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港媽最大壓力 子女學業
發新帖
查看: 1364|回覆: 1
go

港媽最大壓力 子女學業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0
1#
發表於 13-5-13 13: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http://www.skypost.hk/





研究機構指,港媽宜以溝通代替責罵,增進親子關係。

為人父母盼望子成龍,有調查發現,港媽面對的壓力問題,一半源自子女,其學業成績更成為十大壓力源頭首位,逾三成被訪港媽最看重。研究機構指出,一孩化現象易令港媽過於緊張子女,籲以溝通代替責罵,增進親子關係。

救世軍上月訪問468名本港母親,發現她們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子女,其中逾三成港媽表示最憂心子女學業成績,其次是子女健康和生活經濟,分別佔23.9%及15.4%。至於住屋則排名第九。

育有一名九歲女兒的區太表示,最擔心女兒不能升讀心儀中學,眼見女兒成績徘徊在中游,經常忍不住責罵她。

區太雖不認同孩子要每日補習,但她也月花2,000元安排女兒參與英語練習、古箏等課外活動,「其他小朋友都補習,女兒若不進修豈不是會很吃虧?」

溝通代責罵 增進親子關係


救世軍總指揮傅三川指出,學業僅是子女人生的其中一個階段,呼籲家長勿過分着緊,應以溝通代替責罵,同時要照顧孩子心靈發展及親子關係。

但他也坦言,現今社會物質豐盛,不少家庭只生育一名子女,令現代港媽壓力比上一代更大:「以前買隻膠公仔都氹到子女,現在或要買部平板電腦才行。」

另外,昨有團體趁母親節一反傳統,號召近百名母親及子女,手持印有黑色康乃馨的紙牌遊行到政府總部,諷刺母親節「虛偽」,要求政府正視照顧者需要,改善現有託兒服務,並發放照顧者津貼。有首次參與遊行的母親表示,私人機構託兒費用昂貴,迫使她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她希望政府可增加託兒服務,紓緩基層經濟壓力。

獨居婆婆與子孫食餐飯已快樂


吳婆婆年逾八旬,辛勞大半世育成七名子女,現獨居於油塘。她笑說,前晚已與七名子女及孫兒提早慶祝母親節,子女又特地買蛋糕及花束,令她十分開心。

吳婆婆坦言,平時與子孫一個月才見一次,期望每個月都可以一家人食一餐飯,「一個月一次好啦,(兒女)要養家,供樓好辛苦,不要要求這麼高。」

馮婆婆已92歲,獨居於油塘公屋,她中氣十足表示本身於鄉下結婚,卻因中日戰爭「走難」到港時與丈夫失散,從此音訊全無。

膝下無兒女的馮婆婆獨居在港60多年,靠綜援及生果金過活,惟她直言一點都不覺得悶,平日會到長者中心參與活動,閒時每周又會相約中心「老友記」飲茶,「(母親節)有花又有米,好開心﹗」

防止虐待長者協會昨趁母親節,邀請240名獨居或貧病的老婆婆共享大餐,並送上康乃馨及白米等作為母親節禮物。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500
2#
發表於 13-5-13 13:47 |只看該作者
管教壓力大 別怪她囉嗦煩躁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513/00176_007.html


母親為照顧子女勞心勞力,甚至為家庭不惜放棄社交生活,但到頭來可能因為社交圈子狹隘,缺乏同輩支援,令管教子女壓力大增,反而變成子女眼中只懂囉嗦的「煩音媽」、容易暴躁發怒的「嘈音媽」,或者與社會脫節的「走音媽」,吃力而不討好。有關注團體昨趁母親節向一眾港媽教授大笑瑜伽,又建議母親們重建社交圈子以及支援網絡,藉此減輕管教子女的壓力,令親子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香港青年協會親子衝突調解中心推出的「媽咪全動網」支援計劃,於過去九個月接觸逾三百五十名港媽,發現逾半港媽疲於管教子女,不少甚至為家庭放棄社交生活。該中心單位主任韓曄與資深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指,社交圈子狹窄,缺乏同輩支援,令媽媽容易累積壓力或與社會脫節,最終成為「煩音媽」、「嘈音媽」或「走音媽」(見表),可能損害親子關係,建議母親們積極維繫社交網絡,以保持心理健康。




容易與子女生隔閡的三種媽媽


逾六成人親子時間不足

另外,大埔一個商場於上月成功訪問約五百名介乎三十至五十歲的在職母親,發現不足兩成被訪者稱與子女相處時間充足,逾六成人指每天與子女談話時間不多於三十分鐘,當中一成甚至與子女「零溝通」。逾四成母親則指與子女溝通遇上困難,近三成只會與子女一同看電視,缺乏互動交流,亦有人會以手機程式或短訊與子女交談,減少面對面溝通;另外,近兩成母親與子女每日至少摩擦一次,主要因說話態度、上網打機、升學或就業意願等問題。

母親節禮物最渴望親吻

調查又發現母親最渴望收到的母親節禮物並非子女花心思購買的禮物,而是子女親吻、擁抱或親口說「我愛你」等。該商場昨亦邀請多位患有抑鬱症、柏金遜症仍堅持照顧子女的偉大母親,分享其感人故事。

此外,救世軍上月訪問約四百七十名母親,結果顯示,子女是母親最大的壓力來源,三成一人擔心子女學業、兩成四擔憂子女健康,另外一成半擔心生活及經濟。三成六受訪者會向親友傾訴以紓緩壓力,兩成四人則靠吃喝減壓。

救世軍昨趁母親節舉行「錫錫媽媽大行動」,數百名家長及兒童在旺角行人專用區高呼母親節快樂,並號召市民齊齊親吻母親。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