最佳方法,又指首輪政改諮詢已結束,特首愛國愛港已成為社會普遍共識,強調要旗幟鮮明反佔中。

屬建制派團體的香港友好協進會會長、全國政協常委戴德豐致辭時表示,白皮書意義重大、體現中央精神,是對治理香港的權威說明。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2#
發表於 14-6-13 11:53 |只看該作者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小六部分更新
*******************

  教育局今日(六月十二日)公布,課程發展議會二○○二年出版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指引)已於二○一四年就小一至小六部分作出更新。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以「學會學習」為主題的課程改革為出發點,參考學校過往寶貴的實踐經驗和成果,配合社會最新的發展,例如社會價值觀越趨多元化、日益重視與人合作及處理人際關係等能力、科技進一步融入生活及學習之中、學生的背景趨向多元等,為學校提供校本調適課程的建議和彈性,讓學生能得到最大的裨益。

  更新版指引提供更多有效學習、教學及評估的策略與示例,令相關內容更豐富。

  課程發展議會主席楊綱凱教授表示:「更新指引肯定了學校在課程改革付出的努力及成果,鼓勵學校建基於現有的優勢及未來的挑戰,反思過往所累積的經驗。同時協助學校根據整體學校課程的學習宗旨和框架,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正面影響,聚焦檢視學與教的過程與效能,持續提升學習的質素。總括而言,更新指引旨在加強學校專業協作、分享和學習的文化,邁向學會學習的崇高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繼續就整體課程規畫、四個關鍵項目、學與教策略、資源及評估等範疇提出建議,供課程領導及教師反思和參考,與時並進。

  更新版指引(中文版)已上載教育局網頁(
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doc-reports/guide-basic-edu-curriculum/index.html),英文版則會稍後上載。是次發布有別於以往向學校派發印刷版的做法,只提供網上電子版。

  我們將於本年六月中為小學校長、副校長及課程統籌主任舉辦兩場簡介會,介紹更新版指引,與小學課程領導層分享課程改革的成果和經驗,並分享及探討學校整體課程發展的未來路向。

  更新版指引的「便覽」(中文版)亦已上載教育局網頁。便覽介紹更新版指引小學部分的重要信息及更新要點,方便學校及公眾人士參考(
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doc-reports/guide-basic-edu-curriculum/index.html)。



2014年6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7時18分

Rank: 6Rank: 6


5164
3#
發表於 14-6-13 19:4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教局新指引促小學教基本法 教協盼勿施壓 教聯:按白皮書教





http://www.baby-kingdom.com/forum.php?mod=group&fid=5927

Rank: 5Rank: 5


1365
4#
發表於 14-6-14 04:22 |只看該作者

回覆:elbar 的帖子

不知所謂!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5
5#
發表於 14-6-14 12:04 |只看該作者
學生須認識基本法 更須多元觀點培養獨立思考(明報社評)

【明報專訊】教育局更新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要求學校加深小學生對《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理解,即是小學生要學習基本法,接收相關信息。在近期政治爭議熱度急升之際,教育局此舉備受關注,從已知情况和資料看來,此事不宜作過度聯想;學生需要認識基本法,應無爭議,學校有系統教授是其責任;問題是學校和教師如何施教,使學生並非接受政治灌輸,而是正確認識基本法及其含義,培養具有獨立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

教材要客觀正確不偏頗

學習基本法勿淪為「政治文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就基本法與中央對港權力的論述,在社會上引發爭議,教育局此際提出在小學教授基本法,自然引起聯想;另外,兩年前「國民教育科」事件,當時在大批市民反對下,政府撤科,消除了官民對立,現在教育局推出小學教授基本法,不少人擔心是國教科借屍還魂的招數。香港現况,官民之間嚴重缺乏互信,特別是涉及政治範疇事務,市民猜疑更甚,政府的舉措都會被放在顯微鏡之下檢視,因此,教育局推動學校設立課程,加深小學生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理解,引發聯想和疑慮,完全有客觀基礎和可以理解。

不過,今次可能過慮了,因為按已知情况資料,暫時未見此事有隱蔽議程。首先,過去一段時間,小學在常識科已有教授基本法、一國兩制與高度自治等內容,新指引只明確將之列為學習元素,教育局的舉措,可視作學習內容與時並進的調整,看不到與白皮書的發表有關連;其次,相關指引側重知識傳授,主要涉及基本法規定的一些概念,沒有國民教育科強調要對學生有情感觸動、要給學生強加國家情懷的變相「洗腦」內容。因此,除非課程指引日後會否再有調整,以已知情况,小學生學習基本法,作為公民教育和國民身分認同的一部分,看不到有問題;不過,前提是教材要客觀正確,不能偏頗。

有學者認為,有必要向學生教授基本法的民主、普選及人權等概念,否則會衍生「政治文盲」,現時政制較民主的國家地區包括歐美、台灣等,都採用「爭議性課程」教授當地的法制及公民教育,包括政府、政黨及團體的不同意見,現有憲法亦非「神聖不可侵犯」,並透過體驗式學習,培養學生的批判及獨立思考。因此,小學教基本法無問題,怎麼教、教什麼才是問題。

對此,教學界之間有不同看法,例如就新近發表的白皮書,是否應該視作正確理解基本法的文件,一派表示此乃官方文件,視為金科玉律,當然要重視和跟隨,云云;一派則認為,一國兩制由醞釀至實踐,歷經30年,已經形成一套理解和演繹,白皮書只是當權者的詮釋,未符合學理和法理要求,只可視為不同觀點供學生參考。這兩派觀點,確切反映社會的分歧,以目前的情勢難以調和,然則,教師應該如何抉擇?教育局發言人表示,鼓勵教師按課程指引及專業判斷,因應學生需要和程度,採用教材及參考不同資料,促進學生學習。

根據事實理性分析

誘發學生思考討論


教育局表現出來的政治中立,若能夠堅持與確切體現,尊重教師的自主性,由教師自行決定教材,若果做得到,這個處理本身就是很好的公民教育,因為突顯了多元社會、尊重和容納多元觀點的實質。

當然,對於備受爭議的白皮書,教師也須按事實,經過理性分析,自行作出判斷,然後向學生講解,誘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學生透過學習,從正反兩面理解國家,然後確立起來的國民身分認同,才會成為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小學教授基本法,由於學生年紀尚輕,以吸收知識為主,但是基本法涉及事務衆多,對小學生而言有如天書,另外,基本法爭議的複雜性,更非小學生可以理解,教師如何教好基本法,是一大挑戰。無論怎樣,教育局首要尊重教師選取教材的自主性,不指定教師必須選用哪些課本或教材。總之,對基本法理解之不同,是香港社會多元化、觀點多元的體現,讓學生理解箇中不同之處,而非硬塞灌輸,塑造單一認知,這是基本要求,必須做到,否則學生的個人成長與社會實况存在落差,對形成學的國民身分認同,也不會起到積極作用。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