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312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19
- 國民生產力
- 3584
- 附加生產力
- 45891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7747
- 主題
- 12590
- 精華
- 0
- 積分
- 77222
- UID
- 168291
   
|
為配合四年制新課程,港大、中大、城大、浸大和教院明年將合共推出23個新課程,中大和城大佔最多,各有7個,大部分與六大優勢產業相關,例如分析和檢測科學和核能工程等。有人事顧問指出,大學新課程需配合社會未來需求,但個別新課程如生物工程、地球系統科學等內容過於偏重學術,擔心學生畢業後求職困難。
中大城大各佔7個
教資會去年底要求八大提交2012至15年3年度發展計劃,並將本科生學額4%至6%上繳教資會,然後提交擬辦新課程競投學額。在23個新課程中,中大、城大各佔7個、港大佔6個,而浸大和教院分別增設2個和1個新課程。
明年5間大學增設的新課程,多個均與六大產業有關,例如浸大開設分析和檢測科學,配合本港檢測認證發展。另外,中大明年增辦能源工程學、地球系統科學,以及城大增辦核子與風險工程、能源科學及工程學等課程,將有助本港發展環保產業。
在新增課程中亦有文科內容,例如中大文化管理、浸大創意及專業寫作2個新課程,可為未來西九文化區培育專業人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此外,港大、中大、教院合共增辦5個教育學士課程,為本港培訓更多教師。
人力顧問:部分課程太學術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指出,大學設計新課程,需預視本港未來社會需要,預先為社會培訓人才。她舉例指出,近年社會關注環保、古蹟保育等議題,預料政府或社會需聘請大量相關專才,因此城大核子與風險工程、中大和城大能源工程、港大建築文物保護等新課程,有其實際需要。
不過她同時指出,個別課程如城大生物工程、中大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內容過於學術,無法配合本港商業市場需求,職場未必有足夠空缺吸納所有畢業生,學生畢業後可能需從事學術研究。
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建議,學生報讀新課程前宜先了解清楚課程內容和專業認可資格,不應單憑課程名稱判斷課程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