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3
- 國民生產力
- 3592
- 附加生產力
- 4599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90
- 主題
- 12600
- 精華
- 0
- 積分
- 77374
- UID
- 168291
   
|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513go04.html

東 華 三 院 群 芳 啟 智 學 校 首 創 「 Com Aid 溝 通 傳 意 」 App , 改 善 「 非 口 語 能 力 學 生 」 與 人 溝 通 的 效 率 , 學 生 陳 灝 賢 ( 左 ) 以 半 年 時 間 已 熟 習 該 程 式 運 作 。
部分智障學童說話只能「咿咿呀呀」,欠缺口語溝通能力,他們一直依賴傳統圖卡為輔助溝通工具,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首創「Com Aid溝通傳意」App,與坊間現存提供大量圖卡的相類軟體不同之處,在於加入製作圖卡的過程,讓學生隨社區生活的所見所聞,或按個人需要,通過拍照、輸入文字和錄音,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隨時製作圖卡表達心中所想。
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是專為六至十六歲中度弱智或自閉症兒童,提供教育服務的特殊學校。該校言語治療師黃淑媚表示,「非口語能力學生」是指不能用口語表達自己和與人溝通,現時學校逾五成學生有這些問題,初小階段更佔七成以上,而患有智障或自閉症的學生由於有溝通問題,部分亦屬「非口語能力學生」,須提供特別照顧。
「非口語能力學生」均須通過圖片交換法系統學習示意溝通,他們每次要從圖簿尋找合適的圖卡表達意思,相當費時。基於傳統圖簿大小和儲存量的限制,該校去年獲伊利沙伯女皇弱智人士基金撥款十一萬元開發「Com Aid溝通傳意」App,由老師和言語治療師合力開發。
有份開發這個App的葉建新老師指,該程式有別於坊間現存提供大量圖卡的相類軟體,「我們是由用家自行建立圖卡庫,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前置鏡頭功能,讓學生通過拍照、輸入文字和錄音製作圖卡;若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上網,學生更可下載圖片和借助Text-to-Speech的廣東話語音功能錄音,當將圖卡組成句子時,通過程式內置的發聲功能,向別人清晰表達心中所想。」
今年十五歲、就讀中三的陳灝賢,花了半年時間學習使用該程式,其母陳太稱,「以前用圖簿溝通,單是找圖卡已花上數分鐘,加上他經常掉失圖卡,以致有些東西未能借助圖卡表達;如今他花上三個月便學懂速成打字,到酒樓飲茶還率先用App表達想吃甚麼,日後訓練灝賢獨立外出,也可借助App教他跟司機表達何時下車。」
校長梁永鴻表示,學校購置了二十部平板電腦,讓有需要的學生可帶回家使用「Com Aid溝通傳意」,該程式採用Android系統運作,為讓更多人士受惠,已可供免費下載,將來可推廣至因「中風」而患失語症的成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