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GirlStyle 女生日常
HolidaySmart 假期日常
Jom Explore
BusinessFocus
MamiDaily 親子日常
UrbanLife Health 健康新態度
TopBeauty
POPLADY
Kdaily 韓粉日常
PetCity 毛孩日常
Baby-Kingdom
Edu-Kingdom
MediaLens
TapNow
Maxlytics
EchoMaker
EventVibe
FaceVibe
Mintinglabs
討論區
教育王國論壇列表
教育王國
教育講場
使用意見
幼兒教育
幼校討論
幼教雜談
小學教育
小一選校
小學雜談
中學教育
升中派位
初中教育
中學交流
專上教育
備戰大學
選科選校
國際教育
國際學校
海外留學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自閉寶寶
資優教育
智能評估
知識增值
課外活動
教材閱讀
公開考試
深造進修
徵求專區
二手市場
誠徵老師
組班專區
徵保母車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特殊教育
海外升學
登入
註冊
註冊新用戶,開通自己的個人中心
國王課室
登錄
|
註冊
親子王國
|
教育王國
|
BK Milk
|
KMall
|
王國誌
|
環保教育基金
|
王國國情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登入
登記帳號
忘記密碼
關閉
安全驗證
安全提問(未設置請忽略)
母親的名字
爺爺的名字
父親出生的城市
你其中一位老師的名字
你個人計算機的型號
你最喜歡的餐館名稱
駕駛執照最後四位數字
討論區
教育王國
教育講場
使用意見
幼兒教育
幼校討論
幼教雜談
小學教育
小一選校
小學雜談
中學教育
升中派位
中學交流
初中教育
專上教育
備戰大學
選科選校
國際教育
國際學校
海外留學
知識增值
課外活動
教材閱讀
公開考試
深造進修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
資優教育
自閉寶寶
智能評估
徵求專區
二手市場
誠徵老師
組班專區
徵保母車
聯絡管理員
我的中心
首頁
討論區
BK群組
幫助
排行榜
搜索
搜索
搜尋本版
討論區
用戶
教育王國
›
討論區
›
教育講場
›
數碼世界成長 App世代知多少(沈帥青) ...
查看:
514
|
回覆:
0
go
數碼世界成長 App世代知多少(沈帥青)
[複製鏈接]
elbar
私人傳訊
加為好友
elbar
當前離線
在線時間
312 小時
最後登錄
25-10-24
國民生產力
3649
附加生產力
46064
貢獻生產力
0
註冊時間
07-11-25
閱讀權限
10
帖子
27810
主題
12608
精華
0
積分
77523
UID
168291
翡翠宮
翡翠宮, 積分 77523, 距離下一級還需 22478 積分
77523
1
#
發表於 13-11-12 08:41
|
只看該作者
|
倒序瀏覽
|
打印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14aeb29-b1ba-4870-b69d-738d41edf193-715836?ref=ak8fs
數碼科技愈益普遍,對年輕一代的成長與社交生活影響巨大,令人擔憂。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在X、Y、Z世代後,下一個是A?可聽過App世代?有美國學者推出新著作,提出科技及應用軟件包圍下成長的年輕人為新的App世代,並大談其特性,不妨看看是否熟口熟面?
未滿周歲也懂得玩手機、未入學已對平板電腦玩得爛熟,而升學後更加無時無刻手機不離手。在科技產品及各類應用軟件包圍下成長的新一代,會是怎麼一回事?
新的App世代(App Generation)是否已經出現?提出有關說法的,是來自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與華盛頓大學信息學院助理教授Katie Davis合著、上月出版的《The App Generation : How Today's Youth Navigate Identity, Intimacy and Imagination in a Digital World》一書。
靠App表達 抗拒面對面交往
兩名學者透過與教育工作者的深入訪談及討論,以及2,000名學生的調查問卷的數據,認為年輕一代在數碼世界中成長,智能產品無所不在、網絡社交及應用程式均對其帶來影響,究竟新的App世代有何特點?
特點一:依靠App表達自我
該書提到以往年輕人要用上不少時間思索及多方面追求自我認知,冀建立自我形象;但社交網站盛行,App世代很早已忙着在網絡上為自己建立公眾認同的形象,以鞏固朋友群、爭取朋友的「讚」,但是否只是重視App的功能而非真正認識自我?作者直指,太依賴應用程式來表達自己以及與人交往並非好事。
特點二:抗拒面對面說話
其次,App世代被指較上一代抗拒與他人面對面說話,寧願透過手機發信息,認為此可降低人與人之間溝通帶來的風險,甚至出現以手機發信息來與伴侶分手。作者Katie Davis指,建立同理心是要看到對方眼睛,學習感同身受,當無法看到對方,只用手機信息通訊,便難看到對方反應。科技讓人與人之間溝通變方便,但質疑此會否令App世代無法學習了解他人情感?
特點三:創意
App世代的創意是否比上一代強?作者對此表示質疑。他們分析1990年至2011年之間大量初中、高中生的視覺藝術和短篇小說作品,發現藝術作品愈趨成熟,圖像創意似乎有所長進,但擁個人風格的文字作品則普遍減少。
作者提到對App世代憂慮不少,擔心各類的應用程式控制年輕人的生活,影響其成長,建議成年人要協助孩子從手機或其他電子科技產品中「逃脫」。
究竟App世代的出現,是好事抑或壞事?兩位學者提出的憂慮,聽來一點不陌生,因為近年對於數碼科技普遍,對年輕人的成長與社交相處的影響已有不少爭議。
去年8月,《時代雜誌》的文章指發手機信息正取代打電話,據《時代》調查,32%受訪美國人寧選擇向好友發手機短訊多於打電話,以省掉閒聊時間。有心理學家便指,手機信息中,說話語氣、表情都消失了,難助年輕人建立社交技巧。另外,還有大量兒童及青少年對手機及其他電子產品過分依賴,所產生的心理及生理問題等大量湧現,都反映各界對「App世代」的擔憂。
脫離現實影響社交 父母頭痛
固然,App世代也有其優勢,自小透過互聯網接觸各類資訊,其駕馭新科技的能力等不容小覷。Howard Gardner的研究中亦指,App世代較上一代對不同事物更包容、更容易接受不同人士,以及與家庭的聯繫更好。
從現實角度出發,如今要新一代少接觸科技,已是不可能任務。早前有英國心理學家指一名7歲的兒童,由出生起累積睇屏幕時間,已差不多達1年。
科技主導的今天,新一代在生活、學習及成長中均不可缺了科技產品,是否難免不了成為App世代?當人人在談論App世代危機,作為父母應思考,如何令子女在科技及網絡世界中不致迷失?透過應用程式與外界接觸的同時,是否要堅持子女應保持在人與人的真實世界,學習成長?如何令他們放下手機或其他電子用品,是父母頭痛也要面對的問題。
按圖放大
0
0
0
0
解憂店
世界著名大學
返回頂部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
返回列表
瀏覽過的版塊
誠徵老師
海外留學
二手市場
初中教育
幼教雜談
熱門主題
HKU Mbbs
16
大仔去完HKU今年OPEN DAY 後發現.
12
Machine Learning / AI 相關的工作
11
最高瀏覽主題
arts castle 朗誦
5948
荃灣葵青 對頑皮學生包容性高
4740
赤提難唔難入
4556
2026-2027 ESF year 1 interview 等待/收到/分享心得
4540
請問港島南區有沒有適合ADHD小朋友的小學?
4412
坑真中二數學補習
4280
GMT+8, 25-10-28 09:09, Processed in 0.21219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搜尋本版
討論區
用戶
修改頭像
個人資料
積分
用戶組
隱私篩選
密碼安全
退出
積分 0, 距離下一級還需 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