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8-3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60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3-2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01
- 主題
- 12
- 精華
- 0
- 積分
- 701
- UID
- 130071

|
罪過, 無意冒犯, 只是個人感覺。
坊間課程, 無論是否謀利, 推廣方法只有一招, 就是利用父母(特別是女人)「想俾子女最好的東西」這弱點。
當大家覺得「創意」是好的, 但又不知如何提供, 就會中了招。
1996年Daniel Goleman出本書「EQ」, 之後坊間開左十萬種課程搵食。
2000年Robert Kiyosaki出本書「Rich Dad Poor Dad」, 之後坊間開左二十萬種課程搵食。
一個小朋友, 不論窮富, 每天只有24個小時, 花了在A課程就學不了B技藝。與其花時間趕一些未能證實的Trendy Course, 倒不如集中時間打好一些基本功, 如親子關係、合群、閱讀、體魄。即終身受用的傳統中國六藝或希臘七藝, 這類似教育哲學中的「perennialism」,即集中於教那些被認為對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具有永恆重要性的內容。相信最重要的主題是人的發展。
(我半退休做音樂教育之前, 在商界工作, 亦擁有PGDE資格, 長期在本地大學教Part-time Presentation Skills)在大學有一節Warm Up Session, 我問:「小明在48樓跌落街死唔去, 點解?」要求每一個學生講一個自圓其說的答案, 結果自然係五花八門大開眼界。其實這是測試他們的創意空間。 記著, 是測試而不是訓練, 因為每一個答案的出現和學生的背景、經歷、知識以及心理有關, 是copy不來的。對於香港學生來說, 這種問題是大挑戰, 因為沒有標準答案。
大家想像一下誰是那些「創意課程」的老師?他們有甚麼資格去教?他們是設計大師Philippe Starck定係Steve Jobs?教這個課程之前又是做甚麼的?
你願意把寶貝子女的寶貴時間交俾佢地? 你一定係對兒童教育好有心得。
對被冒犯的朋友再說一次「對不起」。
下次有空又或者大家有興趣, 再跟大家講講「發白日夢」背後的學術研究(Hint:早前有文章講過為甚麼德國禁止學前專科教育, 就是為了小朋友保留未來的創意空間, 結果德意志民族瓜分了一半諾貝爾獎。)
yoyolkk:「叫d細路坐係屋企發白夢果d人應該不而做人父母」(你會教你的子女如此說話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