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課外活動 小母牛讀捐樂(Read to Feed)計劃
發新帖
查看: 1007|回覆: 0
go

小母牛讀捐樂(Read to Feed)計劃 [複製鏈接]

Rank: 4


529
1#
發表於 05-2-15 16:40 |只看該作者

小母牛讀捐樂(Read to Feed)計劃

少不更事的兒童可以怎樣改變世界﹖說來像匪夷所思,但實行起來卻可以很簡單。

小朋友如能將部分利市錢捐獻給有需要的人,已是改變世界的第一步。

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便是一個透過贈送牲口及教授畜牧技術,以幫助內地貧戶的慈善組織。

參加他們的「讀捐樂」(Read to Feed)計劃,更能在幫人的同時,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一舉兩得。

讀捐樂的運作

想不到閱讀能賦予兒童能力,讓他們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

漢基國際學校於2003年曾參與「讀捐樂」計劃,小一至小六的學生,共468人參與,一個月內籌得二十萬七千餘元,善款全投入到一個養豬計劃當中。今年5月他們將會再接再厲。有份推動是次計劃的圖書館館理員Stella稱﹕「這個計劃既可推廣閱讀,又可幫助人,很有意義。」

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先派人到校演講、播放錄影帶,介紹「讀捐樂」計劃。學校可自行決定買哪種動物,計劃通常在4至6星期內完成。參與計劃的兒童需邀請家人或朋友,贊助他們閱讀每一本書,也可按閱讀的時間作贊助準則,小孩可藉此認識飢餓及貧窮問題,也可做善事和引發閱讀動機。計劃完成後,會方會匯報善款的去向。

孩子深切體會

現時就讀小學5年級的盧冠中、黃佩芝及廖愷寧,均從未探訪落後地區,但透過上述計劃,卻對貧困地區的生活有更深了解。

黃佩芝﹕透過這個計劃,讓我增加對閱讀的興趣,除了可增進知識,更能提高創意和想像力。能夠幫助人,我感到很開心,也令我更喜愛看書。我平日三、四天才看一本書,在這次計劃中,卻看了三十多本,平均每日看一本,都是百多頁的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是《Chinese Cinderella》,是講述一個女孩的真人真事,訴說她不受母親喜愛,後來如何克服過來。

廖愷寧﹕我看了三、四十本書,共籌得八百多元,因為除了父母外,我還自己打電話給親友,請他們捐助。我不覺得辛苦,因為閱讀充滿趣味,是次計劃更增進我對閱讀的興趣。印象最深刻的一本書是《Double Fudge》,是關於兩個孩子的故事,內容幽默。雖然我未試過到訪落後地區,但我知道爸爸每年也助養兩個小孩。總之,能夠幫助人是好事。

盧冠中﹕一個月內看了四十多本書,平均每天看多過一本。我看得不算多,我知道有同學看了六十多本呢﹗我喜愛閱讀,但平日因為忙於打網球、補習等,而沒有時間看書,今次活動期間卻看多了許多,因為我知道,看得愈多,籌的錢愈多,能夠買愈多的動物幫助窮人。我找到10個贊助人,共籌得四、五百元。

小母牛的誕生

「國際小母牛」於1944年在美國成立。1930年代,西班牙內戰期間,一名叫丹.威斯特的美國農民和教會的人,向飢餓的孩子送牛奶,但他們發現,這些家庭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杯牛奶,而是一頭奶牛。他返回美國後,召集朋友募捐小母牛,又籌集畜牧技術培訓的費用。他們送小母牛給貧困家庭,受援家庭又將母牛的一下代作為禮物,送給另一個貧困家庭,令他們重拾自尊,也傳遞希望。到目前為止,已幫助全球128個國家,500萬個家庭。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於2000年成立,為組織在內地的工作提供協助和支援,至今已幫助了46,000個內地家庭。

強調薪火相傳

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社區關係助理經理汪婉華稱﹕「曾有7所學校及2間教會參與『讀捐樂』計劃,有些學校也會同時進行有關貧窮、動物等延伸活動以作配合。我們又試過在學校設置孵蛋器,讓學生了解雞仔出生的過程﹔今年將會安排探訪團到內地。」「小母牛」除了贈送牲口,還提供全面的培訓工作,包括飼養技術、社區發展及環保耕種方法,更重要是強調「傳遞禮物」,受惠家庭事先須簽約,必須將牲口的下一代轉贈給其他有需要的家庭,薪火相傳,一份捐獻便能惠及整個社區。她說﹕「貧農之前要人幫助,現在不單能自給自足,還能幫助其他人,令他們重拾自尊。」此外,也會教導農戶環保畜牧,例如將動物糞便放在沼氣井中,數天後便可產生沼氣,利用來煮食。

除了參與「讀捐樂」計劃外,還可直接捐款到國際小母牛香港分會。

網址﹕http://www.heiferhk.org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will see God.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