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三大名人 為DSE生點明前路(沈帥青)
發新帖
查看: 2220|回覆: 2
go

三大名人 為DSE生點明前路(沈帥青)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3
1#
發表於 13-7-16 13: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35cf512c-2666-4ac3-bf27-c88dfc98c5f3-974688?ref=ak8fs


撰文:沈帥青
欄名:港是港非

中學文憑試昨放榜,考生拿着成績單,盤算可否升讀大學、選修甚麼科,若計分知升大學無望難免失落。公開試成敗在於能否升大學,人人視之當然,但近年國際間對大學生的光環是否依然,以及大學沙紙的價值,卻另有看法。

第二屆中學文憑試共有8.1萬名考生,當中約2.8萬名考獲「33222」的最低大學入學資格,競逐約1.2萬個聯招大學學額,即平均2.4人競逐一學額。

能否升讀大學被視為成敗指標,尤其近年大專學位氾濫,大學恍似已成為人生路的「必須門檻」。

不少人眼中,唸大學是最穩陣的路,有多少學生自知不是讀書好材料,也盼循重讀或副學位等途徑,終望有一天成為大學生,但大學生的光環還是否一如從前般光亮?

近年國際經濟環境及人力市場急速變化,各國大學的學位數目不斷提升,大學生薪金升幅、就業前途也不再有必然保證,對於年輕人讀大學的議題,近月有三位國際名人另有看法,或可為本港年輕人帶來反思:

紐約市長:成績差可做水電工

今年5月,美國紐約市長彭博接受電台訪問時,便指並非人人要讀大學,呼籲成績一般的高中生,不如去做水電工,省學費又不用浪費4年時間,畢業後不會一身債,更指有研究顯示水電工薪酬比持大學學位者更高,可見經濟效益遠勝當大學生。

「人人是大學生」的年代,他這番話背後所提出的,其實是學歷膨脹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困難,已成國際趨勢。事實上,美國有調查指有12%大學畢業生已後悔讀大學,認為難搵工、債務高,並不值得。

本港的大學生,現時在起薪點上依然存有優勢,但學位價值也有高低,近年自資學位及副學士學額大幅增加,成績未如理想的高中生雖然掙得晉身大專生地位,但畢業後要面對認受性低、起薪點低等困境,還要揹上一身學債。

商品大王:讀金融不如學務農

升讀大學未必是對就業前途最好及唯一選擇,學業成績未如理想的學子,是否可另闢一條更合適的路?

著名投資者羅傑斯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指,金融業受壓,業內僱員面對難生存、競爭激烈的困境,寄語大學生與其讀金融系,不如進修無人讀的農業系,更預計未來將出現農夫短缺情況。事實上,早在2010年,他也曾在英國呼籲大學生不要只顧着去華爾街或倫敦金融區工作,或可考慮學農務或採礦!

固然,修讀農業對香港來說無疑是「笑話」,但他對於選科的意見,卻未必沒有參考價值,尤其是在於是否一頭栽進被視為搵錢、有前景的流行學科。事實上,在本港有不少學生,為未來飯碗而選科,但若沒有考慮自己興趣,未來環境變化迅速,畢業後,這些行業是否仍然搶手,難有保證,也可能不再是搶手專業。

上大學是為了飯碗,這想法可以理解,但也是人生學習的重要過程,難得有進入大學的機會,大學生若只純以「經濟效益」角度完成大學,最終是否反而有更大風險?大學所學是否必然和社會上賺錢掛鈎,是否也應反思?

英國首相:不讀大學就當學徒

大學生日漸增多,但今年6月的G8峰會前夕,英國首相卡梅倫在一場演說時提到,當技能的重要性愈來愈高,僱主又可以在全世界招聘時,若不讓英國年輕人學會必要的技能,就是辜負他們,也會令經濟走入衰退。

他稱,希望未來的英國畢業生情況,不是去唸大學,就是去做學徒,英政府需要大力推廣新的高級學徒制,讓學生做學徒時也讀書獲頒學位。

誠然,全球大學生增加,畢業後在辦公室做白領、舒適環境下工作,是一般人的期望,但現實是,過往被視為「次等」的藍領工作,卻開始吃香,例如本港建造業,薪資隨時高過白領。

不過,現行本港情況是,藍領工作薪資、就業前景不比白領差,但「次等」形象根深柢固,年輕人怕辛苦,家長視為無出息,或許未了解已不屑一顧。早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多次撰文,推介人力需求殷切的飛機維修業,但有多少人聽得入耳?

當然,英政府近年也為年輕人的出路絞盡腦汁,投入資源改革及寄望學徒制可為社會注入新思維及改變,至於本港政府,又是否可以迎合世界轉變,既已認同技術專業的潛力,又會否有更大力度配合作出教育改革,為年輕人在學術以外,有另一循技術發展的選擇?

文憑試放榜,成績表上的分數固然對學生未來路向有重大影響,但這僅是漫長人生的其中一個分岔路口,放下執着,目光放遠點,或可看到前路另有好風光。




按圖放大

   1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3
2#
發表於 13-7-16 13:41 |只看該作者
「過來人」鼓勵 前方必有路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ef5e970b-6af4-4b1a-953c-b7ee2dafd4c3-975313


撰文:沈帥青
欄名:民情追蹤

中學文憑試放榜,有人歡喜有人愁,成績欠佳的考生難免氣餒。不少「過來人」昨日在網上以自身經歷為學生打氣,有人經歷十多次公開試才考入大學。

但也有網民憶述當年喊到爆、地獄式自修,讀不了心儀大學,但兜兜轉轉也實現了夢想。各人一個小故事,勉勵莘莘學子別因一次失意灰心,前方永遠有路。

網民孔明的故事

經歷過3次會考、2次高考……當年深知自己英文差,中六才開始學英文(小學程度都無),得到一位網友私人補習,半年時間才懂現在式、過去式等,考了三次會考,英文科才合格,之後高考又敗在英文科手上,兩次高考,英文仍然不合格,遂自修苦讀,報考IELTS英文試,屢敗屢戰,考了十次IELTS終獲6分報升讀大學。

打氣說話:其實放榜都係驚一晚,之後回望睇返,其實放榜無咩嘢 ,最緊要知自己條路點行。

網絡作家小姓奴的故事

當年不停操練舊試題,會考前對中文科充滿信心,但最終只考得D級,失望透頂,也未能入讀心儀的港大比較文學系及中大中文系,最後揀選非自己興趣的設計科目,但未有放棄寫作,畢業後在網絡發表小說及散文,踏上網絡作家之路。近年獲出版社青睞先後出版了六本著作。

打氣說話:成績即使未如理想,也別放棄自己的夢想,向著標竿直跑……記住學無前後,達者為先,未敢放棄,我們都是未來的贏家。

---------------------------------

網民電話號碼

其實出來工作後,轉咗一兩次工,已經無人理會你以前是甚麼成績,所以大家唔好咁在意……成績唔係一切。

---------------------------------

網民開不了心__

唔使驚,其實既來之,則安之,唔得可再考多一年,無乜大不了。(利申:放過6次榜)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253
3#
發表於 13-7-16 13:42 |只看該作者
放榜關鍵時刻 孩子需要你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c77c3cd-58ab-4d25-84c9-03c29468e40d-976626


撰文:王嘉屏 青年創業計劃統籌人員
欄名:中產階級心聲

回想當年高考放榜日的情景,成績理想的同學,收到成績單高興得跳了起來,但瞬間卻靜了下來,因為她們看見成績未如理想的同學沮喪無奈,心裏十分難受。

老生常談:「考試成績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成績並不代表一切!」但有幾多個家長同學現時能理解明白?

從前有會考及高考兩個公開試決定同學升中六及大學的命運,「求學不是求分數」當然已是口號,水份成分十分高。終於期待已久的教育改革來了,誰知只有換來更失望,更無奈。

DSE一試定生死 壓力更大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取代會考及高考,以簡單數學計算,「一鋪定生死」,而且同學是早了一年面對這生死關頭,壓力必定大過分兩次過關。最重要是教育方向無變,着重成績、考試、分數,換湯不換藥,僵化的制度令家長感到無奈但仍要為子女「求存」而努力,最受傷害的是我們的下一代!

和兩位今年等放榜的同學閒談,「準備好心情了?」「這幾天也睡不着,好緊張,壓力好大,好似生命倒數,沒甚麼可以做,亦不知道甚麼可以做。」我無言。

我不是家長,也不是教育工作者,我沒有深究教育改革後的好處,我只從好幾個家長們口中得知,以往孩子由小六開始「特訓」,現在就要由小二開始準備,甚至更早。家長忙於為子女製造完美的「履歷表」,從學習語言到音樂,到各樣運動,像大人上班一樣忙碌,目的只是追捕名校,而孩子的童年就在忙碌中度過,這就是你想的童年?理想的童年?

以往如果會考成績未如理想,勉強升到中六,經歷過公開考試,還可以有高考第二次機會,現在當然沒有了。我不是說過往的制度好,只想說,改革後,沒有了「更差」,只有「更更差」,是誰造成這一香港奇怪現象?

家長勿予壓力 「孩子幸福就好」

如果我們的高官是相信自己推行的教育制度是好的,為甚麼會送子女到外國留學?好簡單「針唔拮到肉係唔知痛」,當他們是你的親生子女,作為父母也不忍心讓他們被香港的教育制度摧殘,可惜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經濟能力送子女到外國讀書,只有無奈地在這個硬局中生存,誰有權要他們承受這種種?

為人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康成長,幸福快樂,希望作為高官或從事教育者,將心比己,「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William Butler Yeats。我們需要的教育不是填鴨式,是啟發下一代,請給他們空間發光發熱。

最後,無論你的孩子成績如何,我希望各位家長「勿忘初心」,試回想孩子出生的那一天,今天就對他或她說一句:「孩子,我只想你幸福快樂!甚麼都不緊要,我永遠會在你身邊支持你。」今天,你的孩子需要愛。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