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23
- 國民生產力
- 3585
- 附加生產力
- 4591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56
- 主題
- 12592
- 精華
- 0
- 積分
- 77251
- UID
- 168291
   
|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4-1-16 09:38 編輯
不少年輕人為逃避工作,不斷修讀不同課程,卻未認清人生目標。施政報告首次大篇幅提出協助年輕人進行「生涯規劃」,由高中開始,資助學校加強就業輔導,涉款2億元。
政府又花9億元按行業的人力需求,資助學生修讀相關自資學士課程;並推設晉升階梯的學徒培訓。
除職業教育,亦循5個不同方向,增加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包括獎助學生到海外知名學府及內地院校升學。
行業提供晉升階梯 津貼學徒
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在教育方面大灑金錢,措施之多亦是近年之最,其中年輕人的就業路向成重點;提出由下學年起,每年為每所開辦高中班級的公營學校,提供津貼加強生涯規劃教育,提供與職業相關的學習經歷;教育局亦會擴充升學輔導小組,透過民政局與非政府機構,加強有關輔導。
同時,成立「職業教育專責小組」,邀請職業訓練局制定策略性校園發展計劃,提升職業教育的形象及質素。其中亦會與基建業、升降機及船隻維修等有人才需求殷切的行業,以先導形式推行職業教育和就業支援計劃,由政府與相關行業合作,職訓局負責執行,推1年培訓期及3年學徒期。
消息指,行業要承諾以一定工資聘請員工,並提供清晰晉升階梯,如月薪8,000元聘學徒,政府則會循序漸進式,額外每月提供1,500至2,500元不等的津貼,希望吸引學徒繼續工作。
增副學位銜接 獎助海外升學
配合本港人力發展的新增資助計劃,還包括資助修讀有助本港人力需求發展、最少4年制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的學生,如護理或醫護課程。現時有關課程學費介乎4萬至10多萬元,消息指,初步傾向提供定額資助,每屆最多1,000名學生受惠。此外,為提升航空運輸安全水平及效率,政府將研究成立民航訓練學院。
升學方面,會增加副學位銜接8大資助院校的學額,15/16學年起,由4,000個逐步增加至18/19學年的5,000個名額,讓表現優異的副學位畢業生升讀。
施政報告亦提出向透過內地75間院校「免試招生計劃」的港生,發放每年最高1.5萬元補助金;而成績傑出又有意往海外知名大學如牛津大學及劍橋大學的港生,亦特設獎學金,以每年25萬元為上限,有經濟需要者可額外申請20萬元補助金。
高中規劃路向 免做盲頭烏蠅
救世軍教育及就業服務高級主任羅偉業指,自新高中學制、12年免費教育及副學位推出後,社會風氣及家長都認為學生要繼續學業,令不少能力不及的學生亦「讀上去」,似「盲頭烏蠅」,但所讀課程亦未必與工作有關,「有學生鍾情日本研究,或因韓流,又讀南韓研究,但讀完並無實質用途」。他認為,要中學生立定志向,理解不一定要入大學,並明白選擇職業並不容易。
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主席雷添良歡迎施政報告,認為可增加學生繼續升學的機會,擴闊視野;但教聯認為施政報告沒提出增加資助學士學額,以提升整體學生競爭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