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FW: 師道之不存也久矣
發新帖
查看: 1224|回覆: 3
go

FW: 師道之不存也久矣 [複製鏈接]


1018
1#
發表於 12-7-17 09: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0    0    1    0

Rank: 3Rank: 3


213
2#
發表於 12-7-23 12:42 |只看該作者
教協於國民教育爭議中為甚麼這樣遲鈍 (轉貼)

戚本盛
近日朋友踫頭,都對學民思潮眾位同學很表欣賞,但同時又對教協頗有不滿,他們大都以為我仍身在教協而發出怨言,但我只想到,從教育的角度看,江山代有才人出,不正可喜嗎?
學民思潮冒起,的確和教協有關的。據《壹週刊》1166期報道,黃之鋒對國民教育課程的不滿自去年五月始,當時他母親跟他說要「慢慢來,待教協伸張。」但教協最終一個月也沒有聲音,他跟同學林朗彥說:「搞錯,教協八萬會員,淨係搞超級市場嗎?」兩子遂開面書群組,上街開講、派單張去。
說教協完全沒有聲音,其實也不盡然。去年他們的確搞過一二次論壇,也向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陳述過立場,問題是,論壇和會議中所見,教協代表發言徒具口號,其立場書空泛概略,彷彿像只看新聞報道而沒有在政策文件中下過工夫,水平和作為中學生的學民思潮的,可謂相去不遠。去年諮詢期完結後,教協雖號稱加強了人手於教育政策研究,但就國民教育的爭議,卻沒有拿出甚麼像樣的分析和跟進。教協不進則退,反之,學民思潮的青年人,就這樣迎頭趕上了。
也要知道,《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成為報刊頭條,前線教師張銳輝和方景樂等是擔當了一定角色的,他們都是教協的現屆理事,但我懷疑教協整個理事會是否及時把握到問題重心,就相關議題有過甚麼跟進,或者有的,在內部發發偉論,但最後又只得個別理事工作,一旦理事受本身學校工作所困,教協便如同消音。到了《手冊》本身因水平低下而發酵成連日的新聞,揭出眾位主事人和追隨者的醜態,我們便只看到學民思潮眾位同學那種有理有節,不卑不亢的論述,聽到陳惜姿等家長捍衛子女拒絕謊言的強音,卻不知道教協有甚麼專業的回應。
我不是說教協的理事不夠專業,舉例來說,理事兼總幹事葉建源,就曾長期在教育學院任教教育政策等科目,對國民教育的爭議,課程決策和官定知識的本質分析,本應手到拿來,但為甚麼沒有好好演化成為教協整體的知識呢?實在值得細想。最近我還聽到有理事說以「不獨立成科」為爭取重點,簡直匪夷所思,讓我懷疑,強調這一點會否遭到官方挪用為聆聽民意之舉,事實上,去年的諮詢中,課程發展處總監張國華便只具體答應不獨立成科一點,更因而大遊花園。縱使擊倒這個稻草人,又會否讓視線轉移了,忘卻撤回課程的目標,而證諸教協課程、科目也區分不來的立場,更讓人憂慮,這個教學ABC的錯誤,是否因領導教協的馮偉華缺乏教育專業背景所致,而這勢將成為立法會選舉中對手攻擊的焦點。
教育學問的進展,和教學情境的複雜,同樣可用一日千里來形容,教協前任會長張文光雖然同樣沒有教育專業的訓練,但所處的時代,其早年虛心就教的態度,對他長期解決教育界的問題有莫大的幫助。可是,廿一世紀早已步入「集體智慧」的年代,教協在這一方面,似乎落後於形勢,舉例來說,教協並沒有好好利用web 2.0作民情收集和運動組織,到了今天,與會員的溝通,仍然是發出以數以萬計的單向電郵,模式不過是《教協報》的翻版,毫不靈活互動。至於為甚麼一直沒有調動最精銳的人手去支援馮偉華,大抵只有眾理事自己才明白,或者他們以為這個領導不難做,或者他們以為單憑會員鐵票就可贏得議席,或者他們以為,教師會員就像民建聯的擁躉一樣,差別只在於教協不搞「蛇齋餅糉」而搞「電器保險」而已。
國民教育的議題,是一個專業和民意交織的議題,恰恰在這兩方面,教協都遠遠落後,遲鈍不堪。更重要的是,關乎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長,理應人人都有切膚之痛,可惜,我的好一些朋友,對這話題,自去年至今,只顯得步履緩緩,而沒有義無反顧的氣魄,或者心繫選舉,難以「無欲則剛」,而我草就此文,或被譏為「危言聳聽」之類,我則但求在「有容乃大」的氛圍下,進一點忠言而已。(2012.07.17)

Rank: 4


996
3#
發表於 12-7-23 18:55 |只看該作者
回復 iseult 的帖子

《李天命的思考藝術》

我看學術機構裡有許多人太可憐了,本已高薪優職,卻還要為了職級問題營營役役。升級所加幾何?為了這個價錢而棲棲然忙於鑽拍,惶惶然不可終日,人的尊嚴只值這個錢?更可憐的是,有些人甚至還不是為了那一點錢,而是為了心底深處一個自卑感的「結」。原來他們的自信心缺乏了支撐點,既沒有學問可憑,也沒有其他才華可恃,於是唯有追逐職級,以壯膽色。職級往往只能反映鑽拍工夫,不能反映眞才實學。但有些人一旦求到了較高的職級,就眞以為自己有學問起來了。不過年輕人的眼睛多沒有受到污染。誰有才華,誰有實學,誰沒有「料」,誰在那裡尸位素餐,大家一目了然。既如此,職級的真實意義有多少,也就不言而喻了。

許多讀書人原初做學生時心存大志,到後來卻忘了本,忘了初衷,忘了最初的志氣,反而走到自己做學生時最瞧不起的那條鑽營的路上去了。借用一個比較花巧的術語來說,這叫做「異化」,老實點說就是「變了質」。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高薪優職,不好好去想想如何把份內工作做好,以回饋社會的供養,卻整天忙於營求之事。午夜夢迴,捫心自問,能不慚愧?能不汗流浹背?別人以職級來衡量你,是別人沒出息,你自己豈能以職級來衡量自己?有自信有傲骨的人豈會如此自己看扁自己?講話一針見血容易得罪人,但我從來不在乎。不在乎就能夠揮灑自如,海闊天空。世界這麼大,有那麼多美好的事物值得追求,何必定要自限於向上爬的窄路,患得患失,還要沿途委屈自己呢?


1018
4#
發表於 12-7-23 19:0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