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上) ------ 一
發新帖
查看: 4366|回覆: 17
go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上) ------ 一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102
1#
發表於 11-7-12 14: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 不做怪獸家長 作者: 趙永佳 何美儀

每年到了六月都會有不少家長過着寢食難安的日子,因為又是小一及中學派位結果公布的時候。今年我們在老三的小學與家教會的其他家長一起 [迎新] ,為明年入學的新生家長舉辦諮詢活動。我家老三今年小二,老大' 老二已中二' 小六, 看到那些新生家長就令我們不禁想起我們為家中三名港孩的 [奮鬥] 過程。雖然我們還不算是已經 [上岸] ,但回想起來,在香港, 要當個合格的 [港爸' 港媽] 真不容 易。其中, 為了替這三個孩子找適合的學校,我們這十年來(由老大四歲開始算起吧), 實是吃了不少苦頭。直到現在, 我倆依然不時反思究竟有沒有做錯,錯在哪裏 可能是希望為他們找一條在主流以外的 [非典型] 教育路吧!

我們兩人,一個在中學教了多年英語,經歷了BAND 5 到BAND 1 不同水平的學校;另一個則在本地大學授業多年,但同樣目睹我們的教育制度對孩子們所作的 [傷害] 。 自己有孩子之後, 就下定決心,要讓他們能享受一個真正的童年,不要被分數'測驗'作業'考試剝奪他們應該享受的成長經驗。大概和少數中產港爸港媽一樣,自己在主流考試地獄中爬出來成為[ 勝利者 ] , 有過一些體會,就明白並不是非要孩子跟從自己以前走過的道路不可 (當然更多家長是決心要令自家孩子和自己一樣成為勝利者) 。現在我們好像有了選擇的機會,於是希望讓他們選擇一條不一樣的成長路。

儘管我們的目標很明確,但當時卻不知道具體上該怎樣做,只能 [摸着石頭過河} ,逐步嘗試。家庭教育我們自有一套做法,可是最困難的還是要找到適合孩子們的學校。最近報章上有專題提醒家長選擇學校前必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性和能力。不過,相信對很多家來.了解孩子也許尚算容易,要找到 [適合] 的學校卻肯定基難關,家長只在現有的學校中去選擇,但要知道我們這頪非典型 [小]家長,對主流學校的影響微乎取微。
   0    0    0    0

Rank: 3Rank: 3


102
2#
發表於 11-7-12 14:58 |只看該作者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上) ------ 二

明報 不做怪獸家長 作者: 趙永佳 何美儀

在香港,學校的同質化非常明顯,一般的官立和津貼學校都是成績主義,沒有多大分別,每家表面看來都是面目模糊,真不知道如何選起。我們又並不看重一般在家長討論區會出現的選校指標---------- 有多少派到英中'  Band 1 等等。最要命的還是很多學校雖然都宣傳惀快學習, 但當我們找個該校家長一問,卻發現原來每天有 [八大件] 家課,抄書'默書一大籮,完全不是那回事。還記得有一次到某區內有名的直資小學面試,校長落力宣傳他們的老師隊伍中有多位博士,學術水平甚高云云,我們聽起來啼笑皆非,結果落荒而逃。至於強調 [多元發展] 的學校,說穿了也只不過是除了成績以外,還要求同學們能文能武,在體育和音樂等課外活動都要有出色表現罷了。換言之,從小開始,在主流學校的孩子們就要在各種各樣的要求下互相競爭,但這種生活可不是我們希望為我的孩子們選擇的成長路。即使如此,家長在選學校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顧慮。如老大的中文很弱,但我們又怕把他放到國際學校就會變成對中文一竅不通的  [半唐番] (親友中大不乏人) , 所以打消了這念頭, 不敢太早就把老大放在國際學校。

Rank: 3Rank: 3


102
3#
發表於 11-7-12 15:00 |只看該作者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上) ------ 三

明報 不做怪獸家長 作者: 趙永佳 何美儀

怕放到國際學校變 [半唐番 ]

  話說老大自小就比其他小孩學得慢一點,到了三歲還不太會說話,又有輕微口吃毛病,我們固然沒有把他放在精英幼稚園,偏偏在一所強調愉快學習的地方,他的老師卻很曖昧地 [暗示] 他是不是有言語障礙,把我們嚇得把老大帶去做了不少測試。此外, 我們希望家中外傭能融入我們當中。因此家裏以英語為主,他的中文就自然及不上其他同。學我們倒沒有所謂,不過老大的中文課業卻吃了不少苦頭。

  到了要選小學的時候,我們當然不敢往主流走,而是往私校和直資學校裏。那時我們還很天真的以為學校之間總有理念的分別,直資或私校因為沒有了資助制度的掣肘,還是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不一樣的成長環境,於是 找了一家標榜 (愛心教育) 的私立小學,也過了一個愉快的小一。到了小二, 噩夢很快就來了, 中文科老師不斷投訴他的中文太差!

Rank: 3Rank: 3


102
4#
發表於 11-7-12 15:01 |只看該作者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上) ------ 四

明報 不做怪獸家長 作者: 趙永佳 何美儀

(同學都沒問題 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做不到?)

有一天 ---------  才不過是開課不久的十月 --------  中文老師在他的作文家課中打了一個 [全版] 的 [大交叉 ] 及加上一個簡單得令孩子看到就害怕的呯語 [ 重做! ] 。老媽很緊張,因為我們明明已跟校方及老師打過招呼,交代過他的中文水平比其他學生略低。事後她也跑去跟老師溝通。老媽的人際關係技巧高超,自然不是[怪獸家長] 式的溝通,她是真心希望老師理解包容,我們也強調我們知道他的中文較差是他自身題,不會怪到學校頭上。可是,那位老師最後一句 [ 不過,其他同學都沒有問題, 我不明白為什麼他做不到?]  卻令平常溫柔的老媽怒不可遏,立即決定轉校! 老爸見狀嚇呆了, 但明白她是因為心痛要老大在這樣的老師下面生活。她坐言起行,到處打聽有什麼學校可以考慮。這次我們學乖了,向身邊的朋友打聽他們的孩子入讀哪家學校,再請他們分享他們的親身經驗。最後她選了一家標榜培養智能' 小班活動教學' 注重閱讀而管教相對 [寬鬆] 的直資中文學校, 最吸引的是他們的英語環境也不俗( 有幾位外籍英語老師),所以我們想對老大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歸宿。

老大在十一月轉到新學校,開始時確是不錯。他喜歡踢足球,而學校每星期也有兩天的下午會舉辦一些多元智能的興趣班,碰巧他的外籍英語老師正是他足球班老師,所以他的小二過得非常愉快。到了小三,他加入足球隊,在大部分是小五' 六學生的校隊擔任正選,找到了久違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他在學習上雖然不算聰明,卻很用功,中文也在我們的支援下大概能勉强追到班上的末段水平。

奈何好景不常,到了小五,雖然學校為一條龍升中制,不需要為【分試】或【系統評核】操心,但學校為了要突顯同學們成績優異,開始[催谷] 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外比賽和考試。我們從升到中二' 中三的尖子同學參加GCSE(英國的中五會考); 而到了小四' 五,學校的課程漸變成考試' 成績導向; 課堂教學也變得單向沉悶; 小五的英語課大部分時間就是用來操練學校要他們報考的校外英語試。我們聽到這兒,就知道此地不宜欠留。雖然我們覺得學校沒有錯,大部分的家長亦很接受這些 [催谷] ,學校也成為了區內的名校,每年小一收生已是十五選一; 但我們自知老大的資質有限,在這種高壓' [ 適者生存] 的環是不可能有生存機會,只會成為其他同學的[ 墊腳石] 。 結果,我家的[ 孟母] 決定 [ 三遷] ,在小五暑假就把老大轉到一家國際學校就讀。這所學校標榜的是一般國際學校小學比本地學校早一年開始,所以我們的小六就等於他們的中一,念完小五轉校比較理想。

Rank: 3Rank: 3


102
5#
發表於 11-7-12 15:02 |只看該作者

非典港爸港媽奮鬥記(上) ------ 五

明報不做怪獸家長     作者: 趙永佳 何美儀

選校勿只問初小家長意見

  老大的經驗教訓我們初小往往是蜜月期,有些學校可能會由小一就開始{催谷} , 但還是有學校在小一能愉快學習,只不過到了小二`小三就開始原形畢露。所以港爸' 港媽們選擇學校,千萬不要只詢問初小家長意見 , 小三以上才會見真章! 我們也充分體會到,在香港這個教育制度中,學校無論起初抱有什麼教育理念,在主流社會' 市場' 家長的多重壓力衝擊下終會有失守的一天。

  主流學校一個更加嚴重的死穴是照顧學習能力差異。我們有時也會羨慕朋友的小孩在傳統名校如魚得水, 但我們始終相信不同孩子智愚有別,每個人的成長速度也會不同,因此老大的成長也教會了我們,學習是十多年的馬拉松比賽--------  一次默書'  一個考試不會決定孩子的一生。我們在老大小, ' 小二的時候曾非常害怕他的中文不足以應付本地學校的要求, 但到了小五, 他的中文已達到班上中游水平。英語小說不在話下,連中文方面,他也會在漫畫以外,開始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小學時期他看台灣的小學校園故事,上了中學,他在老爸的介紹下,開始看日本的輕小說。這和有些在小學已經是在看金庸和其他經典小說的孩子當然不能相比, 但我們着眼的是他和自己相比有沒有進步,而不是和鄰家孩子比較。要知道老大剛上小學時中文是一竅不通,到弓小六已能以中文應付課程需要,並且能欣賞中文讀物,光是這兩點我們覺得已經{達標} 。 他現在的成績只屬中游,但他卻是一個能主動學習,會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好孩子,老爸就更為他在球場上積極進取而又有團隊意識而欣慰。當一個非主流港爸港媽,前提條件當然是要有耐性,能抗拒把自家孩子和別家孩子比較,並為他們的[緩慢]進步而告慰。千萬不要怕輸在起線上!

老二的經歷更加曲折,但多虧了他,我們才能體驗到真正的非主流小學教育.我們在下星期再和大家分享他的遭通。


17374
6#
發表於 11-7-27 17:42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260
7#
發表於 11-8-1 23:16 |只看該作者
在他們筆下,彷彿每所學校也有令他們不屑之處,試問,哪有完美的學校/人!

Rank: 3Rank: 3


472
8#
發表於 11-8-2 10:06 |只看該作者
似乎,他們自己也要負一點責任。
兒子的中文不太好,不要以為老師會教好。自己真的要落力加把勁去幫兒子補下底。難道這一點,自己身為老師的都不明白??

Rank: 2


85
9#
發表於 11-8-2 10:40 |只看該作者
他們的額額已經鑿住 '我的弱項唔好要我爭......我閃"
競爭是社會的生態, 小朋友的圖畫, 畫得好才可以貼堂, 都係競爭!
就算讀完書, 搵工又係要爭, 加人工要跟人家爭表現, 升職又係要爭上位, 見到女仔好想拍拖都要同人爭啦.
似乎他們只是在自己强項爭, 踢足球入正選咪又要同人爭!一見到自己小朋友的弱項就賴係社會嘅錯, 只係識得避, 唔係教小朋友正面面對, 克服困難, 他們只是直升機父母, 不是好父母!
當然期間也有老師不對 (例如作文老師), 但父母的problem solving能力真的很差, 還有顏面寫文章公諸於世!


18
10#
發表於 11-8-2 11:0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372
11#
發表於 11-8-2 12:01 |只看該作者
避得一時唔避得一世,小朋友受D壓力咪當磨練囉。

Rank: 5Rank: 5


1982
12#
發表於 11-8-2 12:06 |只看該作者
That's a very good article, thank you for sharing.  Please share more if convenient.

The replies are interesting too.  It really gives an insight into the minds of many HK parents.  The parents in the article are lucky, they can afford international school.  If the average child cannot afford tutors, whose parents cannot afford too much time at home, will he always only be 墊腳石?  How can parents nurture an average/lower child?  Will a happy learning environment stimulate his mind? or will constant defeats and tutors stimulate his mind?

Rank: 4


891
13#
發表於 11-8-2 15:04 |只看該作者
遇到困難便逃避, 只會讓孩子學懂半途而廢!愚不可及!
要愉快學習, 一早就應該到一些好有理念的自然教育學校. 其實作者都放唔低傳統教育有品質保證的枷鎖, 又對自己、兒子、學校、老師無信心. 真正唔知想點.

Rank: 6Rank: 6


6566
14#
發表於 11-8-2 15:23 |只看該作者
唔同階層的人睇野總有唔同,筆者都係寫下自已經歷,比d同病雙憐的讀者睇睇…大家又唔使咁harsh...
有能力選擇或隨時改變策略就梗係好…
香港本來就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地方,如不是香港的人努力面對和解決困難,我地就唔會有今天的香港。如不是有財或有勢的,將來還是要留在香港的,我相信小朋友還是應要面對現實,從小就開始學習處理壓力和逆境。可能係我想法錯誤,但我認為香港的小朋友(絕大部份)已經比好多國家的小朋友幸福,不用憂柴憂米,一般學校環境和設施配套都好好,屋企人給予的物質生活更是多過所需要的…現只能在學校裡才能有機會"挨下",這勉強也可接受吧…

Rank: 2


58
15#
發表於 11-8-3 10:45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的帖子

virjoyba,
Yes, it's true that this kind of stories usually end up with "....... international schools...... or then going abroad, etc etc".  But as the authour of that article said, "Education is a Marathorn".   Going abroad can't solve everything but will only implies the begining of another story.  

Although the topic of this article said they are "Atypical" HK Parents, I think the story happened to this family and their kids is in fact very "Typical" among families with similar social & economical background.

Rank: 2


85
16#
發表於 11-8-3 10:50 |只看該作者
佢地有米, 遇錯折就挖個窿比個仔呢埋, 但教仔教到咁, 同打瑪啡無異


105
17#
發表於 11-8-3 12:0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1982
18#
發表於 11-8-3 13:00 |只看該作者
I thought the author was trying to emphasize that every child is unique whose IQ grows at a different pace.  Her way of dealing with this is changing to different schools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it appears this method worked for her child, as her child has already caught up.

Now, what choices were available for her?
1)  Stay at the traditional/original school and teach him to be happy at the bottom/accept his fate.  Does this method really help/encourage the child to learn, or be happy at learning?  Or is there a risk of him being so discouraged that it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him?  (or perhaps your child is already at the top of the class who has no experience of seeing yr child fail)
2)  Spend money and time on tutors.  Mother may not have the time or knowledge to be able to tutor.  And the extra money spent may just equal to changing to another school or IS.  Would this make things easier/help the child?

There was one comment above, 兒子的中文不好,不要以為老師會教好.  Another parent at famous school told me the school expects the child to know everything already, before coming to class, and don’t expect the school to teach.  (I don’t know how true this is.)  Huh? Is the school for competing then?  Doesn’t the teacher spend extra time with kids having troubl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