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12
- 國民生產力
- 3639
- 附加生產力
- 460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808
- 主題
- 12607
- 精華
- 0
- 積分
- 77504
- UID
- 168291
   
|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725go03.html

保 良 局 蔡 繼 有 學 校 總 校 長 劉 筱 玲 指 , IB 課 程 重 擴 闊 學 生 的 國 際 視 野 。
國際文憑(IB)課程近年愈趨普及,既有國際及私立學校推行,部分直資中學亦開始提供IB課程,但相對本港的傳統課程,家長可能會對IB課程感到陌生。在《親子王》舉辦的「直資中小學校展暨小一入學博覽」座談會上,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劉筱玲講解了IB課程的特色,她強調IB的四種課程均重學生的國際視野,透過專題研習,加強學生的探究精神。
非牟利教育機構國際文憑組織(IBO)在一九六八年設立IB課程,現時全球已有逾一百四十個國家共逾三千六百所學校沿用,過百萬介乎三至十九歲的學生修讀,可見課程已廣被接納。近年本港部分直資名校亦陸續申請成為IB學校,除新高中課程外,並同時提供IB課程,銜接本港及海外大學。
○二年創校的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在一一年成為IB學校,向第十一及第十二班學生提供IB課程。總校長劉筱玲指,現時IB設四類課程,分別是小學課程(PYP)、中學課程(MYP)、預科課程(DP)及職業先修課程(IBCC)。當中最多學校提供IB預科課程,尤以美國及加拿大的學校居多,「四類課程均旨在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及提高其探究能力。」
對於不設公開試的小學課程(PYP),劉校長透露採用的學校均只按課程框架推行,並設六個科目,「分別是語文、藝術、科學、數學、人文社會,以及個人社交及體能技巧。」中學課程(MYP)同樣設六個科目範疇,涵蓋人文科學、語文、科學、數學、體育及科技,「學生須修讀兩種語文,了解所屬及其他國家文化;評核方面主要視乎學生的日常表現,能否有獨特見解及分析能力。」
至於最多學生修讀的IB預科課程(DP),劉校長表示,全球修讀IB預科課程的考生在每年五至六月均應考IB,與中學課程(MYP)相似,考生須修讀兩種語文,例如英文及中文,或英文及法文等;其他科目包括數學、科學、藝術及人文社會科,但若考生認為自己難以駕馭藝術,須在其他範疇修讀另一科目。「很多人認為IB很難考,原因是IB並非背誦便能得高分,而須闡述其個人見解。」
此外,劉校長指IB預科課程要求考生畢業前完成一篇四千字論文,「考生以甚麼為題亦可,例如數學、歷史或語文,但要進行資料搜集及研究。」她續說,考生亦須完成Theory of Knowledge(TOK),從而反映在課程中有否學懂批判思考;並要完成CAS,參與社會服務及組織課外活動,發揮創意。「IB每科最高七分,即六科滿分是四十二分,加上論文、TOK及CAS各佔一分,故滿分為四十五分。」最新IB職業先修課程(IBCC)則為學生提供實際培訓。
有家長在答問環節注意到IB學校的質素,以及中文科課程的設計,劉校長強調要成為IB學校,須經過嚴謹審批。「除了須提交大量文件,IBO更會派人到學校視察,了解學校是否適合推行IB;教師亦須到英國及新加坡等地受訓,學習教授IB的技巧。」她認為,雖然有內地專家參與中文科課程的設計,但不代表課程「大陸化」,「IBO聘請專家出任課程考官或參與設計,只考慮對方的學術水平及對IB的了解,而非來自甚麼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