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睡眠不足致 中三女生180磅 專注差易暴躁 94%中學生睡得 ...
發新帖
查看: 1688|回覆: 1
go

睡眠不足致 中三女生180磅 專注差易暴躁 94%中學生睡得少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18
1#
發表於 14-3-15 12:5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3-15 17:43 編輯



瞓少一陣絕對有所謂。中大研究發現,本港9成被訪中學生睡眠不足,但原來這足以令學童「為食」賀爾蒙上升,過度進食導致肥胖;同時出現專注力不足和暴躁等情緒問題。

有名校中三女生日睡4至6小時,體重失控上升,突破180磅,更驗出肝酵素偏高,肥胖情況敲響警號。

名校中三女生阿華自小五開始,為應付功課和考試睡眠不足,現時每晚只睡4至6小時。身高約162厘米的她,早前體重已突破180磅,比爸爸還要重。

半夜做功課 零食難忍口

阿華的媽媽承認,睡眠不足是女兒致肥原因之一,「半夜讀書咁辛苦,難免會吃東西,前晚做功課做到(凌晨)4點,她忍唔住吃了6塊餅乾和一粒金莎,這肯定會肥。」

她強調,即使捱夜不吃東西,全晚坐着做功課和讀書,一樣會肥。

華媽說,女兒也向她坦言,因睡眠不足很忟憎,「做project對住同學很忟憎,有時專登不應人、不睬人。」

睡眠不足亦影響專注力和記性,「她默寫文言文,夜晚明明背好識晒,但第二天默寫時,她說腦海一片空白,『零雞蛋』都拿過。」

華媽說,女兒參加合唱團,放學練歌回家已是傍晚6至7時,「中學生的功課不同小學,不是半小時做完一樣,一份essay(文章)隨時要寫兩小時,最花時間是project。」

揭肝酵素偏高 超重警號

她說女兒暗瘡問題嚴重,用藥也無效,醫生進行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其肝酵素偏高,是超重的警號,現已展開節食減肥大計。

但華媽坦言,若要睡眠足夠才可減肥,很難做到,「叫她準時睡覺,她反問,是不是要她欠交功課?」

中大於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間,訪問14間中學共4,400多名中學生,發現94%受訪學生在上課日的睡眠時間,沒有達到世界睡眠醫學協會所建議的9小時,約四分之一學生更少於7小時。

負責研究的中大精神科學系教授榮潤國指出,睡眠不足可影響神經內分泌失調,減慢新陳代謝,同時會令「為食」賀爾蒙上升,向大腦發出肚餓的信息,讓人感到飢餓而出現過度進食,容易導致肥胖,並引發專注力欠佳、暴躁、抑鬱等情緒問題。

亞太區兒科睡眠協會副主席兼中大兒科學系教授李民瞻亦指出,夜睡或睡眠不足都是會影響工作表現和情緒,提醒港人應盡量調節生活作息,尤其是中、小學生,因他們處於成長階段,若睡眠不足,學壞了,長大便會難改。

倡延上學時間 學生更精神

中大研究團隊因此建議政府應從健康角度出發,考慮延遲學童上學時間至少半小時。

其中神召會康樂中學應中大邀請,去年12月起推行試驗計劃,將早會及午膳時間各縮短5分鐘及10分鐘,讓同學上課時間可由7時45分延遲至8時。

該校校長郭志雄說,試驗計劃雖只能令每位學生的睡眠時間增加3分鐘,但近7成老師認為學生上堂更精神,但坦言要縮短午膳與早會時間不容易。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18
2#
發表於 14-3-17 09:37 |只看該作者
返學不必早 遲上課更好(沈帥青)




本港中學生大多早上7時許便回校,許多學生都睡眠不足,影響學習效率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早起上學是不少學生的噩夢,但早上學是否一定好?有研究指青少年有遲睡習慣,也是生理結構使然,延遲上課讓學生多睡一會,上課專心,成績也更好。遲睡可遲起,學生哥最啱聽?

本港中學生大多早上7時許便要回校,換言之,最遲清早6時許便要起床。如今有多少人會晚上10時便上床睡?結果當然每天都是「熊貓眼」,大歎睡不夠。

香港中文大學上周五公布一項研究指,94%受訪中學生在上課日的睡眠時間,達不到專家建議的9小時,25%更少於7小時,建議政府考慮延遲上學時間至少半小時。

美研究:遲上課助改善成績

早起返學一向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推遲上課近年成為國際熱門議題。《紐約時報》上周報道,推動中學遲上課的運動近年勢頭加強,名為「Start School Later」的民間組織獲得不少支持,全國有數十個學區的數百所學校已讓步(見表),佛羅里達州近期亦在審議禁止中學8時之前上課的法案。

事實上,美國教育部長Arne Duncan去年夏天曾在Twitter公開表示,要讓學生多睡,鼓勵學校遲些上課。誰人早上不想多睡一會?或許有人認為,為何學校要遷就青少年懶床?

但原來遲一點上學,確實對學生的成績有好處。上周三,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公布一份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資助的研究報告,追蹤3個州份的8間中學、逾9,000名中學生,研究長達3年,發現遲上課的學生,在多個範疇如出席率、精神健康、測驗成績等均有改善,其中數學、英文、科學等學科的學習表現有提升。

研究指關鍵是這些學生可以睡多一會,研究對象的一間高中,上課時間由7時35分推遲至8時55分後,睡足8小時的學生比率由44%增至66%;另一間7時半延至8時05分上課,雖只延後半小時,但睡足8小時學生比率已由34%增至43%。

睡得夠,學習也較集中,提升學習效率。據研究總結,若學校在8時半或之後才開課,對學生的好處顯而易見。

生理因素藍光刺激 難早睡

不過,為何要推遲上學遷就遲睡?難道學生不可以早點睡?不少人看不過孩子愈來愈遲睡,以致翌日早起總是睡眼惺忪,但年輕人不早睡,原來有生物學解釋,有時也身不由己。

外國報道指,有不少研究指青少年的生理時鐘與成人不同,釋放睡眠褪黑素的時間遲,令他們晚上不易早入睡,比成人遲2至4小時才有睡意。此外,在科技發達年代,手機、平板電腦發出的藍光,也會刺激大腦,把出現睡意的時間推遲。

既然遲睡有因,早睡不了,與其強迫學生早起,坐在課室打瞌睡,在以學習質素為大前提的情況下,校方作出「遷就」,為何不可呢?其實英國去年已有中學把上課時間由9時推後至10時,新西蘭亦有學校延至10時15分才開課,也不是一味堅持要學生早睡早起。

農業社會留下來的觀念,重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起的鳥兒才是好的,如今這觀念是否要改?

當然,延遲上課在歐美部分地方也不是沒有爭議,擔心要延後放學時間,影響參加課外活動及兼職工作等,也有家長仍堅持早起是好習慣,不應助長孩子遲睡遲起。

誰不想多睡一會?美國奧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Joseph Buckhalt便指,50年前是吃不飽的孩子難以學習得好,但如今是捱眼瞓的學生難在學校表現得好。

若只是推遲數十分鐘打上課鐘,便可換來學生愉快學習,成績又有改善,也未嘗不是好事。其實,大人又何嘗不是希望返工時間可延遲一點?





按圖放大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