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11
- 國民生產力
- 3657
- 附加生產力
- 46076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13
- 主題
- 12609
- 精華
- 0
- 積分
- 77546
- UID
- 168291
   
|
錢隨學生走 解雙非學額荒(小冰)
學位供求失衡,深圳的港人子弟班取錄雙非學童,可暫緩解「學位荒」的問題。
撰文:三十會 小冰
欄名:中產階級心聲
在日前舉行的深港合作會議上,特區政府與深圳有關當局達成協議,讓深圳民辦學校的港籍學生班,即現時的港人子弟班,可取錄雙非學童。雖然所能夠提供的學額不多,但此舉對於近期鬧得熱烘烘的「學位荒」問題,總算是一個折衷的解決辦法。
深圳民辦學校 取錄雙非學童
根據有關當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現時在深圳有7間民辦學校可提供約200個港籍學生班學額,原本只收取在深圳居住的港人子弟、又或是單非學童,在新協議安排下,這7間學校將可擴大收生範圍至雙非學童,讓雙非兒童多一個選擇留在深圳求學。港籍學生班的課程會銜接本港的中學課程;而學童在畢業後亦可以參與本港的中一派位。
這個安排對於現時每日長途跋涉往返港深兩地的家長和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喜訊,正所講「孟母三遷」,「就近入學」基本上是最有利小朋友學習的其中一個方法,既安全、又方便,小朋友和家長亦毋須為過關和接駁交通大費周章,可以用更多時間參與其他與教學相關的活動。
另一方面,深圳民辦學校的港人子弟班,若可以擴大收生範圍至雙非學童,亦可讓現時「一表難求」的北區家長、又或「順得哥情失嫂意」的北區學校鬆一口氣。當然,從數字上看來,數百個收生名額對於現有16,000多個跨境學童而言,能夠幫到的着實不多;但總算起了一個緩衝作用。
港府不供資助 恐礙分流成效
值得留意的是,特區政府在公布有關協議的同時,亦提到由於收錄雙非學童的深圳學校是當地的民辦學校,特區政府不會向入讀的港籍學童提供任何資助,這便引伸出「福利不可攜」的死結。然而,筆者相信事在人為,套用特區政府早前落實推出的「廣東計劃」——即讓長住廣東省養老的長者可在內地領取生果金,相信要為入讀深圳港人子弟班的學童提供資助,亦絕非天方夜譚。
筆者絕對無意在此區分本地學童或跨境/雙非學童;反之,刻下的問題是如何令錢隨學生走,這才是解決學位供求失衡的最有效途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