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暑期工騙局 App社交網搵目標
發新帖
查看: 752|回覆: 0
go

暑期工騙局 App社交網搵目標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28
1#
發表於 14-6-9 09: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警方發現求職陷阱趨網絡化,因騙徒經互聯網更易接觸輕人,且有助匿藏。(左起)商罪科署理總督察鄒祥有、總督察黃以民和高級督察黃宇濤。

臨近暑假,心急求職但又缺乏求職經驗的年輕人,成為騙徒目標。

警方發現近年騙徒轉移至社交平台、討論區及即時通訊App尋找行騙目標,網絡化預料成為求職騙案新趨勢。

「毋須技能搵快錢」招徠

騙徒大多訛稱職位「可短期賺快錢、毋須高技術」誘騙年輕人提供個人資料及保證金,甚至引誘求職者借貸,損失數千至數萬元不等,最年輕受害人僅13歲。商業罪案調查科署理總督察鄒祥有指出,臨近暑假,料藉求職名目行騙的罪犯將較活躍,其中心急求職但又缺乏求職經驗的年輕人成為騙徒目標。

去年7月,有騙徒於網上假冒某大集團訛稱聘請人手,邀請求職者於某商場快餐店「面試」,並提供自製職位申請表讓求職者填寫,以騙取個人資料,其中一名18歲專上學院女學生覺得申請表「有古怪」,致電該大集團核實招聘者身份時揭發騙案,助警方拘捕一名31歲男子,最後被判刑3個月。

被騙買點數卡 最細13歲

有騙徒於去年8月在社交平台及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廣發「招聘網上兼職」信息,聘年輕人代為購買遊戲點數卡,稱會獲退還款項並可賺取佣金,有13歲女生被騙徒要求購買9,000元點數卡,女生提供點數卡序號後騙徒失蹤,警方暫未拘捕任何人。

不少騙徒亦以「短期可搵快錢」作招徠,去年有騙徒於網上招募年輕人,提供個人銀行戶口,存入款項並偽做薪金證明文件,然後要求年輕人到財務公司借貸,聲稱年輕人毋須承擔貸款,事後更可獲佣金,但騙徒成功取得貸款後便失蹤,年輕人平均需承擔數萬元貸款,並因使用假入息證明文件而干犯欺騙罪。

警方數字顯示,2012年求職騙案有21宗,去年則有15宗,而今年1至4月錄得3宗。

此外,隨互聯網及智能手機普及,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黃宇濤表示,騙徒有轉移至網絡行騙趨勢,2012及13年度,分別有13宗及5宗求職騙案與互聯網有關,今年首季則有一宗,於互聯網受騙的受害人年齡介乎13至25歲。

黃指,騙徒普遍於討論區、社交平台或即時通訊App廣發招聘信息予陌生人,以毋須高技術、短期可賺快錢作招徠引誘年輕人「見工」,騙徒易於互聯網接觸年輕人,而且易於匿藏身份,料將成為求職騙案新趨勢。

警方籲年輕人切勿隨便提供個人及銀行資料,如對方要求在公眾地方而非公司面試見工,求職者宜提高警覺,如發現疑似騙徒,應及早報警求助。


按圖放大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